浅谈教学中的师生心理调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山区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1.教师课堂心理特点。山区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没有探讨适合山区中学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教参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表现为机械记忆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上的绝对缺陷,以致学生学习心理的不平衡。
   2.学生的心理特点。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以及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显得六神无主,一头雾水。
   二、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调节
   山区中学要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缺陷要得到正视。从而沟通师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协调,促进山区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因此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协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协调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呢?
   (一)教师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观念,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1.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山区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对学生的看法,针对山区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2.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要克服山区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讨论的畏惧心理弱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二)学生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调节。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1.抛弃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意识。 这一点对于山区中学生来说,最难做到。有些学生由于授受式学习而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无法主动独立去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坚信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无法、我办不到”畏难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山区中学生还要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解,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当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之后,学生也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学习。
其他文献
语文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是一大考点,命题材料一般以散文、小说为主。近年来,虽然小说的考查比例有所上升,但散文的考查依然是重点。2010年全国各地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散文,其中9套考查了对重点语句的赏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明确语句鉴赏题考什么及怎么考,然后才能寻找到答题规律进行规范答题并抓住得分点。   一、熟记基本知识   1.“重要语句”有哪些   高考中涉及的散文
期刊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素材,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翻开中外文学作品,不乏文质兼美、富有情趣和哲理、贴近学生实际的范例。巧用这些文学素材,把其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导入新课,活而有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例如:在讲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读”与“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下水作文”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还要求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理论。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激增的今天,教师这“一桶水”还得经常更新。目前,有相当一批语文教师缺少语文实践,写作理论也有限,所以指导学生作
期刊
如今,广告无孔不入,将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广告艺术手法引入到语文教学教学中来,既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有效方式,也是语转变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进而提高审美情趣的一大途径。   一、从广告修辞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   经典的广告词往往会借用恰当的修辞增强表达效果,让人过目不忘,进而起到宣传作用。   1.比喻   即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期刊
高考对汉字字形的考察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别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并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把字写正确。从全国和湖南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对汉字的考查有明显的特点。   一、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以下几种   1.单独考查字形。选出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如2011年天津、山东、四川、湖北、江西高考卷均采用这种题型;选出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如2011年重庆卷,2010湖北卷。   2.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
期刊
作文的本意是个性化的创造,是用于表达和交流。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生活历练、培养锻炼出来的。那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
期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读书三境”,记得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生涯比作“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三个阶段,本人愚钝不敢与孙老师的“三年窥月”“三年望月”“三年玩月”相提并论。踏上讲台已虚度八载,自己尚在窥月,如此之缓慢的近似停滞不前的“发展”,既让我惭愧不已,又着实让我焦急万分。我在此只是斗胆引用过来,将其比作“赏月三境”,由此浅谈自己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拙见,以期和各位同仁
期刊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
期刊
语文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探究”“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那么新课程改革下应该怎样教好语文呢?    1.自我反省,不当主演,学做导演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