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标准高度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人文知识丰富,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罗其中:或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的勤劳智慧;或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或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巨大的辉煌成就,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或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教育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让学生去感知、体验,才能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多读、熟读,感知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无不积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为人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底子。如《爱迪生》的勇于冒险、坚韧不拔的品质;《一定要争气》的进取心、求知欲;《将相和》的宽广胸怀、团结协作;《回声》好奇心、求知欲;《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爱的草堂》、《林海》等文全方位使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资源;《参观人民大会堂》、《山间又响马铃声》、《南京长江大桥》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些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富强而立志献身的伟大人格和情感;《八角楼上》、《一夜的工作》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昌盛而做出的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事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品读、凭借语言文字再现人物形象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地读与评中感知人文知识,感受其中心境、人品,从而接受熏陶,接受任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品味词句,体验人文精神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可以运到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所描绘意境、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感受写景之美、状物之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语文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感受人物行為美、道德美、思想没美、品质美;在教学寓意深刻的文章,可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去领悟主要内容,再深悟文章中的事理,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如《落花生》一文,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花生的好处和父亲的话,使学生知道父亲是希望我们“要想花生那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学生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做人道理。那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情况,说说哪些人虽然外表不美,但心灵很美,是学习的榜样。学生于是各抒己见。有的说:“张海迪下肢瘫痪,却战胜病魔,并学会针灸技术为人民治病,是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的说:“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谷文昌,人民的好儿子雷锋……他们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也美,处处为人民着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班上同学、干部,学校的领导、老师,甚至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帮样,哪些人不能学。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悟”得心中的榜样,学习的方向,懂得人应该做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三、自然迁移,培养素养
  理解语言文字,获得知识,通过体验懂得道理,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向自然和社会现象作学习迁移,使他们从小立志“改造客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种子,为终身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1.树立理想,乐于奉献
  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理想的早期孕育。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孔融让梨》等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造这些人物的高尚形象,把他们的思想行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从小立下雄心壮志,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努力去做有益与人民,为人民利益,为社会的进步乐于奉献的人。
  2.执着追求,不断创新
  孜孜不倦,勇于思考,执着追求,不断创新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为培养人文意识提供了空间。大量的内容可以为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意识作用。《爱迪生》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发明成果上千项,靠的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半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伽利略不为旧传统所囿,勇于创新,来一个《让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向传统与权威挑战,不怕讥笑和嘲讽,这是要有甘冒风险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相应的心理承受力。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就要从小养成会思考、学习提问、永不满足、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基本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潜能。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素材,注意培养学生真善美丑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人类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使学生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生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势态,富有创新和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其他文献
自2004年二维石墨烯结构第一次被发现以来~([1]),二维材料因其特有的超薄片状纳米结构、可功能化处理的形态结构引起了广泛关注~([2,3])。类似于二维石墨烯结构,许多其他种类的二维结构也被制备及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黑磷及黏土材料等~([4-9])。其中,一种由Gogosti,Barsoum课题组通过简单刻蚀的方法合成得到的新型二维超薄陶瓷纳米片从这类材料中脱颖而出~([10-12])。MA
本文通过一种能够在细胞内表达短发卡RNA(sh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研究了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文章针对HBV基因组Pol基因RT区寻找RNAi的靶位,设计了相对应的寡核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课文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提出了“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情境交互教学设计口语交际  新的《语文課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因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其重要,因在考试中占的分数比重很大(差不多一半的分数),可以说,要想学好(或考好)语文,就非得写好作文。其实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信息经济年代,写作已成为职场中人生存的必需技能——工作简历、工作计划(总结)、汇报材料、中的语文教材,作文教学虽有不同的要求,但没有提出一套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完善的训练方式方法,让教师教起来有规可循。教师的教学因人而异,随意性
期刊
摘要:课标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其作用很大。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范读朗读指导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背景和目的 排尿功能障碍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儿童期的排尿功能障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
摘要: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注重训练学生阅读效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1、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