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企违约绝缘体信仰被打破,中国债市的风险刚刚开始。”野村控股驻香港首席赵扬表示。
我国已经进入了企业债到期兑付高峰期,到年底将有4.12万亿元企业债务规模,创历史新高。如果这些债务企业出了问题,我国金融体系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企业债务规模庞大
在早几年,一直有人在鼓吹,中国资本市场落后、不成熟,就在于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特别只有股市而没有发展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比如美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够那样繁荣,就是与企业债券市场发达繁荣有关。因此,在这样的观念下,我国政府也全面放开了企业债券市场政策,在这几年特别是去年让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到跨跃式的发展。比如,根据中国结算公司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债规模高达3.2万亿元,是2010年1.5万亿元的两倍多,发行的企业债只数也达到5400多只。
不过,谁也没有会想到,我国快速发展企业债市场,但企业债的违约事件接着而来,如果对当前企业债违约问题处理,将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根据上海清算所网站公告,目前已有山水集团、亚邦集团、天威集团、宏达矿业、东北特钢、中煤华昱、国裕集团、天威英利、奈伦集团等企业既共计17只信用债出现违约,涉及金额155亿元。违约的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违约开始根本没有一点预兆,投资者也无法提防。投资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于可能会血本无归。
去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速创25年来最慢之际,境内债市已出现了20多起公开违约。今年违约的不仅有南京雨润和上海云峰等民企,还有东北特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等国企。4月中国铁路物资以正在制定改革脱困和债务偿付安排为由,突然宣布168亿元债券停牌,导致国内债券市场大跌。违约的增加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大量信用债取消发行。
企业开始救赎
在经历了债市违约风暴的洗礼后,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救赎”。近日,南京雨润宣布已兑付到期的10亿元债券,资金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事实上,多数涉事企业已相继走出违约漩涡。
身为央企的二重集团是较早上演“绝地逢生”戏码的企业,“解救”它的是其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
二重集团自2014年起就已资不抵债,出现了数十亿元银行贷款逾期。2015年9月15日,二重集团及其子公司二重重装相继宣布即将到来的两期债券兑付不能按时达成,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二重集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国机集团临危出手。9月22日,二重集团称,国机集团或其受托机构拟受让全部两期债券。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重集团获得“特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公募债券更能优先受偿的“潜规则”,另一方面是其股东“托底”,但不代表其他央企的股东也能在关键时刻出手援救。
同为央企的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物资)也和二重集团一样幸运,不同的是,中铁物资是靠政府协调逐步脱离违约风暴中心的。
4月11日,中铁物资宣布暂停九期共168亿元存续债券,被业内视为债券恐将违约的信号。更令市场不安的是,由于中铁物资信用评级高、涉及债权人范围广,暂停交易被视为央企“信仰神话”的彻底破灭,债市恐慌情绪陡增,4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冲破千亿。
4月29日,国资委出面宣布,将中铁物资交给另一央企诚通集团托管,以协调安排债券兑付工作。中铁物资随后称,公司已与诚通集团达成一致,将通过加快营运资金回笼、盘活土地资产、变现部分股权投资项目等多途径筹措偿债资金,以保障后续债券正常兑付。
在去年10月爆发兑付危机的另一家央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也被传拟实施债务重组,重组方案已上报给国资委、银监会。其中最令业界关注的是方案中包含的“债转股”条款。中钢集团的债务重组方案涉及与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最终债务规模有望降至600亿元左右,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业内人士表示,中钢债务重组方案或为今后其他企业的债务重组提供一份全新的样本。
外资从债市撤资创记录
一系列风险事件出现转机,甚至掩盖了新增违约事件的影响,但市场对于违约风险的担忧并未消除,尤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和盈利较差的民营企业仍表现出较明显的规避情绪。彭博汇总数据显示,4月以来至少149家公司1681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被取消或推迟,信用债市场情绪备受打击。
现在,债务风险正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外资则以创纪录的速度撤出中国。1月,全球基金在中国债市的头寸大幅萎缩496亿元人民币。这创下了2014年7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较8月227亿元的净出售额翻了一倍。去年8月,人民币意外贬值,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Plc表示,投资者依然在撤出资金。过去6个月,人民币下跌了3%。5月份,穆迪下调中国展望至负面。
Aberdeen新兴市场债券主管Edwin Gutierrez表示:“他们都在从市场中撤资,而不是将资金送入市场。当市场对中国的情绪如此糟糕时,投资者对人民币感到担忧。我不认为大量资金会涌入中国。”
鉴于此,上交所召集30多家券商的债券负责人在上海开会。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表示,债券市场进入违约多发期,公司债目前的存量结构不合理,不能搞成垃圾债市场,要重点营销央企,同时要求券商不能重承销轻托管,提升风控管理能力。
中国证监会在4月28日发布的公告中即称,通过最近一次对证券公司公司债券相关业务组织开展的全行业检查,发现证券公司的公司债券业务在业务制度,承销、尽职调查、受托等业务环节存在多个问题,包括“尽职调查不充分,尽职调查涵盖范围不全面”等。
专家认为,虽然债券违约已逐步进入常态化,但部分企业违约并不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发债企业要把“信用”当作“信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谨慎举债;中介机构应以客观、公正而不是利益至上的原则服务于债券市场;推进企业破产制度,破产和解、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都应当成为保护投资者最后机制,通过破产对一些过度举债而又无法有效率地使用资本的企业实施惩戒是必要的;从信息披露、债券持有人会议、担保人约束和特殊保护条款等多方面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
我国已经进入了企业债到期兑付高峰期,到年底将有4.12万亿元企业债务规模,创历史新高。如果这些债务企业出了问题,我国金融体系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企业债务规模庞大
在早几年,一直有人在鼓吹,中国资本市场落后、不成熟,就在于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特别只有股市而没有发展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比如美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够那样繁荣,就是与企业债券市场发达繁荣有关。因此,在这样的观念下,我国政府也全面放开了企业债券市场政策,在这几年特别是去年让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到跨跃式的发展。比如,根据中国结算公司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债规模高达3.2万亿元,是2010年1.5万亿元的两倍多,发行的企业债只数也达到5400多只。
不过,谁也没有会想到,我国快速发展企业债市场,但企业债的违约事件接着而来,如果对当前企业债违约问题处理,将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根据上海清算所网站公告,目前已有山水集团、亚邦集团、天威集团、宏达矿业、东北特钢、中煤华昱、国裕集团、天威英利、奈伦集团等企业既共计17只信用债出现违约,涉及金额155亿元。违约的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违约开始根本没有一点预兆,投资者也无法提防。投资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于可能会血本无归。
去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速创25年来最慢之际,境内债市已出现了20多起公开违约。今年违约的不仅有南京雨润和上海云峰等民企,还有东北特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等国企。4月中国铁路物资以正在制定改革脱困和债务偿付安排为由,突然宣布168亿元债券停牌,导致国内债券市场大跌。违约的增加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大量信用债取消发行。
企业开始救赎
在经历了债市违约风暴的洗礼后,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救赎”。近日,南京雨润宣布已兑付到期的10亿元债券,资金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事实上,多数涉事企业已相继走出违约漩涡。
身为央企的二重集团是较早上演“绝地逢生”戏码的企业,“解救”它的是其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
二重集团自2014年起就已资不抵债,出现了数十亿元银行贷款逾期。2015年9月15日,二重集团及其子公司二重重装相继宣布即将到来的两期债券兑付不能按时达成,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二重集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国机集团临危出手。9月22日,二重集团称,国机集团或其受托机构拟受让全部两期债券。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二重集团获得“特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公募债券更能优先受偿的“潜规则”,另一方面是其股东“托底”,但不代表其他央企的股东也能在关键时刻出手援救。
同为央企的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物资)也和二重集团一样幸运,不同的是,中铁物资是靠政府协调逐步脱离违约风暴中心的。
4月11日,中铁物资宣布暂停九期共168亿元存续债券,被业内视为债券恐将违约的信号。更令市场不安的是,由于中铁物资信用评级高、涉及债权人范围广,暂停交易被视为央企“信仰神话”的彻底破灭,债市恐慌情绪陡增,4月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规模冲破千亿。
4月29日,国资委出面宣布,将中铁物资交给另一央企诚通集团托管,以协调安排债券兑付工作。中铁物资随后称,公司已与诚通集团达成一致,将通过加快营运资金回笼、盘活土地资产、变现部分股权投资项目等多途径筹措偿债资金,以保障后续债券正常兑付。
在去年10月爆发兑付危机的另一家央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也被传拟实施债务重组,重组方案已上报给国资委、银监会。其中最令业界关注的是方案中包含的“债转股”条款。中钢集团的债务重组方案涉及与几十家银行谈成的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最终债务规模有望降至600亿元左右,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业内人士表示,中钢债务重组方案或为今后其他企业的债务重组提供一份全新的样本。
外资从债市撤资创记录
一系列风险事件出现转机,甚至掩盖了新增违约事件的影响,但市场对于违约风险的担忧并未消除,尤其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和盈利较差的民营企业仍表现出较明显的规避情绪。彭博汇总数据显示,4月以来至少149家公司1681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被取消或推迟,信用债市场情绪备受打击。
现在,债务风险正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外资则以创纪录的速度撤出中国。1月,全球基金在中国债市的头寸大幅萎缩496亿元人民币。这创下了2014年7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较8月227亿元的净出售额翻了一倍。去年8月,人民币意外贬值,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Plc表示,投资者依然在撤出资金。过去6个月,人民币下跌了3%。5月份,穆迪下调中国展望至负面。
Aberdeen新兴市场债券主管Edwin Gutierrez表示:“他们都在从市场中撤资,而不是将资金送入市场。当市场对中国的情绪如此糟糕时,投资者对人民币感到担忧。我不认为大量资金会涌入中国。”
鉴于此,上交所召集30多家券商的债券负责人在上海开会。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表示,债券市场进入违约多发期,公司债目前的存量结构不合理,不能搞成垃圾债市场,要重点营销央企,同时要求券商不能重承销轻托管,提升风控管理能力。
中国证监会在4月28日发布的公告中即称,通过最近一次对证券公司公司债券相关业务组织开展的全行业检查,发现证券公司的公司债券业务在业务制度,承销、尽职调查、受托等业务环节存在多个问题,包括“尽职调查不充分,尽职调查涵盖范围不全面”等。
专家认为,虽然债券违约已逐步进入常态化,但部分企业违约并不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发债企业要把“信用”当作“信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谨慎举债;中介机构应以客观、公正而不是利益至上的原则服务于债券市场;推进企业破产制度,破产和解、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都应当成为保护投资者最后机制,通过破产对一些过度举债而又无法有效率地使用资本的企业实施惩戒是必要的;从信息披露、债券持有人会议、担保人约束和特殊保护条款等多方面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