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监执法不能总是冷面孔,生硬粗暴,那样只能是适得其反。安监工作要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不仅要耐心细致摆政策、讲道理,多做说服工作,以情服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并通过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企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接受记者采访时,南安市安监局副局长黄种良对如何处理监察执法中的具体问题深有感触。
南安市是我省的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辖区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之一。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2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南安市得改革开放之利,行经济发展之先,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和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工业生产长足发展。目前乡镇企业达17000余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机械、化工、电子、纸制品等八大产业,荣膺“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闯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南安市的发展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但繁荣的背后也埋藏着隐忧。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处在资金积累阶段,这些中小企业多数为个体企业和街道企业,规模小,家底薄,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变成本难以继续降低的情况下,只有压缩工资、劳保费用、安全投入等可变成本,千方百计地减少“活劳动”支出,导致事故多发。企业在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生产条件方面还比较薄弱,给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因此要降低事故的发生,就要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市实际的安全监管办法和经验。
寓监管于服务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南安市政府、市安监部门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安监工作首先要加大服务力度。服务经济工作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明确“做企业发展的监护人,不做经济发展的拦路虎”的指导思想,把一切工作都以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为己任,主动为企业提供热情、优质、高效服务,全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强化对企业安全监管的同时提出三个要求:
一是执行首查不罚制。对企业存在的隐患及一般违反安全生产法律的行为,严格要求企业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做到立足整改,首查不罚。二是提供全方位服务。按照服务承诺,为企业服务要做到“易事快办、急事特办、难事帮办”,只要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以服务促监管。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现象,在加强和改进监管上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在严格监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指导、培训教育、信息先导等方面的服务,热情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监管工作寓于服务工作之中。
南安市安监局以基层和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为立足点,从2003年起,市安监局就有计划、经常性地对各乡镇安办工作人员、各乡镇所辖工矿商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乡镇干部重点培训执法检查知识,企业人员重点培训安全常识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同时,以面向普通职工和社会大众为重点,在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法》周年活动期间,市安监局均以宣传部、司法局、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多项大型活动,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万人跑等活动,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安全生产,普及安全常识,最大限度地把安全知识送到基层、送到企业、送到每个职工的心坎里,不断形成和巩固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氛围此外,在“三合一”厂房安全整治中,市安办还发动基层进行调查摸底,排查出55家“三合一”厂房,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绘制平面现状图工作,并对55个“三合一”厂房进行登记造册建档,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有力得调动了企业整改的积极‘睦。
服务企业并不等于放松对企业的监管。“没有执法就没有权威,缺乏权威也就枉谈服务”。黄种良副局长认为,服务企业的同时更要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对屡教不改的要抓住典型、依法严惩、决不姑息,使得其它企业不存侥幸心理。一方面是提高监察执法覆盖面,在保证监察覆盖率100%的基础上,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每年至少监察二次,同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对重大隐患整改的复查,确保监察到位。另一方面是加大行政执法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处罚的,要坚决依法处罚;对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立案查处,用好用活经济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证件等行政处罚手段,从严从重处罚。要保证实现当年事故结案率在85%以上,按期结案率力争达到100%,并严格督促事故处理决定的落实。
重基层,强基础
作为一个区域和人口大市,乡镇数量众多,厂矿企业星罗棋布,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南安市委、市政府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市安监局及监察大队人员配备上,共设立了21个编制并已招考配备16人,在我省县级市安监人员配备上首屈一指。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安监人员配备,每个乡镇设立安监站并配备2—5名安全监察员,并按行政执法要求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力和监察职能,实行委托执法,大力推行安全巡查制度,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安监局把“重视基层、强化基础、关爱群众”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与“创建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活动”紧密结合。针对安全生产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困难也在基层的实况,2005年5月份,分别确定8个、10个、9个乡镇(街道)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创安”试点,通过“安全合格乡镇(街道)”的创建,促进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宣传制度、隐患排查制度、事故救援和报告制度、奖惩制度等,把“创安”活动全面引向深入。
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市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既是全市安监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更是工作的突破点。为此南安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27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分四个层次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每个乡镇(街道)分别选择若干个以上企业作为试点。全市27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均成立了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的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试点工作。
2005年,南安市安全生产在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17.74%、5.84%和28.24%,死亡人数上升3,72%。水上运输船艇交通、渔业生产全年安全无事故未发现“三苯”中毒等职业病等,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南安市是我省的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辖区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之一。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2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南安市得改革开放之利,行经济发展之先,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和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工业生产长足发展。目前乡镇企业达17000余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机械、化工、电子、纸制品等八大产业,荣膺“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闯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南安市的发展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但繁荣的背后也埋藏着隐忧。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处在资金积累阶段,这些中小企业多数为个体企业和街道企业,规模小,家底薄,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变成本难以继续降低的情况下,只有压缩工资、劳保费用、安全投入等可变成本,千方百计地减少“活劳动”支出,导致事故多发。企业在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生产条件方面还比较薄弱,给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因此要降低事故的发生,就要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市实际的安全监管办法和经验。
寓监管于服务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南安市政府、市安监部门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安监工作首先要加大服务力度。服务经济工作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明确“做企业发展的监护人,不做经济发展的拦路虎”的指导思想,把一切工作都以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为己任,主动为企业提供热情、优质、高效服务,全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强化对企业安全监管的同时提出三个要求:
一是执行首查不罚制。对企业存在的隐患及一般违反安全生产法律的行为,严格要求企业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做到立足整改,首查不罚。二是提供全方位服务。按照服务承诺,为企业服务要做到“易事快办、急事特办、难事帮办”,只要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以服务促监管。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现象,在加强和改进监管上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在严格监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指导、培训教育、信息先导等方面的服务,热情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监管工作寓于服务工作之中。
南安市安监局以基层和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为立足点,从2003年起,市安监局就有计划、经常性地对各乡镇安办工作人员、各乡镇所辖工矿商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乡镇干部重点培训执法检查知识,企业人员重点培训安全常识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同时,以面向普通职工和社会大众为重点,在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法》周年活动期间,市安监局均以宣传部、司法局、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多项大型活动,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万人跑等活动,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安全生产,普及安全常识,最大限度地把安全知识送到基层、送到企业、送到每个职工的心坎里,不断形成和巩固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氛围此外,在“三合一”厂房安全整治中,市安办还发动基层进行调查摸底,排查出55家“三合一”厂房,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绘制平面现状图工作,并对55个“三合一”厂房进行登记造册建档,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有力得调动了企业整改的积极‘睦。
服务企业并不等于放松对企业的监管。“没有执法就没有权威,缺乏权威也就枉谈服务”。黄种良副局长认为,服务企业的同时更要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对屡教不改的要抓住典型、依法严惩、决不姑息,使得其它企业不存侥幸心理。一方面是提高监察执法覆盖面,在保证监察覆盖率100%的基础上,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每年至少监察二次,同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对重大隐患整改的复查,确保监察到位。另一方面是加大行政执法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处罚的,要坚决依法处罚;对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立案查处,用好用活经济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证件等行政处罚手段,从严从重处罚。要保证实现当年事故结案率在85%以上,按期结案率力争达到100%,并严格督促事故处理决定的落实。
重基层,强基础
作为一个区域和人口大市,乡镇数量众多,厂矿企业星罗棋布,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南安市委、市政府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市安监局及监察大队人员配备上,共设立了21个编制并已招考配备16人,在我省县级市安监人员配备上首屈一指。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安监人员配备,每个乡镇设立安监站并配备2—5名安全监察员,并按行政执法要求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力和监察职能,实行委托执法,大力推行安全巡查制度,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安监局把“重视基层、强化基础、关爱群众”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与“创建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活动”紧密结合。针对安全生产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困难也在基层的实况,2005年5月份,分别确定8个、10个、9个乡镇(街道)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创安”试点,通过“安全合格乡镇(街道)”的创建,促进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宣传制度、隐患排查制度、事故救援和报告制度、奖惩制度等,把“创安”活动全面引向深入。
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市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既是全市安监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更是工作的突破点。为此南安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27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分四个层次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每个乡镇(街道)分别选择若干个以上企业作为试点。全市27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均成立了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的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试点工作。
2005年,南安市安全生产在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17.74%、5.84%和28.24%,死亡人数上升3,72%。水上运输船艇交通、渔业生产全年安全无事故未发现“三苯”中毒等职业病等,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