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2岁.因"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黄绿色液体1个月,突发上腹疼痛加重6h"入院.病程中体重下降约20 kg.查体:血压80/40 mm Hg,心率118次/min,呼吸25次/min,体温38.9℃,体重50 kg,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浊音(-);肠鸣音弱,1次/min.行全腹CT平扫,提示结肠肝曲占位性病变,与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部关系不清,双侧膈下可见大量游离气
【机 构】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2岁.因"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黄绿色液体1个月,突发上腹疼痛加重6h"入院.病程中体重下降约20 kg.查体:血压80/40 mm Hg,心率118次/min,呼吸25次/min,体温38.9℃,体重50 kg,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浊音(-);肠鸣音弱,1次/min.行全腹CT平扫,提示结肠肝曲占位性病变,与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部关系不清,双侧膈下可见大量游离气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3.0×109/L,HGB:90 g/L,PLT:411×109/L,血生化、凝血常规均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技术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骶前术操作过程中骶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5~82岁,中位年龄(68±11)岁.12例患者中,6例为直肠癌;2例为骶前畸胎瘤;3例为子宫肉瘤术后复发;1例盆腔恶性神经鞘瘤.12例患者均采用联合带蒂大网膜集束式缝合控制骶前出血的方法进行缝合止血,观察12例患者利用该方法处理过程中骶前静脉的
患者男,85岁.因呃逆1个月并自觉进食时偶有吞咽困难入院.患者半年前体检行颈部彩超发现颈部肿物,未处理.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呃逆症状,呃逆频率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入院后颈部彩超示:甲状腺左叶大小约6.80 cm×3.20 cm×2.50 cm,其内可见4.40 cm×2.80 cm×2.50 cm肿物,边界模糊,内呈囊实混合回声伴数个强回声点,肿物延伸至胸骨后,CDFI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甲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饱胀感15 d,加重伴发热9d"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腹部平坦,未见胃型及蠕动波,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常规WBC:12.34×109/L,N:0.75.彩超检查显示右上腹部囊性肿物.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上腹部可见1个12.5 cm×13.5 cm×15.0 cm囊袋样影像,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下方,囊内可见宽大液气平面,并可见黏膜征
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是转录因子ATF/CREB家族中成员,本研究ATF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原发性胃癌为手术切除标本,96例有癌旁5 cm胃黏膜做对照.患者年龄32 ~ 87岁,中位年龄63岁,术前未进行过其他方式的治
微小RNA-10b (MiR-10b)是由Twist基因诱导的微小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癌转移的作用.miR-10b异常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已有报道[1-2],但对胃癌转移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不十分清楚,甚至存在相反意见.本研究旨在明确miR-10b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促癌转移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胃癌组织: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
我院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近20年,Miles术后常出现造口旁疝、盆底粘连梗阻等并发症,Hotouras等[1]统计并发症为10%.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们改进手术方式,为5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膜外造口且重建盆底腹膜,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布加征根治术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通畅率,探讨术后复发原因,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根治术后34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32例为下腔静脉病变(其中19例患者同时合并肝静脉病变),2例患者为肝静脉病变.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1例行二次根治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患者腔内治疗后动脉再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收治的371例糖尿病足腔内治疗后动脉再闭塞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腔内治疗时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分级:A级37例、B级85例、C级143例、D级106例.再次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指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最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在门静脉高压症中,仅有5%患者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一、病因胰腺疾病引起脾静脉血栓形成(splenic vein thrombosis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国内外极为罕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1例,特报道如下.患者,男,61岁.以"右上腹刺痛不适3个月,加重2d"入院.既往患"黄疸型肝炎"二十余年,治愈后无服药;"高血压"病史10个月,未服药治疗;"糖尿病"诊断10 d,具体治疗不详,血糖控制欠佳.体检: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5/75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