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科能高级技校,重庆400030)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传道授业解惑必有术。这个“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学的美学欣赏。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学欣赏;叠字
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有风格。叠字,就其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来说,都是汉语特有的。它具有语言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性,它标志着汉语词汇构词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力强的丰富性,它更表现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形象性。
《尚书·尧典》“汤汤流行之水,所在方方为害,又其势奔突荡荡然,涤除在地之物,包裹高山,乘上丘陵,浩浩盛大,势若漫天”。显然“荡荡”是状其奔突之势,“浩浩”是写其漫天之形。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正是用《尚书·尧典》中的叠字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水势的。《诗经》运用叠字的频率很高,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的近两百篇。《文心雕龙·物色篇》有一段文字说得很好:“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融融’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情貌无遗矣。”
语言艺术要做到“情貌无遗”,就是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所知者深”才能“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这是很有见地的。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运用叠字写景抒情,也真可谓“情貌无遗”。《荷塘月色》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题意:“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日日”为什么不用“每日”?“日”原是时间名词,这里实际上是表时间的量词,重叠后有浓厚的形容词意味,远比“每日”“每天”要强烈,更显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识的,衬托出由于“心里颇不宁静”,要“在这满月的光里”去熟识的荷塘寻找“另有一番样子,”那么为什么不用“天天”而用“日日”?那是因为心情与音韵协调,“天天”是平声,“日日”是入声,入声字就更可以抒写“心里颇不宁静”,入声字要“短促急收藏”嘛!月亮渐渐地升高了,表明夜已深了,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就愈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渐渐”,真是“居欢惜夜促,在蹙怨宵长”(晋张华《情诗》)。“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的“悄悄”表面上是修饰披大衫这个动作的,实际也是写“我”当时的心境。“悄悄”不能只是寂静无声,而多少还带有《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那种思绪,语意双关,意味深长。
第二段写荷塘、树木、月色。“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这是双音节词“蓊郁”的重叠。左思《蜀都赋》“松柏蓊郁于山峰”,朱自清则重叠写成许多树“蓊蓊郁郁”在荷塘的四面,加强了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和心情不宁静那种情景交融的气氛。“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阴森”是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利用音节在语言上表达的特殊效果,而构成以一个单音节为主体其后带上重叠的音节为辅助成分的形式,成为“阴森森”。这里一方面与“蓊蓊郁郁”照应,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淡淡”的月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夹杂着的淡淡的哀愁。第四段着力写荷塘。开首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的“曲曲折折”是第二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的“曲折”的重叠。为什么到这里才重叠呢?因为文章是写荷塘,不是写小煤屑路,更重要的是这里一重叠就为写荷叶、写荷花、写香气、写微风铺开了场面。“田田”的叶子,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用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语。“田田”是就其荷塘的广度看,与“曲曲折折“相承。荷叶茂密的深度则用“层层”。“层层”的荷叶中间,有象“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星星”的荷花。“粒粒”这是接在数词“一”后的物量重叠,其效果有相当多的意思;“星星”是活跃于口语中的单音节名词的重叠,正好是“一粒粒”明珠的进一步描写。写荷叶,写荷花,还要写出荷花的香味:微风送来“缕缕”的清香。“缕缕”近于“一丝丝”,给人以飘渺的感觉,恰与渺茫的歌声吻合,形成了本体和喻体,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心头的感觉。作者还从写微风,深入到“密密”的荷叶底下的“脉脉”流水,怜惜“不能见一些颜色”。《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者不是也好像在叹息“盈盈一叶间,脉脉不得语”嘛!第五段专写月色,用“月光如流水一般”总领,“静静”以示夜深人静。写月色又不离荷塘,“薄薄”正是塘上雾光水气月色朦胧的写照。上有“淡淡”的云,下有“弯弯”的柳影。有明有暗,有光有影。“薄薄”“淡淡”“弯弯”进一步描绘了荷塘月色,细腻而缜密。第六段着重写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连用,并又加之以“重重”“阴阴”,是上文“蓊蓊郁郁”在月光下的迷人景色,“重重”“阴阴”,自然地笼罩着沉郁的气氛。这写的是近景。“隐隐约约”的远山自然是远景了。……最后回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个“轻轻”正与“悄悄”首尾呼应,同时“轻轻”毕竟还有这一晚确实“难得偷来片刻逍遥”那种淡淡的轻松感。
全文共用二十六个“叠”字,非常得体而没有丝毫的复沓,写景抒情,“情貌无遗”。这充分体现了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才华和修养,也充分地反映了汉语叠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音乐性、丰富性、形象性。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传道授业解惑必有术。这个“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学的美学欣赏。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学欣赏;叠字
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有风格。叠字,就其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来说,都是汉语特有的。它具有语言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性,它标志着汉语词汇构词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力强的丰富性,它更表现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形象性。
《尚书·尧典》“汤汤流行之水,所在方方为害,又其势奔突荡荡然,涤除在地之物,包裹高山,乘上丘陵,浩浩盛大,势若漫天”。显然“荡荡”是状其奔突之势,“浩浩”是写其漫天之形。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正是用《尚书·尧典》中的叠字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水势的。《诗经》运用叠字的频率很高,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的近两百篇。《文心雕龙·物色篇》有一段文字说得很好:“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融融’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情貌无遗矣。”
语言艺术要做到“情貌无遗”,就是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所知者深”才能“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这是很有见地的。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运用叠字写景抒情,也真可谓“情貌无遗”。《荷塘月色》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题意:“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日日”为什么不用“每日”?“日”原是时间名词,这里实际上是表时间的量词,重叠后有浓厚的形容词意味,远比“每日”“每天”要强烈,更显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识的,衬托出由于“心里颇不宁静”,要“在这满月的光里”去熟识的荷塘寻找“另有一番样子,”那么为什么不用“天天”而用“日日”?那是因为心情与音韵协调,“天天”是平声,“日日”是入声,入声字就更可以抒写“心里颇不宁静”,入声字要“短促急收藏”嘛!月亮渐渐地升高了,表明夜已深了,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就愈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渐渐”,真是“居欢惜夜促,在蹙怨宵长”(晋张华《情诗》)。“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的“悄悄”表面上是修饰披大衫这个动作的,实际也是写“我”当时的心境。“悄悄”不能只是寂静无声,而多少还带有《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那种思绪,语意双关,意味深长。
第二段写荷塘、树木、月色。“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这是双音节词“蓊郁”的重叠。左思《蜀都赋》“松柏蓊郁于山峰”,朱自清则重叠写成许多树“蓊蓊郁郁”在荷塘的四面,加强了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和心情不宁静那种情景交融的气氛。“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阴森”是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可以充分利用音节在语言上表达的特殊效果,而构成以一个单音节为主体其后带上重叠的音节为辅助成分的形式,成为“阴森森”。这里一方面与“蓊蓊郁郁”照应,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淡淡”的月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夹杂着的淡淡的哀愁。第四段着力写荷塘。开首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的“曲曲折折”是第二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的“曲折”的重叠。为什么到这里才重叠呢?因为文章是写荷塘,不是写小煤屑路,更重要的是这里一重叠就为写荷叶、写荷花、写香气、写微风铺开了场面。“田田”的叶子,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用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语。“田田”是就其荷塘的广度看,与“曲曲折折“相承。荷叶茂密的深度则用“层层”。“层层”的荷叶中间,有象“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星星”的荷花。“粒粒”这是接在数词“一”后的物量重叠,其效果有相当多的意思;“星星”是活跃于口语中的单音节名词的重叠,正好是“一粒粒”明珠的进一步描写。写荷叶,写荷花,还要写出荷花的香味:微风送来“缕缕”的清香。“缕缕”近于“一丝丝”,给人以飘渺的感觉,恰与渺茫的歌声吻合,形成了本体和喻体,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心头的感觉。作者还从写微风,深入到“密密”的荷叶底下的“脉脉”流水,怜惜“不能见一些颜色”。《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者不是也好像在叹息“盈盈一叶间,脉脉不得语”嘛!第五段专写月色,用“月光如流水一般”总领,“静静”以示夜深人静。写月色又不离荷塘,“薄薄”正是塘上雾光水气月色朦胧的写照。上有“淡淡”的云,下有“弯弯”的柳影。有明有暗,有光有影。“薄薄”“淡淡”“弯弯”进一步描绘了荷塘月色,细腻而缜密。第六段着重写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连用,并又加之以“重重”“阴阴”,是上文“蓊蓊郁郁”在月光下的迷人景色,“重重”“阴阴”,自然地笼罩着沉郁的气氛。这写的是近景。“隐隐约约”的远山自然是远景了。……最后回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个“轻轻”正与“悄悄”首尾呼应,同时“轻轻”毕竟还有这一晚确实“难得偷来片刻逍遥”那种淡淡的轻松感。
全文共用二十六个“叠”字,非常得体而没有丝毫的复沓,写景抒情,“情貌无遗”。这充分体现了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才华和修养,也充分地反映了汉语叠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音乐性、丰富性、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