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屋的惊艳演绎

来源 :美化生活·T+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村,有大量的民宅,其中有一些因为年久失修而荒废,也有一些是岛民离开这里后捐出来的屋子,通过官方统一规划管理,并邀请艺术家合作,这些房屋焕发了崭新的生命活力,这就是家计划开始的地方。步行抑或是骑行在这里的小道间,触碰每个房屋带来的惊喜,几个钟头的寻访之路妙趣横生。
  艺术的独白——牙医
  “牙医”原本为当地一名牙医的诊所和住所,旅行作家大竹伸朗对它进行了天马行空的再造,他使用废弃的船、钢结构、画作、拼接技术来实施并展现他追寻梦境的过程。这座住所建在一上坡处,光是他不羁的外形就足够吸引人的眼球,屋内地面上铺着大量的旧纸张、信件、剪报拼接;自由女神像被安置在局促的位置,挑高两层,当位于二层时恰好正对着她,坐下来,思绪可以随意游走;这一切,都疯狂地展示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地下的奥秘——护王神社
  护王神社是供奉岛上氏神的重要神社,虽然也是家计划的一部分,但不同于普通民宅的修护利用,它承载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由日本知名摄影师杉本博司参与改建。神社以“丢弃寄存样式,回溯古代神殿”为宗旨进行改建,神社的主体架高在木台上,其中有一由玻璃纤维制作而成的楼梯通往地下石室。地下石室是古坟时代流传下来的,阴暗潮湿,只能供一人行走。从石室走出的那一刻一定会充满惊喜——濑户内海的美丽风光印于眼帘。
  我们去参观护王神社时,刚好赶上神社维护翻修,因而欣赏到了别样的风景。去参观地下石室的方式也颇为特别,神社的爷爷给了我们一把手电筒,径直从原本参观最终的出口往里走,从一人小拱门直接进入到底部,才得以见到玻璃纤维的楼梯。石室内部虽然采光极差,但却没有加入任何的照明设施,完全运用自然光影,再通过结构比例的拿捏呈现出最终的空间体验。
  大自然的灵感——碁会所、石桥
  “碁”同“棋”,顾名思义,这座古宅子改造之前为当地的棋会所。展示木雕艺术家须田悦弘的花草木雕作品《椿》展示在碁会所中,真亦假时假亦真,雕刻逼真的山茶花散落在屋内,屋外则有一株真正的山茶花,遥相呼应。
  石桥的主人过去是成功的盐商,后来他的屋子被修复,千住博在里面展示他的作品“空虚的花园”,其中一幅作品“瀑布”在自然光线下呈现出来,室内的光感会随着时间段、天气而变化,瀑布受光影效果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原来,大自然永远都是最美的造物者。
  视觉、听觉、触觉的无限放大——南寺
  南寺作为直岛“家计划”作品之一,不是由旧建筑翻新而来,而是在寺庙旧址上新建的项目。初见南寺,它的外立面看起来和别处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材质为烧杉板,这一建筑材料也被岛上大部分木质房屋所使用,但在安藤的作品中对这一材料的使用却较为少见。南寺的整体结构别具一格,矩形的深棕色建筑体规整的置于几百平方米的土地之上,寺的正前方则是一片空旷的院子,在院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它,放眼望去,并不知道它的入口在哪里,也看不到一扇窗,整个屋子呈封闭式,一股日式神秘的禅意扑面而来。寻觅入口,需要辗转到屋子的后方,才可以从一个小门进入。
  奇妙的旅程从进入南寺后才刚刚开始,导览人員会要求参观者一字排开,跟随他的指示进入。进入之后,光线会越来越暗(当然,里面是不可以使用任何照明设施的),随着光线暗到肉眼已经无法辨识方向,导览人员会要求你将右手置于墙壁上,以手摸索墙壁的触觉寻找前进的方向。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人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一点害怕和恐惧,还颇有玩鬼屋时的感觉,然而鬼屋当中的黑,前方会遇到的东西都是可知的,而此时在南寺,一切都是未知的。一行人只能在黑暗中慢慢行走,人类的感官已被无限放大。
  一段摸黑之后,最终会有座位让人顺势坐下,大概一两分钟的安静后远处会出现幽暗的微光和点点声响,随后正前方慢慢浮现出一长方形暗色光亮体,James的作品“Back Side of the Moon”呈现于眼前。
  这可能是唯一一件你参观完之后却完全不了解其内部结构的作品,身在其中,无论对于你的视觉、听觉还是触觉来讲都是一段奇幻之旅。
  玩转LED灯的时间游戏——角屋
  “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的悲观主义者。生命如此真实,尽管生活有时让人无力。但宫岛达男用1到9这些简单的数字告诉我们:无论如何排列、计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平等的,并拥有尊严。生命本身就是奇迹,人类才一直生生不息。”尤伦斯馆长杰罗姆桑斯如是说。
  日本后物派代表艺术家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善于玩转LED,他也将这一艺术形态带到了直岛一所200多年历史的建筑体当中,屋子中原来的榻榻米被拆除,形成了一个浅浅的坑,再在其中放入水和125个数字LED灯,一个LED水池呈现在眼前。宫岛达男请岛上的居民在LED灯上设置自己心目中的时间,这像一个数字游戏,数字是抽象的,又是具有具象意义的,无限的循环融于其中,时间和空间,生命和死亡。也许我们只能短暂的停留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
  曾被遗弃的明珠——犬岛
  犬岛的家计划项目与直岛类似,都是由岛上散落的民宅、社区等进行改造而建,但犬岛的家计划建筑改造部分全部都由妹岛和世操刀完成,这里也可以算是一个妹岛作品展,穿透性、流动感、与自然的融合、功能体验性都贯穿在这些作品当中。岛上的家计划“府邸”有些是采用老房子的材料进行整修而成,有些则完全采用当代的材料和形式建造,这个曾经因炼铜满目疮痍的岛现在却风景如画,只有50户左右人家,平均年龄75岁的聚落里,建筑、艺术、自然、人文,荡漾着别样的火花。
  岛上散落着妹岛的兔耳椅子,修长的耳朵灵动得很,另有一专门修建的“兔子凉亭”,亦如妹岛一直秉承的风格,整个亭子非常清透,亭子的上表面开了无数的小孔,阳光照进后,一道道光线和小点点落在人的身上,想象若是下雨天,这里必定像个小小水帘洞,趣味横生。参观妹岛的作品是让人轻松愉悦的,薄透的风格使人不受一点点约束,好像是生怕那一丝厚重会影响参观者的体验,束缚了参观者的思考。   犬岛非常的安静,除去同船过来的游客,在参观时很少会看到其他原住居民,昔日的炼铜厂曾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大自然仿佛也知道它曾受到的创伤,将蓝天、碧海、绿叶又一一还给它,而如今艺术的引入又让它多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繁花胜景——I邸
  无论是谁,第一眼看到I邸都会爱上它,偌大的院子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随着季节的变幻呈现不一样的美景,这样的美是生活在都市的我们不曾奢望的。屋子是用原来房屋的木头和屋顶改建而成,尤为特别的事屋内还有一面斜放的镜子,里面映射出花园的美景和远处的风光,奇怪的是行走在院中的小路上时,你会觉得自己属于这片景色,属于这个小岛。
  捕捉过去的时光——C邸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木质房屋,经过重新整合,新与旧的碰撞,焕发出全新的样式。作品苍穹“Ether”用大量的线条将原本短暂存在的人们却看不到的光束重新呈现,这些黄色的线条本身就如同光芒的色彩一样耀眼,它们在空间中行走,交相叠印,形成一条条光束,参观时你可以在线条构成的线椅上躺下,欣赏已经逝去而又被保留下来的光束。其中部分光束由当地的岛民编制而成,以建立起当地居民和艺术家、参观者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全新的生活意境——F邸
  在改造F邸时,设计师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对老建筑的梁和柱进行保留和再利用,经过巧妙的设计,F邸完全融入了它周边的环境。名和晃平的作品“动植物Biota”用小巧的、多种形状的艺术物品召唤起人们对动植物的记忆,这些雕塑作品是使用不同材料表面所制成。和房屋外面的院子一起,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充满动植物的动态空间,以象征犬岛在再造后一种全新的生活景象。
  看似不搭的异形体——S邸、A邸
  寻着犬岛的小路行走时,眼球会突然一亮,一个看似玻璃材质的装置艺术浮现出来,他的内部则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椭圆状体,这样的剔透与灵动和周边的老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老与现代的反差形成巨大的冲击感。然而,這并非玻璃材质制品,丙烯材质使它更易保养和打理,走近后,发现椭圆体可以作为镜头使用观看周边的景色,由于大小、厚薄、焦点都不一样,透过每个镜头所呈现出来的景色也都是唯一的。
  在S邸的斜对面有一个和它风格颇为相似的装置,也是用丙烯材质做成,整个装置成椭圆形,侧面远看,A邸就像一个雕塑作品。装置内部由色彩丰富的仿真花花瓣组成,足够的花瓣体量和对整个空间娴熟的规划,使A邸尤为灵动。
  守护的这片岛屿
  在参观犬岛家计划A邸和S邸时,不禁会产生一些疑问,两件非常灵动、富有生机的现代艺术作品出现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否真的协调?它们是否适合这一片土地?
  一场不期而遇,也许能为我们找到答案,A邸隔壁的田野院子里坐着一位老爷爷,招手和我们打招呼,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们还是在他热情邀请下走进院子,并参观了屋子。老爷爷的生活很有趣,院子里种着花草植物,屋里有一个小池塘养着漂亮的金鱼,还有一些绿植和工具,小桌上放着老爷爷的相册,他年轻时是这里的渔民,也许现在孩子都去了都市,老伴也已先行离开,独有老爷爷一人生活在老宅里。
  如果说社会的进步必然会使这样的岛屿只剩孤寡老人,那么,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什么?作为一位短暂停留的游客,我们做不了太多,但几分钟的聊天,互相之间的笑容,可能已经能慰籍老人的心,能为老人带来一丝欢声笑语,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比艺术更为重要的人情。
  笔触接近尾声,想来还有很多作品没有提到,还有许多偶遇还未讲完。但细细一思量,那里的故事,那里的人,又岂是我们可以用笔记录下来,又怎能是我们可以讲给你听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个艺术作品之下“一千个参观者兴许会有一万个观后感”,文字可以阐述事实,而感受永远只能属于你自己。
其他文献
仅仅满足功能性的微空间营造必将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需求,用艺术的手段对微空间进行再塑造势在必行。  如今,微空间的营造大行其道,从居住社区的草根需求出发,为城市更新另辟蹊径。然而,随着公民生活、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仅仅满足功能性的微空间营造必将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需求,用艺术的手段对微空间进行再塑造势在必行。以艺术对微空间进行在塑造,在满足功能性之余,也将原本被赋予功能性的空间上升到功能与美兼顾的境界
期刊
有人说过,中国人并非不注重保存古建筑。虽然不像欧洲人那样用石头建造存世千载的房子,中国人会在村口种上一棵树,当他建造房子时,砍掉了这棵树,但会种上另一棵,中国人保存的是传统。  中国人是最不注重信仰的民族,又是信仰最纯洁的民族。佛教也好,基督也罢,在中国发展,都必须改成中国式的,中国人真正信仰的是儒,是今生而非来世,是入世而非出世,是中庸而非极端。这是深入血液的,刻在骨髓的,不由任何程序、仪式而限
期刊
日本九州的佐贺县,是大名鼎鼎的有田烧的所在地,而在距离有田咫尺之遥的嬉野市,是日本著名的茶乡。同样有着400年历史的肥前吉田烧正在从设计与商业形式中寻求突破,创造“新生代的肥前吉田”。  在日本九州七县中最小的佐贺县,嬉野市安静地坐落于嬉野盆地中,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茶产地, 同时也是日本全国闻名的温泉乡。嬉野距离日本的瓷都有田,以及长崎的产瓷胜地波佐见咫尺之遥,当地著名的肥前吉田烧和有田烧一样,
期刊
濑户内海的岛屿,是上天赐予的珍珠。在历经污染及萧条后,蒙尘的珍珠终于重获光泽,化身为艺术朝圣者的殿堂。它不仅仅只有美术馆而已,更带来了诸多感官体验:这里“居住”着最昂贵的南瓜,这里也有供多人同时投篮的篮筐;女木岛的鬼之岛洞窟用雕塑及鬼瓦还原了桃太郎的冒险故事……不如放慢脚步,将每一个岛细细品味,也许这就是策划者初衷——在如今的美丽岛屿背后,也请深入了解曾经的灰色过往。  来自太阳的馈赠·小豆岛  
期刊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上世纪的60和70年代,“白相城隍庙”和“白相大世界”,应该说是具有同等意义的,尽管“城隍庙”和“大世界”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同。只是到了今日,让人叹息的是,一处业已凋敝,一处虽仍繁闹,但也早已旧貌换新颜,全已不是往昔的气息了。  因为有一段时间住得离城隍庙很近,所以那里是我们小伙伴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一。尽管那时候庙已被关掉了,但现在所说的豫园商场地区在彼时都是被统称为城隍庙的。豫园
期刊
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凭借其良好的读写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存储系统因DRAM存储密度低、刷新能耗高呈现“存储墙”、“能耗墙”等问题。而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非易失性、可字节寻址、零泄漏功耗、可扩展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存储器件的潜在对象。但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存在写延迟高、写功耗高和写耐久性有限等缺陷,不能直接替代传统存储器件。基
杜昀是一位乐于分享的建筑师,他会将设计中的心得娓娓道来;  他也是一位擅于表述的建筑师,字里行间都是对创作的热爱执着;  他更是一位深思远虑的建筑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不止于眼前。  始于简单,情、景、境相统一  当我们谈论起设计,它不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话题,毕竟,如今的设计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科技的进步给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设计师可以运用BIM、参数化设计等去解决设计中的许多问题,但杜昀并不執
期刊
度假酒店多建在自然风景区或由人文历史组成的名胜古迹附近,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商务、娱乐等多种体验及服务,同时又向人们传达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因此具有较大的功能辐射范围。  度假酒店集群的概念源自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产业集群”一词,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看到各种产业集群。度假酒店集群可定义为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
期刊
真正的历史是存活在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个微空间中,历史和文化是依靠所植入的公共艺术体现出来的。随着微空间的营造逐渐被关注,微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逐渐走入了焦点。  怎样的城市才有历史?这些历史又是如何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更新中记录下来的?你或许会说是建筑,或许会说是博物馆,但真正的历史是存活在每一寸土地上、每一个微空间中,那些鲜活又渐渐模糊的片段,汇合到城市的公共领域,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而公共
期刊
与城市建设类似,公共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街区艺术”向“社区艺术”的空间转移,并在社区空间改造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进社区参与更新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并已有許多优秀的案例。在美国,叶蕾蕾(Lily Yeh)在宾州费城贫民区开展公共艺术活动,用了18年时间,通过艺术、教育和环境改造等方式,改变了20多个街区,将一个肮脏、混乱以及被人遗忘的地方,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怡乐村(The Villa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