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仅仅传授应试内容的单一数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素质教育倡导教师要重视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意识;聚焦错误资源,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开展问题导学,打造数学灵动课堂等三个层面着手探究,试图为学生营造愉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侧重于逻辑思维的枯燥学科,教师按照传统的思想使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必然会影响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能动性,对课堂的高效构建也有消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坚持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创新多种教学方式“经营”课堂,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思考,期望对一线同仁有所启发。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展示平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和积极思考的活动空间,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以增强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引导其观察探究,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意识。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图“一群牛在草原上吃草,你能数一数共有多少只牛吗?”开展看谁数得又快又好的活动,学生可以逐一地数;分组数;10只10只的数。数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数数,你能发现什么?”数感意识较强的学生会说:10只10只的數比较快且不容易出错。这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计数原则的感悟进行挖掘整理,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不容易出错?然后告诉学生:数数的时候我们给满10只的数找一个位置,我们给这个位置取名叫“十位”,这样通过情景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意识。
二、聚焦错误资源,开拓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作为师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堂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捕捉不同的教育资源,抓住各种即时产生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讨和建构中,通过各种资源利用实现学生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抓住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常规性错误资源,将其作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练习题,下表是某地收集的意念每个季度下雨天的数据,先把表填完整,再算一算一年中平均每月的下雨天是多少?比如教师统计的数字中,第一季度下雨20天,第二季度下雨28天,第三季度下雨32天,第四季度下雨16天,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是将四个季度下雨天加起来除以4,还有的则是四个季度加起来除以1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错误资源,让学生开展辩论大赛,学生在辩论中明确题目要求,题目中求的是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除以4是怎么想的?在一步步辩论中算错的学生说我应该除以4再除以3,为什么还要除以3呢?因为一个季度有3个月。这样,在层层递进的辩论中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三、开展问题导学,打造数学灵动课堂
一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能有效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辨析中深刻领会所学知识。新型课堂的教学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学习模式,为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问题导学,帮助学生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 1/2,1/3 ,1/4 后,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用纸片的形式展现,并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纸片可以用1/2 (或 1/3,1/4 )表示?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揭示分数的本质内涵。接着,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相同的圆形,涂色部分都是1份,但有的用到1/2表示,有的却用1/4表示呢?让学生在不同的纸片中找相同联系点,又从相同的纸片中找不同的表征。这样,在辩证思考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必须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在教师苦心“经营”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创新手段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促使课堂效率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7(19):79-80.
[2]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52-53.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侧重于逻辑思维的枯燥学科,教师按照传统的思想使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必然会影响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能动性,对课堂的高效构建也有消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坚持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创新多种教学方式“经营”课堂,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思考,期望对一线同仁有所启发。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展示平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和积极思考的活动空间,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以增强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引导其观察探究,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意识。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图“一群牛在草原上吃草,你能数一数共有多少只牛吗?”开展看谁数得又快又好的活动,学生可以逐一地数;分组数;10只10只的数。数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数数,你能发现什么?”数感意识较强的学生会说:10只10只的數比较快且不容易出错。这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计数原则的感悟进行挖掘整理,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不容易出错?然后告诉学生:数数的时候我们给满10只的数找一个位置,我们给这个位置取名叫“十位”,这样通过情景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意识。
二、聚焦错误资源,开拓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作为师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堂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捕捉不同的教育资源,抓住各种即时产生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讨和建构中,通过各种资源利用实现学生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抓住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常规性错误资源,将其作为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练习题,下表是某地收集的意念每个季度下雨天的数据,先把表填完整,再算一算一年中平均每月的下雨天是多少?比如教师统计的数字中,第一季度下雨20天,第二季度下雨28天,第三季度下雨32天,第四季度下雨16天,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是将四个季度下雨天加起来除以4,还有的则是四个季度加起来除以1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错误资源,让学生开展辩论大赛,学生在辩论中明确题目要求,题目中求的是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除以4是怎么想的?在一步步辩论中算错的学生说我应该除以4再除以3,为什么还要除以3呢?因为一个季度有3个月。这样,在层层递进的辩论中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三、开展问题导学,打造数学灵动课堂
一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能有效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辨析中深刻领会所学知识。新型课堂的教学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学习模式,为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问题导学,帮助学生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 1/2,1/3 ,1/4 后,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用纸片的形式展现,并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纸片可以用1/2 (或 1/3,1/4 )表示?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揭示分数的本质内涵。接着,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相同的圆形,涂色部分都是1份,但有的用到1/2表示,有的却用1/4表示呢?让学生在不同的纸片中找相同联系点,又从相同的纸片中找不同的表征。这样,在辩证思考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必须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在教师苦心“经营”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创新手段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促使课堂效率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7(19):79-80.
[2]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