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风速的风电机组参数对输出功率波动和功率损失特性的影响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型三叶风电机组为例,研究发电机组参数对输出功率波动及功率损失的影响.首先建立包括风剪切和塔影效应的等效风速模型,推导输出功率和功率系数的数学模型,研究叶轮半径、塔筒高度、塔筒直径和叶片到塔筒中线的悬垂距离等相关参数对功率波动的频率、幅值、波长、波动区域等特性影响规律.然后建立功率损失的数学模型,研究风电机组参数通过风剪切和塔影效应对功率损失造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参数通过风剪切和塔影效应对输出功率周期性波动及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不同,功率周期性波动的幅值及波长受塔筒直径和悬垂距离2个参数影响较大,而功率损失受叶轮半径和塔筒高度2个参数影响较大,但其作用效果相反:功率损失程度随叶轮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塔筒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换热系统膨胀定压设计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3种采用不可压缩换热工质的闭式循环换热系统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及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换热系统采用单膨胀罐形式时的膨胀定压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膨胀罐的预存压力、最大工作压力、所需容积的确定方法,并针对工程应用对采用乙二醇型防冻液作为换热工质时单膨胀罐的膨胀定压公式进行了简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膨胀罐形式作为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换热系统的膨胀定压形式时,膨胀罐容积计算的准确性对换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作用;采用乙二醇型防冻液作为换
首先,在行业规范剖析基础上,提出软硬件结合的并网控制设计方案;其次,在锁相环设计环节,分别从硬件锁相环与软件锁相环角度进行仿真及编程设计,对照技术指标分析,选定双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作为小型双馈风力发电并网控制中的电网电压信号采集的技术,并且利用DSP2812开发相应的程序算法,得到基波信号用于实际双馈发电系统的定子电压定向控制,实现控制目标的可靠性及抗扰动性;最后,结合网侧与发电机定子侧电压比较输出信号,引进硬件锁相环,通过系统联调进而实现预期设计目标,电网侧与发电侧电压频率差控制在2 Hz以内,相位差控
针对传统风力机故障建模方法存在的适用条件不符、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幂律过程的风力机故障建模方法.首先对风力机故障数据进行趋势检验,结合故障数据的非齐次泊松特点,建立基于幂律过程的风力机故障模型;然后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及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求解模型参数,并比较不同参数估计方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求解所建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参数估计方法下获得的幂律模型与风力机实际故障数据拟合优度值均接近于1,幂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描述风力机故障过程;同时,列文伯格
该文基于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的系统元件序阻抗模型,建立双馈风电多机并网系统阻抗网络建模模型,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合频域稳定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多角度讨论分析风速、机组控制参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特性,对现有文献鲜有提及的风电机组(群)位置对次同步振荡影响差异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了振荡现象与具体场景的强相关性.
针对单视角特征及单一模型对齿轮箱复合故障的诊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比例冲突分配规则的模型融合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齿轮箱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针对复杂复合故障,从时域及时频域角度构造特征;然后,将多视角特征送入多个子模型中进行初步诊断,得到互补性强的诊断结果;最后,模型输出的分类概率由第6类比例冲突分配规则(PCR6)进行融合.实验证明该融合模型所得出的结果稳定性较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针对风电机组偏航系统动作原理和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建立偏航机构跟随风向变化灵敏性函数模型;基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控制图法和K-S检验分析方法,甄别偏航机构中风向跟踪异常,并提高感知准确性;基于波动互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单机风向标数据与场群平均风向的相关性;基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偏航机构跟随性概率分布函数,在异常识别基础上进行故障分类.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可有效实现偏航机构的异常感知,避免机组亚健康运行,有利于实施预测性维护.
针对复杂工况下风电机组变桨系统故障检测问题,采用在线序贯极限学习机建立变桨系统状态监测模型,利用ReliefF算法进行模型的特征选择,通过量子进化算法优化在线序贯极限学习机的超参数集,并引入马氏距离函数计算变桨系统状态监测模型的残差,判断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异常.以辽宁某风电场1.5 MW双馈风电机组变桨系统为例,将所提出的模型分别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随机权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所提方法的故障检测正确率高于3σ阈值
当大型风力发电机在低速重载条件时,齿轮在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啮合动态特性难以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齿面接触并联刚度模型,建立行星齿轮啮合动力学模型.基于粗糙峰承载平衡理论,将承载因子理论引入刚度模型中,并与混合弹流润滑理论相结合,可得出计算齿面油膜刚度的新公式,为齿轮混合弹流润滑问题研究提供参考.通过计算结果,可认为在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齿轮啮合刚度可大幅提升,有效抑制齿轮啮合振动.同时,齿面啮合力与综合曲率半径的增加有利于齿面油膜的形成.最后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齿轮单-双齿啮合刚度激励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在位工作期间长期受到海流的冲刷,基础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方法研究粉土地基中,单侧冲刷工况单筒多舱筒型基础的水平向和抗倾覆极限承载力与冲刷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刷对基础水平向-倾覆荷载(H-M)复合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筒型基础的水平向和抗倾覆承载力主要由筒外前侧和筒内土体提供,随着冲刷率的增大,基础水平向及抗倾覆极限承载力逐渐降低;单侧冲刷工况下,基础的H-M包络线不关于原点中心对称,随着冲刷率的增大,包络线局部向内收缩.
本文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Static-Structural模块对现代化的某型号风电机组的高速制动器壳体进行了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速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其上壳体的最大应力大于其壳体材料的屈服强度,这极易造成上壳体结构的变形,而通过增加半径为1 mm的圆角进行过渡,使上壳体的应力大幅减小,最大应力低于其壳体材料的屈服强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现代化的某型号风电机组高速制动器壳体的优化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