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智力障碍学生的记忆力差,持续时间短,当确定了合理的教学重点和制定了丰富的教学设计后,仍然面临着学生水过鸭背的难题。用多种形式强调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的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把握教学重难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行中,仍是教师落实课程理念,探寻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主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能力反映了一名教师解读文本、研读教材、调控课堂的水平。
在普通孩子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吸引孩子注意力,更何况在特殊孩子中,我们都知道,智力障碍的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持续时间短,可是同时,智力障碍孩子记忆力不好,如果课堂上变化多端,孩子能适应吗?多少种形式才是孩子能接手的范围呢?每个孩子所能接受的是否一样?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主题的常规练习
抱着这些疑惑,我开始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在课堂开始时,设置一个小情景,例如在《长方形》这一课,从整个课程内容出发,教学重点就是认识长方形,那么從导入开始,就先让学生接触长方形,出示由诸多长方形组合出来的小火车图片,暂不揭示课题,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进行点名这项常规,用常规内容让学生对此环节不生疏:由教师开小火车,一边点名一边经过学生身边,学生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长方形卡片贴在小火车的车厢上,从视觉上让孩子先对长方形有印象。
二、利用实物让学生直接感知,增强自我理解
语言是我们对物体进行描述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在特殊教育当中,有时候过多的语言赘述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糊涂。更多的时候,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教师从旁辅助,纠正错误说法也不失妥当。
在《有效教学》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的理论形成”中,夸美纽斯提到:教学不应始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而是始于对事物的观察,只是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例如抽象的数字,常用数量与其相对应,去理解数字的意义。
在《长方形》这一课中,适当导入后,点明课题,课题即使教学重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完成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只需告诉学生“长方形”,对事物定义后,教师演示怎样去感知长方形,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再由学生自己去触摸长方形。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程度对学生作出不同要求,完成后奖励学生一张长方形卡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见到不同长和宽的长方形,因此,展示的卡片不能太单一,推广至其它,所展示的图像、模型、教具应该形式多样。
三、游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在《教育过程》第五章的论述中,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性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
游戏与教学环环相扣,揭示教学课题后,用多种形式来辅助孩子接受学习的重点,其中,游戏是孩子最积极参与的。在学习《长方形》时,设计一个变魔术的小游戏:教师邀请学生将长方形卡放入魔術箱,再从箱子里拿出有长方形的一面的物品图片。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印象,更是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感受
孩子的参与性固然重要,课堂上也需有张有弛,把握课堂节奏,控制课堂时间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的“静”并非是让学生静静坐在位置上,它是沉淀学生情绪的桥梁,有些孩子参加游戏之后容易过于兴奋,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影像、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习《长方形》,进行变魔术小游戏后,紧扣教学重点,出示有长方形和圆形图片的PPT,让学生在长方形下方打“√”,借此练习将教学拓展到运用。同时还兼顾到集体性练习,可以采取全班共同思考回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一人作答,其他同学判断对错的形式。在游戏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导致个别学生不能参与,多媒体演示正好弥补这一点。
五、注重实际延伸,进行有效强化,内化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于是否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才会牢记。《让教学更生活-体验运用让学生内化知识》第二章第一节难点知识生活化中,强光峰提到过“生活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的积淀中提炼、抽象出来的产物。因此,教育和生活本身密切相关,只有将教学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在课堂上的练习只是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堂外的却不可忽略不计。进行《长方形》的教学后,在长方形下方打“√”的练习检测的是学生是否认识长方形,而生活中很多物品的某一个平面是长方形的,平时接触却说不上来,此时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教学环节:在变魔术的时候,长方形都变成得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什么东西的哪一面是长方形的。
优化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活动,是当前特殊孩子发展的重要需求,紧抓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多种教学形式突出教学重点,贯穿课堂,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将本身较为抽象艰涩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才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水平,也才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把握教学重难点有史以来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行中,仍是教师落实课程理念,探寻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主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能力反映了一名教师解读文本、研读教材、调控课堂的水平。
在普通孩子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吸引孩子注意力,更何况在特殊孩子中,我们都知道,智力障碍的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持续时间短,可是同时,智力障碍孩子记忆力不好,如果课堂上变化多端,孩子能适应吗?多少种形式才是孩子能接手的范围呢?每个孩子所能接受的是否一样?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主题的常规练习
抱着这些疑惑,我开始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在课堂开始时,设置一个小情景,例如在《长方形》这一课,从整个课程内容出发,教学重点就是认识长方形,那么從导入开始,就先让学生接触长方形,出示由诸多长方形组合出来的小火车图片,暂不揭示课题,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进行点名这项常规,用常规内容让学生对此环节不生疏:由教师开小火车,一边点名一边经过学生身边,学生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长方形卡片贴在小火车的车厢上,从视觉上让孩子先对长方形有印象。
二、利用实物让学生直接感知,增强自我理解
语言是我们对物体进行描述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在特殊教育当中,有时候过多的语言赘述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糊涂。更多的时候,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教师从旁辅助,纠正错误说法也不失妥当。
在《有效教学》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的理论形成”中,夸美纽斯提到:教学不应始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而是始于对事物的观察,只是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例如抽象的数字,常用数量与其相对应,去理解数字的意义。
在《长方形》这一课中,适当导入后,点明课题,课题即使教学重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完成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只需告诉学生“长方形”,对事物定义后,教师演示怎样去感知长方形,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再由学生自己去触摸长方形。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程度对学生作出不同要求,完成后奖励学生一张长方形卡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见到不同长和宽的长方形,因此,展示的卡片不能太单一,推广至其它,所展示的图像、模型、教具应该形式多样。
三、游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在《教育过程》第五章的论述中,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性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
游戏与教学环环相扣,揭示教学课题后,用多种形式来辅助孩子接受学习的重点,其中,游戏是孩子最积极参与的。在学习《长方形》时,设计一个变魔术的小游戏:教师邀请学生将长方形卡放入魔術箱,再从箱子里拿出有长方形的一面的物品图片。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印象,更是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动静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感受
孩子的参与性固然重要,课堂上也需有张有弛,把握课堂节奏,控制课堂时间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的“静”并非是让学生静静坐在位置上,它是沉淀学生情绪的桥梁,有些孩子参加游戏之后容易过于兴奋,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影像、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习《长方形》,进行变魔术小游戏后,紧扣教学重点,出示有长方形和圆形图片的PPT,让学生在长方形下方打“√”,借此练习将教学拓展到运用。同时还兼顾到集体性练习,可以采取全班共同思考回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一人作答,其他同学判断对错的形式。在游戏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导致个别学生不能参与,多媒体演示正好弥补这一点。
五、注重实际延伸,进行有效强化,内化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于是否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才会牢记。《让教学更生活-体验运用让学生内化知识》第二章第一节难点知识生活化中,强光峰提到过“生活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的积淀中提炼、抽象出来的产物。因此,教育和生活本身密切相关,只有将教学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在课堂上的练习只是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堂外的却不可忽略不计。进行《长方形》的教学后,在长方形下方打“√”的练习检测的是学生是否认识长方形,而生活中很多物品的某一个平面是长方形的,平时接触却说不上来,此时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教学环节:在变魔术的时候,长方形都变成得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什么东西的哪一面是长方形的。
优化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活动,是当前特殊孩子发展的重要需求,紧抓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多种教学形式突出教学重点,贯穿课堂,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将本身较为抽象艰涩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才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水平,也才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