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有一道名菜叫作“带把肘子”,这道菜之所以驰名,不仅仅是因其用料别致,造型丰满,味道独特,吃法另类,堪称“肘界一哥”;更因为它的独特历史作用:它曾经让一位名厨告倒了一个声名显赫的贪官!
明朝弘治年间,陕西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有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叫李玉山,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当地州官是一个贪官,盘剥黎民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腐化堕落,百姓深恶痛绝。州官做50大寿时,衙门总管去请名厨李玉山置办宴席。李玉山深知州官是一个贪官,就一口回绝了。过了不久,陕西抚台大人郑时来同州巡查,州官为了讨好上司,又让衙门总管请李玉山来府上做菜。李玉山知道郑抚台铁面无私,清正廉洁,是远近闻名的好官,于是就答应下来。衙门总管为上次州官作寿请李玉山时吃了闭门羹一事而耿耿于怀,就想借机报复一下李玉山。于是他买了一些劣质的鱼肉和蔬菜,买回的猪肘子肉少骨多——就想给李玉山一个难堪。结果李玉山厨技高超,厨房内只见刀飞勺舞,不到两个时辰,菜便做好了。开席后,李玉山端着一大盘菜来到酒席宴上,揭开笼布,众人一看,盘中的菜肴上面是肉,下面全是骨头!州官见状吓得脸色惨白,冷汗涔涔,众人也非常吃惊:这样的菜怎么端了上來?衙门总管见状,上前厉声喝问:“李玉山,你是什么居心,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菜来?”郑抚台见状连忙安慰:“大家且息怒,今天大师傅做出此菜来,想必是别有心裁。”李玉山不慌不忙,上前解释:“抚台大人有所不知,我们这位知府大人不但吃肉,连骨头也是吃的。所以,我把骨头也给端上来了!”抚台大人本来就是下来查办贪官的,所以立马听出了李玉山的弦外之音,他拿出10两银子赏给李玉山,让他回家了。第二天,抚台大人正式开始微服私访,先是调阅州府的账目,然后又到民间访查。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终于查明了州官贪污受贿的事实,于是罢免了州官,治了他的罪,为当地除了一害!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都夸李玉山这道菜上得好:用一盘肘子告倒了贪官,聪明,给力!抚台大人离开同州时,特地请李玉山又做了那道菜,并问他菜名。李玉山想了想说:“叫‘带把肘子’”。于是“带把肘子”就成了陕西的一道名菜。
带把肘子的选料十分讲究,选用的是猪的前腿。制作工艺复杂,做工考究,先后要经过燎毛、清洗、浸泡、起开、截断、热水泡、清洗、热水煮、装碗、浇佐料、放入蒸锅、蒸熟、装盘等十数道工序,真的是精品精制!具体作法是:将带着腿骨的肘子收拾干净,用刀三面割开,使腿骨三面不连肉却又骨肉相连,然后放锅内煮至七分熟,捞出,再放盆中,用酱油涂抹,使其着色;盆内放入八角、桂皮等调料,用纱布盖住,再将甜面酱、葱末、红方、白酱油、姜、蒜、绍酒,一并撒在纱布上,抹匀。此时的肘子吸收了诸般滋味,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便是旺火蒸——将肘盆放在旺火上蒸3 h,烂熟后出锅,扣入盘中,依然保持连皮带骨、骨肉相连的形状。做好的带把肘子,色如重枣,形如蒲团,造形别致而丰满,令人赏心悦目,涎水直流!入口,则香醇酥烂,皮焦肉黏。夹起一块来,肉丝成缕,香气馥郁,唇滑齿柔,可谓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越嚼越香,滋味悠长!那种美味在口的感受,真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别的地方的肘子,大多肘内含有短骨,而陕西大荔地区的肘子却夸张地带有长长的骱骨,观之,如带把的纺锤,“带把肘子”由此得名。这道菜历史悠久,传承不衰。时至今日,《中国菜谱》秦菜部分中,依然将“带把肘子”列为第一名菜,其酥烂不失其形,柔嫩不失其色,香醇不失其味,胶黏不失其汁的独特之处,润肤养血之功效,确实令人谈肘流诞,百吃不厌!以至于人们谈到大荔,必然联想到“带把肘子”,似乎只有吃到带把肘子,才算身到大荔不虚此行。大荔人更是对此菜推崇有加,在当地,逢年过节请客如果没有“带把肘子”这一道菜,那就不能算是全席!
每一种美食传承不衰的背后,都凝聚着当地饮食文化的精心呵护、当地人民的智慧与追求。据资料介绍,制作带把肘子光调味料就有盐、大葱、生姜、蒜、八角、小香、花椒、辣段、大料、面酱、豆腐乳、酱油、料酒、白芷等十多种!而且是慢火熬制,绝对是“慢功细活“,没有点“工匠”精神,还真就达不到标准的色泽和口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不正是中华饮食文化千年不衰、傲立东方的精髓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