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高考背景下广西“中职升本”招考试点工作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分类高考背景下的广西“中职升本”招考试点工作,从专业布局、管理环节、考试设计、课程衔接四方面剖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专业布局、成立“中职升本”考试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招考各环节工作、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的“技能高考”制度、构建“中本”整体性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不断完善“中职升本”招考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分类高考  广西  “中职升本”  招考试点工作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23-03
  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升高职早已打通,然而中职升本科是条“断头路”,为了打通中职学生升学的“断头路”,在国家分类高考的政策指导下,部分试点省份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旨在探索“中本贯通”的道路。广西于2013年开始试行“中职升本”招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打通了中职直升本科的上升通道,搭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最薄弱的一环——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西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及时地补充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新生源类型的一种尝试。之所以称“中职升本”,而非“中本贯通”,是因为该项目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与上海等地的“中本贯通”项目在招考方式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广西“中职升本”招考试点工作实施多年来,由于报考人数逐年增多,招考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亟待探索新的路径解决现实困境。
  一、招考试点工作实施情况
  广西“中职升本”招考工作自2013年起实施,招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但报考人数却逐年增加,近两年报考人数接近一万人,录取比率不到25%,竞争非常激烈。2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区对口的中职优秀应届毕业生招生,优中选优。考试形式以技能测试为主,并设有免试加分等条件。考试采取本科院校联合组织的形式,设有多个考点,各院校分别承担相应技能测试项目,测试时间全区统一,各院校对测试成绩互认。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招生规模。广西“中职升本”招考工作从2013年面向4所本科院校增至2017年面向9所本科院校;从2013年面向32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到2014年起面向全区所有中职学校;招生计划数从2013年的1200人(实际录取648人)增至2018年的2250人;报考人数也从2013年的不足1000人增至2018年的9000多人。不论是本科试点院校数、中职学校数还是招生计划数和报考数,“中职升本”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二)招生对象。根据《关于启动2013—2018年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初中毕业起点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二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所在大类应能够基本对应招生的本科专业;三是校长实名向本科院校推荐总评成绩年级排名前30%的学生。但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者不限排名。
  (三)考核方式。根据《2018年9所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联合考试招生简章》《关于做好2013—2018年年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等,考核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科目设置相应考试形式。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考生综合分由文化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组成,其中文化成绩占40%,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60%,即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40%+职业技能考试成绩×60%,职业技能考试项目均与招生专业相对应,满分为300分。各专业根据专业性质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但均采用“面试+技能加分”或“面试+技能测试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面试题目以测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文化课考试主要测试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各科满分为100分;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采用联合测试的方式进行,成绩互认,具体考核方案由牵头招生院校拟制并公布实施,其他招生院校配合完成。
  (四)录取机制。根據《关于启动2013—2018年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在文化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分专业按计划依据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按文化成绩择优录取;以上成绩都相同的情况下,按获奖情况择优录取。对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者可免参加职业技能测试(设计学类专业除外)。设计学类(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获得自治区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含)以上技能竞赛的,可申请技能免试。
  二、招考试点工作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专业数量无法满足广西产业发展需求和学生需求。由于“中职升本”招考工作是试点,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招生专业数量较少。目前只有20个本科专业对口中职学校的15个大类,专业数量非常少,专业覆盖面窄,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第二产业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第三产业的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及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的专业涉及较少或未涉及。这就使得“中职升本”专业一方面无法满足广西紧缺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中职专业无缘本科对口升学,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
  (二)本科院校自身条件无法保证招考工作的顺利实施。“中职升本”的文化考试和技能考试由招生本科院校分工负责,由于本科院校资源有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出题教师的选择问题。由于本科院校师资有限,想找到既了解本科院校选拔人才标准,又熟悉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懂得测量评价学且出题经验丰富的技能测试出题教师存在一定困难。难免会出现有些专业出题教师的资历尚浅,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对技能试题的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的情况。   2.考官聘用问题。技能考官由本科院校负责安排,也会造成力有不待。由于临时聘请考官,考虑到成本和管理问题,本科院校优先考虑聘请本地考官和本校考官,考官能否达到相应职称及资历要求,是否熟悉专业内容,考官的培训是否规范,执行起来会有偏差。
  3.招、考、录一体问题。该项工作没有实行招、考、录分离,招生和录取的材料审核及考试环节都下放到本科院校,使得本科院校自主权过大,削弱了考试的严肃性和信度,容易滋生腐败。
  4.本科院校自身实训条件的问题。过多的考生短时间内集中在一所学校测试,当学校实训设备的数量和标准难以满足考试需要时,将会以牺牲考试质量为代价,或缩短测试时间,或减少测试内容。以上这些都是该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政策的权威性,也容易让社会和考生质疑考试的公平性。
  (三)技能考试总体设计有待完善。“中职升本”的技能考试是一种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的中职毕业生可直接就读相应的本科院校,不需要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可见,其重要性与普通高考相当,而该政策的核心是考试设计。考试设计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公平和公正,也关系到如何选拔出综合素质高、适宜继续深造的学生,但这也是当前技能高考的一项难题。当前,各省份都在探索技能高考,从录取标准、考试内容、免试和加分条件的设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采用何种考核方式更能评价出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广西这几年也在不断调整测试方案,包括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的比例、测评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免试条件要求、计分项的内容和要求、各本科院校考试自主权的范围等,这些都是技能测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技能测试的方式是否科学还要进一步论证。
  (四)中职和本科教育的差异性造成“中职升本”人才培養的断层。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教学、评价、师资等核心办学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克服这种差异无疑比克服中职、高职之间的差异要困难得多,毕竟从中职到高职只是“技”到“术”的转化过程,而中职到本科却是“技”到“道”的转化过程。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断层,断层若连接不好,不仅会使“中职升本”的学生无法适应本科阶段学习,还会使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办学出现偏差,中职学校为适应本科升学,放弃其“职业特性”,而本科院校为做好“中职升本”工作而降低对“中职升本”学生的要求。如此一来,就会违背“中职升本”政策的初衷,也会影响“中职升本”招考试点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专业布局。在“中职升本”招生专业和数量的确定上,政府应充分发挥整体统筹作用,加强市场调研,深入论证“中职升本”专业对应的产业发展态势、人才需求数量,使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同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专业的宏观调控,加快探索步伐,深入研究“中职升本”模式,不断增加升本专业数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中职升本”规模化的需要。
  (二)成立“中职升本”考试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招考各环节工作。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的指导下,“中职升本”考试管理委员会成立,作为一个常设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统筹“中职升本”考试的各项工作。委员会牵头组建出题专家库、考官库和评估组。出题专家库和考官库可从企业行业、高校、中职学校中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行业经验的专家,并定期进行培训,达到一定要求,即可入选出题专家库和考官库。考试前,从专家库和考官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评估组负责评估技能考点,考试设备达到一定数量和要求才能承担考试工作。同时,评估组还负责评估考试过程的规范性,评估考试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并提出改进建议。专设的考试管理机构,保证了考试各环节的严谨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的“技能高考”制度。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技能高考”制度。
  1.将中职升高职、中职升本科技能考试进行统一设计。“技能高考”是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践行国家分类高考重要部署的一种创新选拔模式,其招生的对象定位为中职学校毕业生。不论是中职升高职还是中职升本科,最优的选拔技能型人才的途径就是技能高考。因此,统一设计中职升高职和中职升本科的技能考试,一是可以规范技能考试的标准和操作;二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参加一次考试,可选择不同层次的多所院校;三是统一的考试模式和录取机制,让技能高考和普通高考一样更具权威,更易被社会认可。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加快探索科学的技能测试方法,以增强技能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普通高考已摒弃“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技能高考理应与时俱进。对有意愿升学的学生,可让学生参加两次文化综合考试,取最高分记录成绩;完善各专业职业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比赛成绩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可作为技能高考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分。
  3.科学设置参加技能高考的考生比例。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确定考生数,避免出现招生数量少,考生数量过多的情况,从而提高招考效率。
  (四)构建“中本”整体性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好“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升本”招考工作持续开展的动力。“中本”衔接课程体系不是中职和本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中职和本科课程的重构。因此,要构建“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行分类培养;“中职升本”的学生与普高升本的学生在思维方式、认知习惯和专业基础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中职升本”的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与普高升本的学生分开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学内容、难度及进度安排。二是注重“中本”课程的整体衔接。“中本”衔接人才培养不能只重视本科阶段的课程重构,要与中职学校一起,将整个课程体系从中职到本科阶段进行整体性衔接。整体性衔接要求关注对课程衔接各要素的一体化设计及确保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课程衔接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三是做好分类评价。在毕业条件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中职升本”学生和普高升本学生有所区别。
  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职升本”招考工作,加大对技能高考模式的探索,引导中职学校在增加文化课的同时,保持“中职升本”生源技术技能特长优势,带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向职业化转型,进一步完善“中职升本”专业课程的整体衔接,培养出具有较强技术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纯亚,覃竟成.湖北省技能高考政策解读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
  [2]林克松,王亚南.“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3]孙露,杨若凡,石伟平.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实然与应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
目的1.了解安徽某三甲医院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确定主动监测的目标药物。2.设计目标药物主动监测软件。3.主动监测目标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合收集的目标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评价
<正>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安全,国家应该对相关的档案进行分类,并根据级别来进行密级以及保存时间的设定。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保护档案,但是保护档案的目的是将其价值真正发挥
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生成个性化的经验,构建连续性的语言思维习惯,并能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拓展综合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分
通过改变上、中、下面层的厚度、弹性模量等设计参数,应用Bisar3.0程序计算分析了沥青层在重载高温组合作用下的剪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有效解决重载高温下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