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是一辈子。当她回首往事种种,扑朔迷离。到底是时代成全了她?还是时代毁灭了她?
  她是时代的“怨女”。
  何谓“怨女”?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幽怨的女子。若细究词源,则见《孟子·梁惠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其意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她,柴银娣,倒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是出名的麻油西施,只不过有个“烈性子”,男人不太敢招惹她。那时候她还年轻,漂亮似乎只是多余的点缀,眼里那些男人也好像都一个样。有一个仿佛稍微两样点,对过药店的小刘,她默默地喜欢着他。她甚至想过未来……可是,她不甘心。
  “小刘不像是会钻营的人。他要是做一辈子伙计,她成了她哥嫂的穷亲戚,和外婆一样。人家一定说她嫁得不好,她长得再丑些也不过如此。”
  一个漂亮的女人,就应当嫁给富人,让美貌变现——这是那个旧社会的“实用主义”。爱情,是什么呢?她情愿嫁给一个有钱的瞎子,也不愿下田种地。“没有钱的苦处她受够了。无论什么小事都使人为难,记恨。”当然,银娣也不全然是那样势利的女人。她面对着来自兄嫂的压力,小刘的态度也让她气愤……她后来嫁给姚家,也是命中注定的。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丈夫的残废,旁人的冷落,娘家的为难……银娣心里到底有“怨”,但又可以怎样?一生一世。唯有那个玩世不恭的姚三爷,他闯进了她的生命中,像是不经意地撩拨她的欲望。在压抑的姚家,银娣渴望的是尊严和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姚三爷的暧昧倒像是满足了她的需要,于是她就此沉沦。
  在道德伦常的规范下,这种“爱”是被禁止的。银娣是知道的,她害怕。为了逃避内心的恐惧,她上吊自杀。或许她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她被人救了下来,三房保守着秘密。情与欲,就此封存。十六年,日子就在预定的轨道上行驶。丧夫,分家,她终于熬过来了。
  好一个十六年,把故事分隔开两半。十六年以前,银娣还是二奶奶。那时候,她的心里埋藏着怨恨、以及情欲,实在也是可怜之人。怨女者,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她嫁给了姚二爷,他可能算“合适”的配偶?他的生命原是残缺的,就连姚家的亲戚也忌讳提及。她虽已嫁作人妇,丰衣足食,却更比从前痛苦。永远都不会有人知晓,银娣是如何一路走来的。然而,在读到二太太的故事以后,我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十六年过去了,金钱成了银娣唯一的安全感。在九老太爷主持分家之时,面对家族的男性,她不管不顾地哭闹;在三爷落魄向她求助之时,面对昔时的旧爱,她也能翻脸不认人。银娣对身边的所有人都有着一种戒备心,兄嫂,儿子,媳妇……她精于计算,她要控制一切,她只信任自己。由此,她的儿子玉熹最终成为傀儡,他永远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任由人生被鸦片吞噬。
  十六年的岁月,猛推着银娣坠入疯狂。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曾经所有的隐忍、愤恨、委屈、苦闷,就如滔天的洪水,汹涌泛滥,肆无忌惮。她就像一个魔鬼,喜怒无常——活活逼死自己儿媳,又时时提防着新人上头上脸;小夫妻稍稍亲密一些,她便要心生嫉恨了。如若听见旁人议论她,银娣就用更恶毒的语句去中伤他人,报仇使她感到快乐。
  “现在不大听到新闻,但是日子过得快,反而觉得这些人一个个的报应来得快。时间永远站在她这边,证明她是对的。”
  时代裹挟着一切滾滚向前。旧式大家庭没落了,银娣却自以为是她的胜利,她将抱着仅存的虚荣度过余生,实在可悲可叹。
  柴银娣的半生,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金锁记》的曹七巧,不就是她的影子么?
  事实上,这原本就是同一个故事。《金锁记》创作于1943年,《怨女》则是写于1965年,由前者改编而成。在文学史上《金锁记》享有极高的评价,夏志清先生称其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短篇小说”,这自是不必多言。然《怨女》却一直寂寂无闻,影响远不及前作,这是何故?
  傅雷曾道:“(《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金锁记》情节安排相当紧凑。二三十年的光景,彷佛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季泽、姜家、兄嫂、儿女,所有的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一个复杂的曹七巧。我们可以看到,爱恨贪嗔痴,共生于她的灵魂;凡此种种,终成熊熊烈火,逼迫着她陷入疯狂。正因了如此巧妙的安排,整部作品可谓是短小精悍,表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在故事叙述以外,意象的创造、细节的描写等等,都体现了作者强大的写作功力。小说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的。
  作为改编之作的《怨女》,在篇幅上要比原著长得多,整体风格也有很大的转变。在对比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的内容丰富了。与《金锁记》很不一样的是,作者用一种平淡的、缓慢的节奏去展开故事,回顾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创作。在《怨女》的写作中,张爱玲更为讲究起承转合,她以近乎平常化的叙述去塑造柴银娣这个形象,从而引导读者思考故事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疯狂的。比如,银娣婚前的经历,浴佛寺的暧昧情节,玉熹堕落的过程等等,这些内容的增加,使得小说情节的发展更加自然。诚然,这种“平淡自然”对原作的张力有所损害,但《怨女》的美绝不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若然说曹七巧就是一个“疯子”,那么柴银娣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在某种意义上,普通人的悲剧不是更能打动人心吗?
  柴银娣,她原本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女子,为何最后却成了疯魔?我以为,作者早已在《怨女》的故事里埋下答案——是时代成全了她!是时代毁灭了她。张爱玲在创作《金锁记》之时,她极力表现曹七巧的“疯狂”,是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时隔二十一年,她似乎找到这个答案了。《怨女》这部小说,很具有时代感,时代即是命运。从晚清到民国,从国共内战到抗日战争,在新旧因素的矛盾运动中,旧时代渐渐消亡,旧人物一步步走向疯狂。那个特殊年代,种种世间百态,全在张爱玲的书写中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怨女》最为成功的地方了。
  在我个人看来,《金锁记》和《怨女》所体现的是张爱玲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实在难以由此而评判高下。但也许读者更喜欢的是四十年代的那个张爱玲,锋芒毕露;又或者是《金锁记》早已经成为一座文学高峰,难以跨越;总之,《怨女》并未享有盛名。如果说《怨女》确实有些不足之处的话,那大概就是作者删除了主人公的女儿,而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她对儿子的控制上。单就女性的书写而言,以一个女性去衬托另一个女性,我认为会更具表现力。但张爱玲为何删减了这部分内容?是因为情节安排的需要么?这应该是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了。
  无论如何,从《金锁记》到《怨女》,从曹七巧到柴银娣,作品所表达的意蕴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作者对女性的关注,这是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剀切而深刻。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今人回望旧时年月,不就是幽幽一叹么?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科学性文章,教学中会涉及许多跟科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小学语文与科学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让语文与科学牵手。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科学性的文章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语文知识教学的层面,导致知识链断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现象,笔者从四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科学;课程资源;整合  语文误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
期刊
摘 要:思考、实践、合作与表达这四种学习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其学习过程中弥足重要的学习经历。杭州市时代小学课程改革意在“构建SMART灵动课堂,发展核心素养”。其主要内容是四个“人人”,既“人人善表达,人人能实践,人人爱思考,人人会合作。”通过设计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实践中学会合作,在科学实践中促进交流,在科学实践中爱上思考。  关键词:科学实践;核心素养;河流保护
期刊
摘 要:2020开学前夕,因为新冠状病毒,教育部做出延迟到校上课的决定,在这样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因素下,为了让高校学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停止上课,那么高校的老师们就得采取非一般的教学方式——纯线上教学,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在国家遇到不可抗拒因素时高校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应急状态;线上教学;教学设计  以往正常在学
期刊
一、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中注重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即使用同一篇教案,贯穿同一种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产生的课堂效果也是千变万化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突发事件是难以避免的,教师也应该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沉着地分析会出现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并尝试着进行解决。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在考验教师临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也是孩子们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它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开阔幼儿眼界,也增加幼儿的知识。  关键词:自然角;探索;观察动植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应亲近自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有效倾听的重要性,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把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到一年级初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创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教学氛围,尊重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有效倾听习惯。正面管教理念的语文课堂有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与鼓励并重的教学特点;形成激趣、提高倾听兴趣、启发促进倾听持续、合作培养倾听习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正面管教;语文教学;小学新生;倾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合作学习理论,每单元设计一堂活动课,以小组间才艺、必答、抢答、挑战、应战的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活动”代替“练习”,没有个人的得分和等级,只有小组间的竞赛,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内容宽泛。既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又能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组合作;减负增效  一、数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积极倡导亲子共育,其是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使得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亲子共育中小班幼儿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以期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效能。  关键词:亲子共育;小班幼儿;参与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教师与家长都普遍认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高效的家园共育提供了良性的前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一个重大的变化与转折时期,这就需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去管理,才能使班级管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从“加”——任务,“减”——陋习,“乘”——引导,“除”——失败四方面论述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关
期刊
摘 要:《骑桶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一篇课文,本课属于“虚构”话题单元课文,教材打破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读方式,将“叙述”“虚构”等新鲜概念引入高中语文教学,高中师生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讨论《骑桶者》的第一人称叙述对虚构的意义,是对课文解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骑桶者》;第一人称叙述;虚构;控制  “叙述”作为一个小说要素,在本教材的第一单元话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