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8例马利兰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均经血象、骨髓及临床证实),其中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者3例,原发病为牛皮癣者5例。本组病例,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长期观察(包括临床、血象、骨髓象),最长1例观察达11.5年之久(致再障后),结果表明:远期疗效满意,基本治愈6例,缓解2例。并且简要讨论了马利兰致再障的机理。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肺腺癌患者胸水中,嗜酸粒细胞的一种异常颗粒。这种颗粒呈嗜硷性染色,园形或不规则,最大直径为1.5—2.5µm。它们通常群集在胞质中,毗邻颗粒可发生融合。异常颗粒的内容物均匀致密,不含晶体。在某些异常颗粒中,有程度不同的空泡,其限制膜破损者,细胞质进入空泡。有时可见到空泡内含有糖元或髓鞘样结构。在停止使用抑制细胞生长的药物后,嗜酸粒细胞的异常颗粒即消失。
期刊
测定了20例血液病病人的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其中白血病与贫血病病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该酶活力为正常水平。所有受检病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虽有少数病例偏高或偏低,但均属正常范围。
期刊
期刊
期刊
1962年提出再障急慢性分型的诊断标准。经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标准明确可靠、简便易行。通过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进一步研究,提示急慢性再障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类型。再障分型有助于本病发病原理和治疗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亦有实用价值。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