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换太子?要怼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木堡大败后,明景宗被推上皇位,他觉得国家是自己救的,自己的儿子就应该是太子。这么一来就得废太子,因为太子早已定下,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
  大家都知道,大明已经千疮百孔,禁不住折腾了。再说,朱见深也不错。可谁愿和皇帝过不去,那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因此,百官哑口无声。这时,胡濙、林聪提出反对意见。但两人个性不同,反对的方式也不同。
  胡淡性柔,因此劝谏皇帝时采取的是迂回曲折的方式。当时,瓦剌首领也先多次进攻明朝都大败,深感明朝国力强大,提出议和。议和成功后,也先送回英宗。
  迎接英宗,采取什么态度直接关乎太子的废立。景宗将英宗尊为太上皇,此时如果组织隆重的仪仗队出城远迎,那就标志着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十分稳固;反之,则标志着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景宗都不顾忌英宗了,还能顾忌太子?胡濙告诉景宗,既然已经尊英宗为太上皇了,就应该以太上皇的礼节迎接英宗,不能太轻率。究竟按照什么礼节呢?他建议景宗效仿当年唐肃宗迎接唐玄宗的礼节,隆重、华丽,让天下人交口称颂。
  景宗一口拒绝了,派出一轿两骑,将英宗悄悄地迎接回来。废立太子的事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胡淡急了,再次进宫叩拜景宗,劝他和太上皇搞好关系,景宗还是不听,胡淡的迂回曲折之术彻底失败。
  几乎同时,林聪也行动了,对于景宗废立太子,他态度明确,做法也一定和他弹劾奸佞一样毫不相让,虽然史书用“东宫改建,聪有异论,迁春坊司直郎”一句话轻轻带过,但从中可以看出,其态度是十分激烈的,因为他很快就被降职了。
  景宗很生气,要报复,可这种想法说不出来。他说不出来,有人能看得出来,这人就是王文。他是景宗一手提拔进内阁的,对景宗自然感恩戴德。林聪如此大张旗鼓地反对,他当然很恼火,就积极罗列罪名,准备将林聪处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罪名很快就有了。原来,林聪的外甥做教官,希望离家近点,能够孝敬父母。林聪就利用职务之便找了吏部的主管官员。当然,还有他举荐人才不当,也成了一项罪名,于是被下狱。
  王文随即以阁臣的身份写了一份奏章给皇帝,主张将林聪处死。在明朝,阁臣劝谏皇帝诛杀大臣,一定要得到其他重臣的同意。于是他找到时位太子太师的胡淡。
  王文觉得,有胡淡的署名,自己的建议就不会再有人反对了。谁知胡濙坚决拒绝署名,而且立马上奏皇帝,说自己病得不轻,希望马上请假回家养病。这样的重量级的大臣离职,可不是一件小事,因此,景宗专门将胡濙召进宫来,问他究竟得了什么病。胡濙躬身回答:“我本来没病,听说您想杀掉林聪,我特别害怕,就吓出了病。”
  这话回答得很高明,在景宗准备废立太子时,腹诽之人很多,背后反对的大臣也不少,包括胡淡也曾迂回反对过。现在国君准备报仇,将反对的人杀掉,今日杀林聪,后面很可能会延及其他人,还是远离是非之地为好。
  景宗不傻,他听出来了,也知道朝廷还是需要正直大臣的,于是放了林聰。
  胡淡和林聪,一柔一刚,竟然巧妙互补,躲过了官场的恶浪滔滔,也表现出一个官员应有的高风亮节。用时下的话说,两人算是黄金搭档,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其他文献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京剧《天雷报》是一出传统戏,故事情节很简单,说是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在战乱中被丢弃,结果被开豆腐店的张元秀老夫妇捡到了。老夫妇无儿无女,将弃婴视若己出,起名张继宝。到了13岁时,张继宝被亲生父母找到并带走。他的亲生父母是官宦人家,境遇不错。张继宝长大后,连捷
公元前407年,魏国灭了中山国后,魏文侯封儿子击为中山君,镇守中山国。虽然分隔两地,但父子二人的关系开始还算融洽,可自从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魏文侯忙于政务,他们一连三年都没见面,也没互相问候。对此,击的幕客赵仓唐有意见,“儿子不给老子请安是不孝,老子不管儿子是不慈,您这是要闹哪样?要不要派个使者去改善下关系?”  击说:“我早就想见老爹了,但派谁去呢?”赵仓唐自告奋勇担任使者,问清魏文侯的爱好
中国有句老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历代骗子也深谙个中三昧,纷纷着轻裘、跨肥马,扮成官员模样公然行骗,上至臣子下至百姓无不受害。  明代的苏州是四方辐辏之地,骗子也就扎堆。万历年间,有个徽商与叔叔争夺坟地,拖了好几年也没结案,于是花钱四处打听,企图打通抚台关节。  一天,有位公子来到苏州,自称是抚台的侄子,衣冠华丽,仆从如云。徽商慕名前往拜见,公子留他喝酒吃饭,偶然谈起争讼之事,公子一口应承
宋代也有图书展览会,只不过那时候不叫书展,而叫“曝书会”。所谓曝书,就是将书籍搬出来晾晒。以前,不管是公家藏书,还是私人藏书,藏书者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都要曝书,这种曝书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  不过宋朝人的曝书习俗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曝书发展成曝书会,即由曝书活动引发出文人聚会。  原来,宋朝的皇家图书馆(秘书省)在曝书期间,晾晒的藏书都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可以
宋徽宗时,蔡氏父子争权夺利,蔡攸探望蔡京时摸其脉搏,然后向皇帝打小报告,“我爹不行了,赶紧让他下岗吧!”对于蔡京来说,蔡攸是逆子,蔡绦是孝子。那么,孝子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呢?  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说,从进士到地方官,再升至宰执,蔡京的见识、办事能力自不待言。  崇宁年间,皇宫进了小偷,其足迹从寝殿北开始,过后殿往西南,经过诸嫔妃的寝宫,由崇恩太后宫出去,如入无人之境。次日清晨,当值者才发觉。
《资治通鉴》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陈朝至德元年(585年)十一月,陈叔宝遣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朝,因听闻隋文帝杨坚相貌奇特,便命袁彦为其画像而归。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大骇道:“我不要见到这个人!”立刻命人将画像扔了。  杨坚的相貌到底有多奇特,以致他的死对头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如此惊惧呢?  据《隋书》记载,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是额头突出,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头顶;二是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
因为童话剧《灰姑娘》的缘故,后妈成了恶毒的代名词。其实,童话里并非全是骗人的,历史上确实有狠心恶毒的后妈。  孔子的得意门生闵损的亲娘死得早,老爹娶了个续房。这位续房也颇争气,又生了两个男娃。但生了娃的女人,似乎境界都会狭隘起来,老寻思着给亲生的吃香的、喝辣的,至于继子,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还常虐待闵损。好在闵损的爹还不算糊涂,在家里也有地位,因此后妈也不太敢明目张胆地虐待闵损,而是陰着使坏。比如
《笑傲江湖》中的向问天曾是日月神教的光明左使,跟在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身边做事,堪称任我行最得力的助手。然而,向问天在任我行身边做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时刻面临各种突发状况。这从向问天的日常工作中就可以看出来。  一天在华山上,任我行搞了一场示威大会,声势十分浩大,许多门派都被招呼来参加。考验向问天的时刻就从这里开始。  他的第一项工作是迎客,首先迎接的是两位贵客:恒山派掌门令狐冲和任我行的女儿任
1929年,北洋军阀已没多少力气折腾了,但“山西王”阎锡山仍是“官场不倒翁”,他所掌管的晋系军阀在北方举足轻重。就是这位最善精打细算的腕儿,在大同设立晋北矿务局时还是吃了闷亏。  为把矿务局办好,阎锡山特意聘请留日出身的梁上椿为局长,学习当时最完善的采煤技术,购置当时最先进的采煤设备,并在矿中重建排水、通风系统。经过一系列改造,煤炭产量大幅提高,每日就能开采2000吨左右。即使如此,阎锡山仍愁眉不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计算机革命、信息爆炸让大家措手不及。然而這并不影响人们的气质,或许照片上的人早已归入尘土,但为我们留下绅士的大方、淑女的端庄,如同鲜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