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拿大一枝黄花说起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媒体披露一种被称为“幸福草”的黄花,取代满天星在鲜花市场出售,专家称,这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美丽的外来入侵者。其实它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上海等省市的铁路边、公路旁、荒地里、田坎上遍布、生长: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密集,叶色翠绿,植株成群,每年10~11月份,植株顶端便会开出一串串金黄色的花朵。
  
  初识黄花
  
  最早见到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在1997年秋季。大学刚毕业不久,一日,我带着标本夹和相机到野外采集标本和拍摄植物,走到一池塘边,突然发现几棵开着漂亮黄花的植物,植株约有2米多高,略带红色的茎秆上密密麻麻地长着100张左右的叶片,串串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显眼。从花的特征看,显然是一种菊科植物,而且是一枝黄花属植物。但是,一枝黄花不可能长这么高啊,茎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么粗壮,因为小时候母亲曾在院子里种过一枝黄花,说是一种草药,所以对一枝黄花的形态特征还是比较熟悉的。眼前这一丛究竟叫什么呢?带着疑问小心地挖取了其中一棵,并做了详细记录后压制成标本。
  回到宿舍后,对标本进行了更为仔细的观察和记录。顾不上休息,带着记录本到图书馆翻看资料,终于在一本植物志上找到了它的档案。跟原先的判断一致,它确实是菊科一枝黄花属的,名叫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不过当时对外来人侵种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认识一种新的植物无疑是令人欣喜的,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跑了不少图书馆,查阅到了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更多资料:它是一种观赏植物,多年生草本,具有发达的根状茎,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我国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从国外引入,20世纪80年代后逸为野生。
  
  从何而来
  
  我发现的这小丛加拿大一枝黄花平时并不起眼,因为池塘边长满了杂草,池塘里布满了水葫芦和空心莲子草,成片都是绿色的,难怪以前曾多次经过这个地方,却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接下去,我对这个种群进行了连续7年的观测,掌握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的发展规律,这为我后来完成外来物种硕士论文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那么,它从哪里来呢?
  是人工栽培吗?显然不可能!谁会把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在这里呢!后来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跟众多菊科植物一样,种子上着生有冠毛,当种子成熟时,冠毛张开,在风力作用下,种子便随风传播到远处,短的几十米,远的几十千米甚至数百千米,种子到达目的地后,如果条件适宜,就会萌发生长。
  8年的时间,在周边乡镇从最初未发现到陆续发现了上百个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这些种群分布在荒地里、公路旁、田坎上。这些种群中,绝大部分的个体数量达到200余棵,个别竟达到1200多棵,而最初发现的仅6棵的小群体,现在已经发展成有1100多个个体的庞大种群,其繁殖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咋舌。至于周边乡镇发现的种群是由该种群产生的种子繁衍而来,还是远道而来,目前无从得知。
  入侵我国的外来植物中,有不少借助冠毛传播种子,如加拿大飞蓬、一年蓬、霍香蓟、野茼蒿和紫茎泽兰等菊科植物。前两者几乎在全国各地均可以见到,常成片分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给农业生产、园林绿化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不便。像水葫芦、水盾草、大漂等水生外来植物,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借助水流它们的营养体或种子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大小支流。
  
  缘何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黄花自20世纪80年代逸为野生,短短的30年时间,已在我国的很多省市疯狂生长,不断扩张领地,并奋力排挤土著生物,致使土著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并且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调查,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覆盖下,由于光照不足等原因,其他植物几乎无法生长。而在类似地段,通常会有十几种甚至数十种植物和平地生活在一起,而且还有不少节肢动物、昆虫为伴,可以说,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介入,入侵地的物种变得单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像这样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及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的过程或现象称作外来物种入侵,又称生物入侵,而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样的具体种就被称作外来人侵物种。
  一个物种,从一个地方引入另一个地方,如果遇到比原产地更为优越的生态条件,或者解除了原产地病、虫、草、天敌的制约,就会无节制地生长。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原产地北美,有不少天敌,如几种甲虫、几种蝽以及部分蛾类幼虫、叶甲类昆虫等制约着它的发展,所以种群不会无限制扩张。相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根本没有天敌取食它,也没有什么病菌感染它,气候条件、生态条件又十分适宜其生长,短短几十年间,便在浙江、上海、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市安家落户,并大有向周边扩张的趋势。
  其他人侵物种也大抵如此,如前几年闹得不可开交的薇甘菊,在它的原产地南美洲,其数量并不多,因为大约有160多种昆虫和菌类直接或间接地以它为食,从而使它的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一旦脱离原有环境,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它们便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甚至严重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
  又如福寿螺,原产南美,因营养丰富、肉质松脆,深受人们喜爱,食者众多,福寿螺的数量得以控制,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经济物种引入我国,但由于引入后肉质并不理想,食者颇少,最终被抛弃在江河中。谁都没有想到,短短几年间,缺乏天敌的福寿螺疯狂繁殖,在引入地的水域中随处可见,并已扩张到领近省市,它们喜欢取食水稻、蔬菜,甚至果树的幼叶,所到之处作物难以幸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并且与土著螺及鱼类争食水草,成为一大祸害。
  
  物种入侵主要归咎于人类自身
  
  外来物种入侵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它们分别是有意引进、无意引入和自然侵入,其中有意引进和无意引入是在人类干预下进行的。
  有意引进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实行引种,将物种从一个地方引到另一个地方种植。甘薯、番茄、玉米等农作物是成功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它们不会大量繁衍,只有在人类有目的的培育下方能健康生长。
  但一些缺乏认知,盲目引入物种却成了外来人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显然是其中之一,它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却最终成了害草。同样作为观赏植物引进而泛滥成灾的有水葫芦、马缨丹、圆叶牵牛、红花酢浆草、金鸡菊、胜红蓟、三裂蟛蜞菊、蛇目菊等。与水葫芦一样,空心莲子草也泛滥成了堵塞河道、影响渔业生产的害草。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含羞草决明、蓖麻、美洲商陆、洋金花、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