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小海潟湖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海溻湖南部和中部2个柱状沉积物XHK04-01和XHK04-04进行了粒度分析,210^Pb分析,总有机碳、总氮、总硫的含量分析,并且利用C/N,C/S在沉积物中的不同研究了小海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小海南部和中部地区以粉砂为主,近年来粘土含量增加,水动力条件变弱;海水对沉积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小,沉积物上覆水体呈淡化趋势,但相对于小海南部,中部淡化程度小。小海南部沉积速率较大,达到0.623cm/a;总有机碳、总氮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含量相对稳定,陆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80%左右,60年代之后含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广泛存在于海中基质表面的微生物粘膜对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研究了不同年龄微生物粘膜(1~6d)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6d微生物粘膜均显著地诱导
利用数值波浪水槽,对远破波作用下堤前波浪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堤前速度场的变化,指出堤前波浪运动在一个波周期内可分为向堤波和离堤波。波浪在距堤约L/2处破碎后向堤冲
为提高海域定级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在海域定级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海域定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因素因子体系的建立;语言型、域值型、数值型、点扩散型和线扩散型影响因子的量化方法;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因子权重值;海域定级及结果显示。
在深水钻井中,浅水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国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十分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地质灾害研究。介绍了浅水流的形成机制及地球物理特性。目前用于识别和预测浅水
简单介绍了原型系统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在原型开发模式下,建立的海洋环境数据业务化处理原型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
以粤东后江湾出海航道两侧拟建防波堤为工程背景,应用海岸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海岸演变的一线模型。模型考虑波浪的绕射,考虑了沿岸波高不等所引起的沿岸输沙。通过实际岸线与模拟
以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绿藻石莼(Ulvapertusa)为实验材料,利用SDS,Dig,TritonX-100三种去污剂,分别与叶绿素按不同比例增溶类囊体膜,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Ⅰ区(S〈2
2004年9月15日天津沿海高潮位两次超过4.70 m的警戒水位,形成风暴潮灾害.着重分析了在第一次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后,特别是天津沿海已处于离岸风的作用下,高潮位再度超过警戒
分析探讨了东海近海水质无机氮类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考虑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些特殊性,在建立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的数学模型时,引入了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并选取2004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中不同海域的试样进行原始平行性测定资料,以A类方式评定量化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的不确定度分量;同时,以A类或B类的方式对近海水质无机氮类测定中的其它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NH_4~+测定的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