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社会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素质教育,综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期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生物专业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社会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湖南农业大学自1995年率先在湖南省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现开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和生态学四个专业。其中,生物技术等专业开办以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结合湖南省产业现状,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突出体现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优化人才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强化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湖南农业大学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素质教育综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的“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改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思路,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科学、生物科学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
在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一是重视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公共课、基础课的学时,比例由44%到50%再到55%。二是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建立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按“知识点—知识链—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间划分过细、孤立、封闭的格局,消除重复、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和交叉内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新颖的知识。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重组为“植物生物学”,将动物学类课程重组为“动物生物学”等。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完成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大了实验学时比重和实践周时数,实验全部单列设课,如开设了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实验课程;结合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三性实验学时数占全部实验课总学时的比例达到71.8%,系统开设综合大实验;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对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四是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室,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鼓励教师采用CAI进行多媒体教学,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双语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科学是21世纪领头科学之一,生物技术支撑的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也极大地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确定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能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科研或教学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医药、轻化、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向在生物科学、大农学类、医药类和生物化工类拓展专业领域,横向在食品科学类、化学类、环境科学类、工科类和管理类拓宽专业知识面。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增加了選修课程。让本科专业学生能修读上述专业领域的相关课程;二是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使选修课所占比例达20%以上;三是通过学校开办的辅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的适应面。
三、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并且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前提。学生应注重创新志向,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注重拓展知识视野,树立博大的战略心胸,培养能动的创新思维,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坚持坚定的政治信仰,从而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未来,负有社会责任的国家栋梁。
(二)开放实验室,实行科研导师制
为鼓励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实验。同时配合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和并设立开放课题,制定出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实行实验室开放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有效途径。跟踪调查反映,得到培养的学生其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或读研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或导师的好评。
同时,实行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提前进入实验室,可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两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共有85人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老师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和社会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一是每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达10余次,通过开设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传授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校、省科技活动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获学校科技创新项目4项,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另有3名同学获得资助赴泰 国短期培训。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数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有1人获2002年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获2003年全国英语竞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生物专业学生英语过级率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1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93人被评为“校三好学生”;1名同学获得金健米业奖学金。此外,学生在参加校内其他文体竞赛方面也表现出不凡的成绩。
四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节、人文讲坛、名人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文化品位、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五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用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
(四)启动创性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
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专业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2个专业启动了创新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在实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在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教育的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注重构建知识平台、技能平台和素质平台。目前,通过“模块式教学”和导师制,已正式启动创新教育实验班教学计划,积极探索未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
综上所述,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构建了新时期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该院毕业生就业面广,考研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涉及的领域多,分布较广,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物技术、医药、卫生、食品、农业、林业、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都有學生就业,主要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与应用开发、产品推销、生产管理等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等。2004年~2006年统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考研考取率一直稳定在35%以上,并有20余人出国留学。累计有近400人先后考取国内50多所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跟踪调查反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责编 黄斯佳)
关键词 生物专业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社会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湖南农业大学自1995年率先在湖南省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现开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和生态学四个专业。其中,生物技术等专业开办以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结合湖南省产业现状,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突出体现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优化人才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强化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湖南农业大学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素质教育综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的“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改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思路,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科学、生物科学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
在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一是重视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公共课、基础课的学时,比例由44%到50%再到55%。二是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建立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按“知识点—知识链—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间划分过细、孤立、封闭的格局,消除重复、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和交叉内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新颖的知识。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重组为“植物生物学”,将动物学类课程重组为“动物生物学”等。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完成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大了实验学时比重和实践周时数,实验全部单列设课,如开设了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实验课程;结合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三性实验学时数占全部实验课总学时的比例达到71.8%,系统开设综合大实验;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对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四是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室,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鼓励教师采用CAI进行多媒体教学,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双语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科学是21世纪领头科学之一,生物技术支撑的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也极大地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确定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能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科研或教学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医药、轻化、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向在生物科学、大农学类、医药类和生物化工类拓展专业领域,横向在食品科学类、化学类、环境科学类、工科类和管理类拓宽专业知识面。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增加了選修课程。让本科专业学生能修读上述专业领域的相关课程;二是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使选修课所占比例达20%以上;三是通过学校开办的辅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的适应面。
三、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并且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前提。学生应注重创新志向,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注重拓展知识视野,树立博大的战略心胸,培养能动的创新思维,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坚持坚定的政治信仰,从而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未来,负有社会责任的国家栋梁。
(二)开放实验室,实行科研导师制
为鼓励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实验。同时配合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和并设立开放课题,制定出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实行实验室开放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有效途径。跟踪调查反映,得到培养的学生其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或读研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或导师的好评。
同时,实行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提前进入实验室,可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两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共有85人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老师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和社会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一是每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达10余次,通过开设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传授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校、省科技活动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获学校科技创新项目4项,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另有3名同学获得资助赴泰 国短期培训。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数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有1人获2002年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获2003年全国英语竞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生物专业学生英语过级率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1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93人被评为“校三好学生”;1名同学获得金健米业奖学金。此外,学生在参加校内其他文体竞赛方面也表现出不凡的成绩。
四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节、人文讲坛、名人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文化品位、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五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用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
(四)启动创性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
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专业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2个专业启动了创新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在实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在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教育的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注重构建知识平台、技能平台和素质平台。目前,通过“模块式教学”和导师制,已正式启动创新教育实验班教学计划,积极探索未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
综上所述,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构建了新时期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该院毕业生就业面广,考研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涉及的领域多,分布较广,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物技术、医药、卫生、食品、农业、林业、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都有學生就业,主要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与应用开发、产品推销、生产管理等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等。2004年~2006年统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考研考取率一直稳定在35%以上,并有20余人出国留学。累计有近400人先后考取国内50多所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跟踪调查反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责编 黄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