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审美、创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能增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美术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拟定目标、精选内容、丰富方法、多元评价等方面阐述活动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美術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探索、想象、审美与创造,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囿于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要开展活动课程学习,引领学生参与实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合理拟定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结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引发学生的好奇、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指导、自主评价的机会,让他们能主动克服面临的困难,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成为独立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学习个体。如在教学《蓝白之美》一课内容时,教者拟定目标为:欣赏蓝印花布作品,品味蓝白色彩的素丽,感受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并感受其制作特点;学生在欣赏、设计活动中提升欣赏、发现、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二、精心选择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优化教学环境,从大教室转变为美术专用教室,从秧田式的就座改为小组马蹄形的座位编排,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剪纸、书法以及国画等课程的开设,促进完整美术课程体系的建构。在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死板、缺乏创造的教学设计,不照搬教材内容,要创新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作品。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开展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观察、审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新颖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个性难以获得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合理地设计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去了解美术,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教学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审美能力去表述,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求真的态度。教师要融入趣味化的元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协作交流中促进各项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习潜能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独立探索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探究式学习能增进学生的体验,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与学生多协作交流,与学生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制作,在亲历体验中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依托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让他们更加投入地进入学习状态。情境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审美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境,可以营造乐学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探索求思的空间,让他们的审美、创造等素养获得提升。如在《装点生活》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梦幻花园的时装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服装都有什么特点?在情境的引导下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说颜色亮丽的,有说花卉图案丰富的,还有说花朵造型的……教师以精彩的时装秀创设情境,能直观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需求等开展个性化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审美兴趣的发展。如在《图案之美》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漂亮的装饰图案,有学生展示出文具盒上的美丽风景图案,也有学生展示T恤上的字母图案,还有学生呈现数学作业本上的几何图案。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这些图案吗?请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经过交流,能从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分析,从而能促进他们对图案知识的探索。
四、立足学生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基础、学习兴趣、参与过程等内容。传统的评价囿于教师预设的活动,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教师要立足生本,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审美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程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教师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能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适时调整。评价的内容也要多元,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控、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在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因情施教,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恰当方法、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创作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思杰.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2]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J].教育参考,2017(02).
【关键词】 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美術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探索、想象、审美与创造,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囿于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要开展活动课程学习,引领学生参与实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合理拟定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结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引发学生的好奇、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指导、自主评价的机会,让他们能主动克服面临的困难,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成为独立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学习个体。如在教学《蓝白之美》一课内容时,教者拟定目标为:欣赏蓝印花布作品,品味蓝白色彩的素丽,感受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并感受其制作特点;学生在欣赏、设计活动中提升欣赏、发现、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二、精心选择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优化教学环境,从大教室转变为美术专用教室,从秧田式的就座改为小组马蹄形的座位编排,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剪纸、书法以及国画等课程的开设,促进完整美术课程体系的建构。在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死板、缺乏创造的教学设计,不照搬教材内容,要创新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作品。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开展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观察、审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新颖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个性难以获得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合理地设计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去了解美术,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教学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审美能力去表述,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求真的态度。教师要融入趣味化的元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协作交流中促进各项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习潜能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独立探索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探究式学习能增进学生的体验,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与学生多协作交流,与学生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制作,在亲历体验中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依托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让他们更加投入地进入学习状态。情境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审美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境,可以营造乐学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探索求思的空间,让他们的审美、创造等素养获得提升。如在《装点生活》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梦幻花园的时装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服装都有什么特点?在情境的引导下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说颜色亮丽的,有说花卉图案丰富的,还有说花朵造型的……教师以精彩的时装秀创设情境,能直观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需求等开展个性化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审美兴趣的发展。如在《图案之美》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漂亮的装饰图案,有学生展示出文具盒上的美丽风景图案,也有学生展示T恤上的字母图案,还有学生呈现数学作业本上的几何图案。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这些图案吗?请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经过交流,能从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分析,从而能促进他们对图案知识的探索。
四、立足学生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基础、学习兴趣、参与过程等内容。传统的评价囿于教师预设的活动,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教师要立足生本,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审美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程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教师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能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适时调整。评价的内容也要多元,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控、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在初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因情施教,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恰当方法、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创作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思杰.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2]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J].教育参考,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