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包入会成长记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校媒要招新了!我挺想去院报部的,”室友掏出手机指着微信公众号的招新推送说,“但是我一个人去面试又觉得有些怕,你能和我一起去吗?”我看着她小女儿的姿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受不了女人朝我撒娇,我僵硬地接过手机瞟了一眼,慢慢道:“那……那就采编部吧。”
  面试那天,两个大一的小怂包早早地到了校媒辅导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坐下后辅导老师先是简单介绍了几位学姐学长,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通讯社的主要工作。“大概就是这些。那我们就开始面试吧,”老师指着我道,“就从你开始吧,介绍一下自己。”我猝不及防,磕绊地介绍完自己的姓名、专业和面试的部门后便松了口气等着下一位自我介绍,自己开始打起腹稿,想着等会儿要怎么说才好,令我没想到的是旁边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头头是道地讲起她的职业理想了,我这才醒悟,原来刚刚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心里意识到情况不妙,便开启自我安慰模式:“面试不上也没事,反正我是来陪室友壮胆的!我就是……”正想着老师又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看过学校的官方网站和微信了吗?”老师问道。我懵了几秒,还好留了几分神在听,倒带一下原来是另一位面试采编部的男同学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且还有一定的粉丝数量!这下我便没出息地破罐破摔道:“我没看过,是学校教务网吗?”老师眉头一皱,之后我就以旁观者的心态听大家交谈了。
  面试结束后,辅导老师让我们每人回去写一篇有关植树节的新闻稿,我想著虽然肯定录取不了,但是既然去了就做完吧,认真写完就交给学姐了。不知是因为我交得及时还是什么原因,最后收到采编部录取短信的居然是我,真是惊得合不上嘴。
  就这样进入了采编部,部长是小教专业的一个萌妹子,说话有些嗲嗲的,是个很容易亲近的人。副部长是我的直系学姐,初见时误以为很高冷,熟悉之后发现是个害羞不善交际的小姑娘。没几天,又加入进来一个自来熟的大一同学,听说面试那天迟到了,我当时想这姑娘心真大,后来才发现她是个心思细腻的女生,多愁善感却喜欢给予朋友温暖,总是把正能量传播给大家,自称“元气少女”。
  再说采编部的主要任务:负责学院的新闻稿和微信稿。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写一篇学校书记的十九大工作报告的新闻稿。那天我临时接到任务,紧张地拿起手机便走,想着录音录下来,可到了报告厅才发现手机快没电了,回宿舍充电是来不及了,担心自己第一次写稿就出错误,赶紧打电话给带着我写稿的学姐。学姐在电话中安慰我道:“没事的学妹,我带着充电宝呢,我马上就到了,别担心。”学姐到了之后先是把充电宝借给我,然后给我讲了一下怎么写新闻稿,我看着她的嘴巴一张一合,眉眼温柔的样子,心思飘忽,觉得加入通讯社真是幸运,没有我想象中的勾心斗角,倒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全是一个个似水妙人。听完报告,赶回宿舍提着电脑又去食堂买了个面包便往晚自习教室赶去,一路上大步快走,头发也没吹干,心里却有些充实的快乐,大概是高考完暑假咸鱼了太久,找到了事情做的满足感吧。
  在通讯社的两年多里,记不清写了多少篇新闻稿和微信稿,更记不清每篇稿件改动了多少遍,但是要让我回忆起每一次写稿的画面,又好像都历历在目。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钻研学术的老教授,在他的宿舍里看他工作的模样;第一次电话采访,和内蒙古的优秀毕业生聊天;第一次迎新,拿着学校的明信片将新生父母的爱语传递给新生;第一次元旦吃饺子,和一群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玩游戏;第一次遇到善解人意处处为学生考虑的辅导老师;第一次了解到有学姐分享给我她们的经验之谈是多么幸运......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我如今已是大三老人了。开学那天,社长约我在学校北门的奶茶店聊天,她是我的直系学姐,书生气息浓郁的江南女子,明明算是老乡,我却是个土八路,常常看着她的眼睛沉溺其中。她还细心地带了大三几门专业课的笔记给我,告诉我准备教师资格证的一些事情,帮我普及一些考研方面的事情。“因为你们这一届大三招收的新生太少,出现断层情况,我和老师商量下来想让你当副社长。”她柔柔地看着我说,“不要太大压力,我还是社长,我会罩着你的啊!”我内心其实是很挣扎的,我知道自己性格不适合当一个组织者,下意识的反应居然是退社,因为我很怂,我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我有一大堆借口,但是只要我一想到辅导老师和几个学姐的面孔,拒绝的话就这么卡在喉咙口,最后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当副社长的这一个月来,明白自己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是想到自己从大一入社以来的小怂包成长为当年自己也曾仰望羡慕的学姐,还是决定更努力地做下去。
  加入通讯社真是幸运,没有我想象中的勾心斗角,倒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全是一个个似水妙人。
其他文献
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专业的一名博士。雷达堪称信息化战争的“火眼金睛”。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雷达技术不断发展演化,今天,以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毫米波雷达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雷达技术飞速发展。提高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对抗性成为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國的雷达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维修、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如今,我国雷达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发
日前,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组织推荐、通讯评审、网络展示、会议终评、结果公示等环节,共遴选出“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名,“第十四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40名。  本刊在7月刊和8月刊分别介绍10位年度人物事迹。
露天厨房八从八到露天厨房  我是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学生。2018年5月中旬确定被录取后,导师便安排我前往西藏開展野外工作。我赶紧备好野外装备,5月底开启了我在青藏高原的学习征途。这一去就是整整100天,100天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坚持和坚韧的践行。开始于藏北、过渡藏东南,山南结尾,三个多月攀爬了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的4条冰川,经历了人生当中诸多第一次:第一次身处海拔56
采访的地方约在位于清华南门附近的咖啡厅,见到卢炜媛的那一刻,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清华真的好大啊,我自己也会迷路耶。”清亮,外加一点娇羞的粤语口音,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曾经港台剧里的女主角。而今天,来自香港的卢炜媛就是我们采访的主角。  “我在香港长大,那里的拥挤众人皆知,世界那么大,我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内地变化很大,如果一直待在香港只能做个井底之蛙吧,所以我想来看一下。赴内地学习,是了解内地的最好机
進入知识角,学习本实验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在知识角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查阅进入青铜斝范铸工艺拆解环节,通过模型动画了解范铸斝的模范组合结构,学习模、范、芯等关键知识点的概念进入范铸泥料的选择与制备环节,选择泥料的种类,学习关于模料等的配比,将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好的泥料混合在一起进行练制  西北大学古代大型青铜器范铸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还原了1500平米的虚拟古代青铜器范铸工艺加工厂,包含
2018年9月28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邺架轩书店中,上百位中外清华学子聚集在一起,见证“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 Student Association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成立。就在此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2017级博士生余霄与另外9位国际学生,一同向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递交了协会注册申请,成为清华大学首个以国际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
共同抗疫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师生克服各种困难,在尽可能地做好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时,组建了多个抗疫科研团队,派出一线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可谓举国上下共同抗疫。同学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在疫情最为危急的时刻,北大派出了45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和鄂州,在
口罩之争已持续降温,疫情中,西方许多国家出台了强制口罩令。  据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小辛回忆,在疫情初期的英国,戴着口罩出门常会招来异样的眼光,但对于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在疫情初期不建议民众戴口罩的做法,小辛也认为有一定原因,一是因为防疫物资不足,二是当地民众对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理解与我们不同。“那么政府如果要求大家都戴口罩,会引起恐慌,暂且不说买不买得到口罩,如果在公共场所人人戴着口罩,会让人觉得个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环境监测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我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的一名博士生,2018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团队前往国家特级贫困县黑龙江省拜泉县调研,主要了解其教育扶贫资金运作情况。  拜泉县教育扶贫资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