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分设置比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澄海(1961-),男,甘肃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气候模拟、气候变化及诊断分析、寒区陆面过程研究。
  王漫(1988-),女,河南信阳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理科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以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普渡大学等五所学校为代表,比较了中、美两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学分设置比例,探讨了两国在课程设置三段制学分以及理论与实践学分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选修课程开设门类少、实践教学不足等现状。由此,本文认为,计算机专业应相对提高选修课比例,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自身特色以促进本门学科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学分;理论和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14-01
  前言
  目前,随着世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1.三段制学分课程设置比较
  麻省理工学院学分统计原则与我国有些不同。每门课程由讲授、实验、复习自学(课外)三部分时间构成。例如,电路与电子学为15学分(其中,理论课每周4学时,实验课2学时,课后复习9学时),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内的5~6学分(每周5~6学时,课内)。因此,372学分对应我国约372/3=124学分(或稍多至148.8)。同样,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对应的比例分别是156/3=52学分、84/3=28学分、72/3=24学分、48/3=16学分。[2](见表1-1)
  表1-1五所高校课程三段制学分(单位:小时)
  学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总学分
  MIT52282416120
  UIUC31413412128
  PU24-2546-48494-6125
  兰州大学6847373118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9.53741.514141
  由表1-1我们可以看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跟中国大学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美国大学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小于中国大学。如果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过程分类,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学分和国际上总体相差不大。但是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兰州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明显高于美国的三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71%)之多是普渡大学(20%)的三倍有余,是UIUC(24%)大学的近三倍,同时是麻省理工大学(43%)的近两倍。兰州大学(37%)也是接近普顿大学(20%)与UIUC大学(24%)的两倍。
  在我国,第一、第二学年主要是学习公共基础课,这体现了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在总学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会导致专业核心课程的弱化。由于基础课大多数属于必修课,必修课所占比重过高,课程的多样性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进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三所大学公共基础课比例相对较小,有利于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仅扎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选修课课门类多,任选课学分比例大。虽然两国在选修课学分比例方面不相上下,但是美国三所大学的选修课课程门类多,任选课比例大,每个学生选课的模式多种多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注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培养。美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采取主辅修制,学生除了主修学校规定的必修课以外,课程的设置通常包含与本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加强计算机科学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些新的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新的专业和与此协调的课程。
  我国课程设置中任选课门类偏少,学分分值相对较高,学分和课程内容衔接较弱,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相对窄小。有一些选修课也是集体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知识面的扩宽有一定的限制。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发展,虽然选修课的数量和范围都有所增加,但仍然都局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范围内,难以有所突破。
  2.启示及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发现,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公共课比重大、选修课比重小以及选修课门类少,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合理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保障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缩减以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占比以及选修门类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要。同时以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人才目标,以公共课程为基础,以本学科的课程内在逻辑体系为根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的能力为着眼点,注重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EB/OL].(2010-10-28)[2014-5-11].http://wenku.baidu.com/view/e3deb7fe910 ef12d2af9e758.html.
  [2]黄新枝,彭慧卿.网络教学特点的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3,(6):280-281.
  [3]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現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3,(3):13-16.
  [4]曹青.国内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J].高等建筑教育,2003,(2):68-70.
  [5]王澄海.中美研究型大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差异[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8-89.
  [6]王澄海,杨毅.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三”式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12,(6):148-15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学生日趋增多。独立学院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无法阻挡大量毕业生过剩的现象。本文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指导和教育模式的要求,探讨市场需求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
摘 要:“机械制造工程”作为数控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对本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制造类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校所在的办学环境和企业需要,确立课程的知识主线和三个培养目标;将基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和技术活动路线的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基于“双需求”的机械制造工程项目教学法及实施方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具备成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以英语立校的本科院校来说,探索有学院特色的大学英语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方案,旨在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是国内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艺术类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主题,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文化素质的增长。艺术人才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技巧和人文素养。但目前艺术类中职学校在文化课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需要对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学进行有效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艺术类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
浅析农业虫害从化学防治到物理防治的转变,太阳能杀虫灯的发展现状,相对于传统杀虫方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讨论可能改进的设计。传统的黑光灯是一种气体放
摘要: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是一门工科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努力探索《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任务。在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性学习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模型、实物零件进行边学边做边绘的训练,通过了解实物的结构、作用并学习必要的制图知识和实物的尺寸测量方法,就可以尝试着把实物零件的图样绘制出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
作者简介:李淼(1988-),女,汉,黑龙江北安人,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  摘要:巴赫金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话理论是其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主体间性,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构成了对话思想的精髓,推崇着一种积极的,崇尚个性的,注重平等参与的人文精神。将巴赫金对话理论运用到俄语教学中,有助于恢复俄语教学活动的活力与创造力,为俄语教学提供新理念和新思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