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关键内容缺乏维度;二是专家队伍缺乏信度;三是评估结论缺乏效度。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1)确立“第三方”评价体制。所谓“第三方”,必须是与评价活动的委托方和被评价方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具有独立的公信力。(2)重构多元评价体系。首先,高职办学质量的评价理念和措施必须多元化;其次,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再次,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3)突出“三主”导向理念。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应当瞄准其办学职能定位,强调国家主导意志、市场主流趋向和学校主要关切的“三主”要求。(4)注重评价过程体验。首先,应当积极地探索“第三方”评价模式;其次,在实施独立评价时的指标体系设计要科学;再次,要充分重视被评价院校及利益相关方对评价过程的体验。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期 朱玫林《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策略
做好专业评估,评估指标体系固不可少,更为重要的是策略谋划。策略精当高明,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先做好内部专业评估,再逐步引入外部评估。(2)先做好形成性评估,再向鉴定性评估稳健过渡。(3)从专业职业属性入手,将评估要点落在专业内涵实处。可从四个方面设定评估考察的要点:一是专业形成的逻辑起点及其来龙去脉、专业设置的依据及内因;二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的对应性及实用性;三是专业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和细节对于职业工作及职业情境的基本特点的准确再现;四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及认可度。(4)把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作为评估成败的前提保证。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八期 王晓东《开展专业评估 打造高职教育质量品牌》
关于高职的十大价值
高职的十大价值是:(1)2011年实现近三百万家庭高等教育“零”的突破;(2)“在家门口上大学”使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3)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连续上升;(4)毕业生成为一线岗位有素质的技能人才;(5)学生价值观有效提升;(6)布局更加均衡,专业更加适应产业;(7)校园文化呈现职业特征;(8)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領作用;(9)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助推器;(10)助力地县城市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一期 刘娇,房巍,郭丹《发现高职——关于〈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报告》
关于“能力学士”
2011年6月16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5名学生获得能力学士学位证书。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能力学士”诞生的意义在于这是高职教育一个首创式改革,实质性开启了高职教育学历学位改革实践序幕,对解答教育界热议多年的能力与学历孰轻孰重的话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构建“能力学士”学位制度,一要明确“能力学士”学位的基本定位;二要把握构建“能力学士”学位制度的基本原则,即突出技能优先原则,有限独立原则,严格遵守原则,程序保障原则,依法管理原则;三要完善“能力学士”学位制度构建的基本支持机制。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一期 杜艾芳,李昌昊《关于“能力学士”的思考》
关于高职创业教育
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环境层面:缺乏氛围,重视不足;二是理念层面:认识不清,理论滞后;三是方法层面:手段单一,形式僵化;四是条件层面:师资短缺,设施不足;五是评价层面:忽略反馈,标准不明。要深化高职创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要营造创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完善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开拓创业教育的发展渠道。在学校层面,一要建设完备的创业教育条件,高职创业教育的深化,需要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实训设施,需要高效率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二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要构建合理的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三要探索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逐步渗透创业意识;第二阶段,深入培养创业素质;第三阶段,模拟实践创业情境;第四阶段,跟踪服务创业活动。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二十二期 李益生《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课题,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梳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1)第一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在高职院校创办初期,各院校基本使用本科压缩型的学科型课程,以学科为中心。(2)第二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开始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是建立在综合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能力本位”的改良。(3)第三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本世纪初国家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工作过程本位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产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来设计的。
摘自《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四期 李康德《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本质属性特殊性特征的澄明(四)》
关于教育业态拓展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需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业态的丰富发展,新生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开始从单一的全日制大专生向“三层五态”教育对象拓展。(1)新生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拓展——以新生代高职院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育业态的升格发展——“普通大专教育业态”形成;教育业态的社会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业态”拓展;教育业态的突破拓展——“成人教育业态”萌生;教育业态的衔接拓展——关注在校生的发展衔接,“在校专接本培训”、“专升本”业态应运而生。(2)“三层五态”的多元化教育管理结构与功能——“有限立交”初步实现。一是教育业态多样化,“三层”是指本科层次教育、专科层次教育、非学历短期教育;“五态”是指全日制大专、成人“高起专”、成人“专升本”、在校生“专接本”、非学历培训。二是“三层五态”衔接,“有限立交”通达。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二十三期 李霞《生命视角下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多业态升级通道构建》
(逸 公辑)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关键内容缺乏维度;二是专家队伍缺乏信度;三是评估结论缺乏效度。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1)确立“第三方”评价体制。所谓“第三方”,必须是与评价活动的委托方和被评价方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具有独立的公信力。(2)重构多元评价体系。首先,高职办学质量的评价理念和措施必须多元化;其次,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再次,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3)突出“三主”导向理念。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应当瞄准其办学职能定位,强调国家主导意志、市场主流趋向和学校主要关切的“三主”要求。(4)注重评价过程体验。首先,应当积极地探索“第三方”评价模式;其次,在实施独立评价时的指标体系设计要科学;再次,要充分重视被评价院校及利益相关方对评价过程的体验。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期 朱玫林《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策略
做好专业评估,评估指标体系固不可少,更为重要的是策略谋划。策略精当高明,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先做好内部专业评估,再逐步引入外部评估。(2)先做好形成性评估,再向鉴定性评估稳健过渡。(3)从专业职业属性入手,将评估要点落在专业内涵实处。可从四个方面设定评估考察的要点:一是专业形成的逻辑起点及其来龙去脉、专业设置的依据及内因;二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的对应性及实用性;三是专业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和细节对于职业工作及职业情境的基本特点的准确再现;四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及认可度。(4)把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作为评估成败的前提保证。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八期 王晓东《开展专业评估 打造高职教育质量品牌》
关于高职的十大价值
高职的十大价值是:(1)2011年实现近三百万家庭高等教育“零”的突破;(2)“在家门口上大学”使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3)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连续上升;(4)毕业生成为一线岗位有素质的技能人才;(5)学生价值观有效提升;(6)布局更加均衡,专业更加适应产业;(7)校园文化呈现职业特征;(8)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領作用;(9)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助推器;(10)助力地县城市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一期 刘娇,房巍,郭丹《发现高职——关于〈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报告》
关于“能力学士”
2011年6月16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5名学生获得能力学士学位证书。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能力学士”诞生的意义在于这是高职教育一个首创式改革,实质性开启了高职教育学历学位改革实践序幕,对解答教育界热议多年的能力与学历孰轻孰重的话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构建“能力学士”学位制度,一要明确“能力学士”学位的基本定位;二要把握构建“能力学士”学位制度的基本原则,即突出技能优先原则,有限独立原则,严格遵守原则,程序保障原则,依法管理原则;三要完善“能力学士”学位制度构建的基本支持机制。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二十一期 杜艾芳,李昌昊《关于“能力学士”的思考》
关于高职创业教育
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环境层面:缺乏氛围,重视不足;二是理念层面:认识不清,理论滞后;三是方法层面:手段单一,形式僵化;四是条件层面:师资短缺,设施不足;五是评价层面:忽略反馈,标准不明。要深化高职创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要营造创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完善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开拓创业教育的发展渠道。在学校层面,一要建设完备的创业教育条件,高职创业教育的深化,需要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实训设施,需要高效率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二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要构建合理的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三要探索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逐步渗透创业意识;第二阶段,深入培养创业素质;第三阶段,模拟实践创业情境;第四阶段,跟踪服务创业活动。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二十二期 李益生《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课题,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梳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1)第一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在高职院校创办初期,各院校基本使用本科压缩型的学科型课程,以学科为中心。(2)第二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开始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是建立在综合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能力本位”的改良。(3)第三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背景是本世纪初国家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工作过程本位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产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来设计的。
摘自《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四期 李康德《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本质属性特殊性特征的澄明(四)》
关于教育业态拓展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需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业态的丰富发展,新生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开始从单一的全日制大专生向“三层五态”教育对象拓展。(1)新生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拓展——以新生代高职院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育业态的升格发展——“普通大专教育业态”形成;教育业态的社会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业态”拓展;教育业态的突破拓展——“成人教育业态”萌生;教育业态的衔接拓展——关注在校生的发展衔接,“在校专接本培训”、“专升本”业态应运而生。(2)“三层五态”的多元化教育管理结构与功能——“有限立交”初步实现。一是教育业态多样化,“三层”是指本科层次教育、专科层次教育、非学历短期教育;“五态”是指全日制大专、成人“高起专”、成人“专升本”、在校生“专接本”、非学历培训。二是“三层五态”衔接,“有限立交”通达。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二十三期 李霞《生命视角下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多业态升级通道构建》
(逸 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