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实现物理概念高效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改变灌输式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学理念以及行为的变化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并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共同学习与成长,才能真正凸显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展现自身的教学理念、能力、个人气质以及教学风格.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知识不断形成、转化并建构体系的教学活动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并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展现出应有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进行重点关注,使得学生尽快从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向主动发现式学习模式转变.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在主动发现与探究的实践中对问题进行寻找、提出、探究、剖析以及最终的解决,使得学生对学习应有的热情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恰当的协助,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与氛围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实施情境教学
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建立的感性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而获得,并因此顺利对所学内容建立理性认知.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认知与理解的实现设计出符合教学现状的各类情境.第一,设置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日常并以此实现情境的服务目的.第二,情境教学的过程应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相吻合,教师在情境实施过程中应扮演成专家的角色并做出科学而恰当的引导,使得解决问题的原型得以真实呈现并因此促成学生对物理观念的正确探究与思考.
例如,在“电磁感应”中“划时代的发现”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物理学史,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科学时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研究应有的缜密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并逐步克服孤立、片面以及粗略的观察,最终养成物理学习与研究时应有的观察意識与能力,此时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难以发现的原因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会产生好奇,探究任务因此产生的同时也为学习活动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三、设置交流互动
教师要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极为隐蔽的“前概念”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交流之上,否则学生对某一概念的具体理解是怎样的程度是无法展现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不仅要精心、科学地设置情境,还应该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前概念”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教师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理解情况也就更加清楚,对待学生认知与理解上的正确或是错误也能进行更加准确地指导.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往往也会在超出学生预期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最有力的调动.例如,笔者在“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学中也尝试了情境的设置,具体设计是这样的:用一块棉布将一枚硬币完全包裹住,并尽量将棉布拉紧使其表面保持尽可能平整,然后把一段燃着的蚊香绑在棉布上并静待其燃尽,最终蚊香燃尽了,但棉布不仅没有烧着,只是在棉布上留下了一块烟熏的痕迹.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个超出他们预期的现象中完全被激发出来,“导热性”的概念在学生心中呼之欲出,理解起来也相对更加容易.
四、渗透学习方法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较难理解的内容上,教师应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笔者在“电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首先进行了类比思想的科学渗透,电场和重力场、电场力和重力、电场强度和重力加速度、电场做功和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和掌握,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力”和“能”视作知识网络的两条主线并因此实现电场知识的梳理与建构,学生在逐步养成整理、归纳知识习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学习的主动意识.
一、改变灌输式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学理念以及行为的变化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并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共同学习与成长,才能真正凸显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展现自身的教学理念、能力、个人气质以及教学风格.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知识不断形成、转化并建构体系的教学活动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并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展现出应有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进行重点关注,使得学生尽快从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向主动发现式学习模式转变.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在主动发现与探究的实践中对问题进行寻找、提出、探究、剖析以及最终的解决,使得学生对学习应有的热情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恰当的协助,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与氛围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实施情境教学
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建立的感性认知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而获得,并因此顺利对所学内容建立理性认知.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认知与理解的实现设计出符合教学现状的各类情境.第一,设置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日常并以此实现情境的服务目的.第二,情境教学的过程应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相吻合,教师在情境实施过程中应扮演成专家的角色并做出科学而恰当的引导,使得解决问题的原型得以真实呈现并因此促成学生对物理观念的正确探究与思考.
例如,在“电磁感应”中“划时代的发现”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物理学史,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科学时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研究应有的缜密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并逐步克服孤立、片面以及粗略的观察,最终养成物理学习与研究时应有的观察意識与能力,此时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难以发现的原因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会产生好奇,探究任务因此产生的同时也为学习活动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三、设置交流互动
教师要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极为隐蔽的“前概念”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交流之上,否则学生对某一概念的具体理解是怎样的程度是无法展现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不仅要精心、科学地设置情境,还应该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前概念”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教师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理解情况也就更加清楚,对待学生认知与理解上的正确或是错误也能进行更加准确地指导.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往往也会在超出学生预期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最有力的调动.例如,笔者在“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学中也尝试了情境的设置,具体设计是这样的:用一块棉布将一枚硬币完全包裹住,并尽量将棉布拉紧使其表面保持尽可能平整,然后把一段燃着的蚊香绑在棉布上并静待其燃尽,最终蚊香燃尽了,但棉布不仅没有烧着,只是在棉布上留下了一块烟熏的痕迹.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个超出他们预期的现象中完全被激发出来,“导热性”的概念在学生心中呼之欲出,理解起来也相对更加容易.
四、渗透学习方法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较难理解的内容上,教师应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笔者在“电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首先进行了类比思想的科学渗透,电场和重力场、电场力和重力、电场强度和重力加速度、电场做功和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和掌握,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力”和“能”视作知识网络的两条主线并因此实现电场知识的梳理与建构,学生在逐步养成整理、归纳知识习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学习的主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