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导读设计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剂良药。导读设计的策略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教师只有在导读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探究科学、高效的导读策略,并以此指导学生阅读,才可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为此,本人在导读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现将本人就经典导读设计策略的一点浅见略加陈述,以期能得到同仁的指正。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往往不善于选择合适的书目,导致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地开展阅读。所以,经典导读设计的第一步应该从推荐经典书目开始。
首先,推荐书目要有分众化意识。在推荐书目方面,我们应该秉持分众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层次、学力不同,阅读的经典书目也应有所区别。其次,推荐书目要有针对性。我们导读的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阅读经典除了拓展课内阅读之外,也是为了全面培养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推荐的经典书目既要是历经岁月的淘洗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足以启发后人并为历代读者所推崇的,被视为典范之作,也要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要相吻合。最后,推荐书目也要关注自主性。我们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提倡开放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阅读的兴趣和需要再去选读其他的经典。
导读教学的目标应体现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精神,突出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导读教学必须是“语文的”“经典的”“整本书的”“探究式的”,要体现导读的特色,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特征,体现积极的价值导向和批判意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导读目标应侧重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具体而言,预设导读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读以致知。“读以致知”是导读预设的知识目标。阅读的基础就是积累“语文知识”。我们读一本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作者在书中想要传达的信息。“读以致知”要求学生在阅读经典中积累语言素材、文体知识、文化知识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积少成多。
其次,读以致用。“读以致用”是导读预设的能力目标。学生阅读经典不只是狭义的语文学习,而是把阅读与人们共同关心的当下问题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思考的场所和对话平台。“读以致用”的目的就是在阅读经典中着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包括概括整合、形象思维、分析鉴赏和辩证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读以修为。“读以修为”是导读预设的人文目标。阅读经典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的心智得到解放和成长,一部经典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奠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格的基础。阅读经典就是要让学生从经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学习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阅读经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读路径也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其内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导学生如何完成经典阅读的基本流程;二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导读路径为:整体把握——通读指导——重点突破——内容整合。
1.整体把握。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所读经典的内容梗概、作者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以及创作风格、作品的文学地位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激趣,激发学生在初步了解经典的基础上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整体把握的环节在推荐导读课中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完成。
2.通读指导。通读指导就是分章节对学生进行的阅读指导。即教师依据经典的内容与阅读的目标,对学生阅读的范围、任务、重点能力指向,以及需要延伸阅读的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指导。阅读任务大体按照重点人物或重点章节划分。重点能力指向则以目标或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阅读任务,然后熟读精思,把握阅读的重点,理解经典的主旨。
3.重点突破。教师可选取阅读作品中的重点章节、重要人物等内容,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亦可以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不晓得处”作为重点突破的方向进行教学设计,以此解决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指导章节阅读时,重心应该放在章节内部的文本解读上。
4.内容整合。“内容整合”是学生阅读经典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在内容上表现为“阅读与理解的整合”,即需要学生通读经典之后方能完成的活动策划方案或成果展示。其活动过程需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经典,通过回读文本、重构内容,对经典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激情与智慧的生成。
导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合理设计的综合性阅读活动。导读课型的选择基于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经验和阅读内容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课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重点、时间、任务、方法、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经典导读的基本课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推荐导读课。主要是通过制作推荐阅读作品的“书册名片”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准备相关的阅读书籍和资料,并拟定可行的阅读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其内容包括推荐的版本、作品的内容梗概、作者简介、文学地位等。“书册名片”的制作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2.过程指导课。以导读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目标和学程设计。其中阅读目标包括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构和精神成长四个维度的内容。学程设计包括整体架构、通读指导和重点突破等导读形式。
3.成果展示課。成果展示课不仅要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即借助成果展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成果展示课的主题要凸显导读预设的目标。同时我们对展示课的设计意图、活动内容、活动说明、评分细则等方面的内容也需具体明确,对学生在成果展示课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以及个性化的解读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就必须懂得依照一部经典的特点以及阅读者的阅读目的、任务、习惯,运用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1.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一种系统性的略读方法。检视阅读的第一步是看书名的扉页,如果有序言或者出版说明就应该关注其中的内容介绍或相关评论,然后仔细地研究一下章节的目录。特别要提醒学生不要忽略书中的最后三页,因为许多作家都乐意在结尾几页揭示自己的观点或故事的结局。这是阅读经典最有效的激趣方式之一。
2.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对经典进行整体理解的精读方法。选择分析阅读时,首先要告诉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应该知道自己要读的经典是哪一种类型的经典。其次是拟写大纲提要。这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部经典层次结构的最有效方法。最后,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去评价一部经典。学生在做评价之前,不可先入为主,必须从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结论的理论基础。
3.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对多册经典进行的比较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需要探究某个特定的问题并得到一个辩证的结论时,就有必要指导学生选用主题阅读法。
4.辅助阅读。辅助阅读是一种借助工具书、文献资料、百科全书等阅读媒介来帮助我们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辅助性阅读。辅助阅读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第一是相关经验。主要是跟所读的经典有关的阅读方法、技巧的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是其他的书。当学生陷入难以读下去的困境时,建议他们读一本与经典有关联的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三是导读资料。导读资料除了教师的导读设计之外,还包括与经典有关的“阅读手册”和“阅读指南”。第四是工具书。阅读的工具书主要有辞典和百科全书。
经典导读教学因其阅读周期较长,故需要设计一系列立足经典而又生动有趣、科学有效的读书活动来支撑整个过程。阅读活动的策划要因校制宜,因学生而异,要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仅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还要促进学生在深入理解经典的基础上,对经典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口头表达类:推荐书目,简介作家生平事迹,复述故事情节,美文朗诵等。2.书面表达类:制定读书计划,摘抄精彩文段,制作知识卡片,绘制思维导图或人物关系图,给人物立传,撰写读后感、书评、人物评价等。3.综合表达类:举行读书交流会、辩论会,表演课本剧,创作主题曲等。
阅读活动的开展应该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统筹安排,每次活动都应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服饰、评分标准等内容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在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经典导读较之单篇阅读教学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但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教师的视线之外,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就很难得到有效监督。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外自读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进度、阅读任务及作业检查的要求等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借助学校、家庭和学习小组的力量,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读书氛围,力求保证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质量。
1.组织读书会。高中学生可以在班级依托学习小组组建读书会。学生在读书会中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新书、好书的信息,还可以与不同层次的读书者交流,这种互助式的阅读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提振自己持续阅读的激情,并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形成自己的阅读力。
2.重视家庭阅读。教师要积极倡导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藏书并鼓励家长与自己的子女一起阅读经典,使之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当然,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阅读作业时,别忘了给家长也安排一点力所能及的任务。
3.推广校园阅读。推广校园阅读是由学校在各个年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师生同读经典的阅读活动。每个年级都由备课组制定本学期阅读经典的计划,对学生阅读的书目、任务、要求、作业形式及检查标准做详尽的要求。同时也积极地开展一些诸如经典诵读、辩论会、手抄报以及表演剧本等開放性的校园读书活动。【本论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高中学生经典导读设计研究》(120157448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一、导读书目的选择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往往不善于选择合适的书目,导致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地开展阅读。所以,经典导读设计的第一步应该从推荐经典书目开始。
首先,推荐书目要有分众化意识。在推荐书目方面,我们应该秉持分众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层次、学力不同,阅读的经典书目也应有所区别。其次,推荐书目要有针对性。我们导读的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阅读经典除了拓展课内阅读之外,也是为了全面培养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推荐的经典书目既要是历经岁月的淘洗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足以启发后人并为历代读者所推崇的,被视为典范之作,也要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要相吻合。最后,推荐书目也要关注自主性。我们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提倡开放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阅读的兴趣和需要再去选读其他的经典。
二、导读目标的预设
导读教学的目标应体现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精神,突出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导读教学必须是“语文的”“经典的”“整本书的”“探究式的”,要体现导读的特色,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特征,体现积极的价值导向和批判意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导读目标应侧重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具体而言,预设导读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读以致知。“读以致知”是导读预设的知识目标。阅读的基础就是积累“语文知识”。我们读一本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作者在书中想要传达的信息。“读以致知”要求学生在阅读经典中积累语言素材、文体知识、文化知识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积少成多。
其次,读以致用。“读以致用”是导读预设的能力目标。学生阅读经典不只是狭义的语文学习,而是把阅读与人们共同关心的当下问题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思考的场所和对话平台。“读以致用”的目的就是在阅读经典中着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包括概括整合、形象思维、分析鉴赏和辩证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读以修为。“读以修为”是导读预设的人文目标。阅读经典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的心智得到解放和成长,一部经典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奠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格的基础。阅读经典就是要让学生从经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学习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三、导读路径的构想
阅读经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读路径也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其内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导学生如何完成经典阅读的基本流程;二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导读路径为:整体把握——通读指导——重点突破——内容整合。
1.整体把握。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所读经典的内容梗概、作者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以及创作风格、作品的文学地位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激趣,激发学生在初步了解经典的基础上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整体把握的环节在推荐导读课中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完成。
2.通读指导。通读指导就是分章节对学生进行的阅读指导。即教师依据经典的内容与阅读的目标,对学生阅读的范围、任务、重点能力指向,以及需要延伸阅读的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指导。阅读任务大体按照重点人物或重点章节划分。重点能力指向则以目标或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阅读任务,然后熟读精思,把握阅读的重点,理解经典的主旨。
3.重点突破。教师可选取阅读作品中的重点章节、重要人物等内容,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亦可以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不晓得处”作为重点突破的方向进行教学设计,以此解决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指导章节阅读时,重心应该放在章节内部的文本解读上。
4.内容整合。“内容整合”是学生阅读经典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在内容上表现为“阅读与理解的整合”,即需要学生通读经典之后方能完成的活动策划方案或成果展示。其活动过程需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经典,通过回读文本、重构内容,对经典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激情与智慧的生成。
四、导读课型的确定
导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合理设计的综合性阅读活动。导读课型的选择基于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经验和阅读内容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课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重点、时间、任务、方法、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经典导读的基本课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推荐导读课。主要是通过制作推荐阅读作品的“书册名片”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准备相关的阅读书籍和资料,并拟定可行的阅读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其内容包括推荐的版本、作品的内容梗概、作者简介、文学地位等。“书册名片”的制作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2.过程指导课。以导读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目标和学程设计。其中阅读目标包括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构和精神成长四个维度的内容。学程设计包括整体架构、通读指导和重点突破等导读形式。
3.成果展示課。成果展示课不仅要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即借助成果展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成果展示课的主题要凸显导读预设的目标。同时我们对展示课的设计意图、活动内容、活动说明、评分细则等方面的内容也需具体明确,对学生在成果展示课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以及个性化的解读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五、阅读方法的选择
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就必须懂得依照一部经典的特点以及阅读者的阅读目的、任务、习惯,运用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1.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一种系统性的略读方法。检视阅读的第一步是看书名的扉页,如果有序言或者出版说明就应该关注其中的内容介绍或相关评论,然后仔细地研究一下章节的目录。特别要提醒学生不要忽略书中的最后三页,因为许多作家都乐意在结尾几页揭示自己的观点或故事的结局。这是阅读经典最有效的激趣方式之一。
2.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对经典进行整体理解的精读方法。选择分析阅读时,首先要告诉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应该知道自己要读的经典是哪一种类型的经典。其次是拟写大纲提要。这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部经典层次结构的最有效方法。最后,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去评价一部经典。学生在做评价之前,不可先入为主,必须从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结论的理论基础。
3.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对多册经典进行的比较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需要探究某个特定的问题并得到一个辩证的结论时,就有必要指导学生选用主题阅读法。
4.辅助阅读。辅助阅读是一种借助工具书、文献资料、百科全书等阅读媒介来帮助我们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辅助性阅读。辅助阅读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第一是相关经验。主要是跟所读的经典有关的阅读方法、技巧的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是其他的书。当学生陷入难以读下去的困境时,建议他们读一本与经典有关联的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三是导读资料。导读资料除了教师的导读设计之外,还包括与经典有关的“阅读手册”和“阅读指南”。第四是工具书。阅读的工具书主要有辞典和百科全书。
六、阅读活动的策划
经典导读教学因其阅读周期较长,故需要设计一系列立足经典而又生动有趣、科学有效的读书活动来支撑整个过程。阅读活动的策划要因校制宜,因学生而异,要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仅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还要促进学生在深入理解经典的基础上,对经典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口头表达类:推荐书目,简介作家生平事迹,复述故事情节,美文朗诵等。2.书面表达类:制定读书计划,摘抄精彩文段,制作知识卡片,绘制思维导图或人物关系图,给人物立传,撰写读后感、书评、人物评价等。3.综合表达类:举行读书交流会、辩论会,表演课本剧,创作主题曲等。
阅读活动的开展应该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统筹安排,每次活动都应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服饰、评分标准等内容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在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七、自读活动的组织
经典导读较之单篇阅读教学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但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教师的视线之外,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就很难得到有效监督。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外自读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进度、阅读任务及作业检查的要求等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借助学校、家庭和学习小组的力量,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读书氛围,力求保证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质量。
1.组织读书会。高中学生可以在班级依托学习小组组建读书会。学生在读书会中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新书、好书的信息,还可以与不同层次的读书者交流,这种互助式的阅读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提振自己持续阅读的激情,并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形成自己的阅读力。
2.重视家庭阅读。教师要积极倡导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藏书并鼓励家长与自己的子女一起阅读经典,使之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当然,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阅读作业时,别忘了给家长也安排一点力所能及的任务。
3.推广校园阅读。推广校园阅读是由学校在各个年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师生同读经典的阅读活动。每个年级都由备课组制定本学期阅读经典的计划,对学生阅读的书目、任务、要求、作业形式及检查标准做详尽的要求。同时也积极地开展一些诸如经典诵读、辩论会、手抄报以及表演剧本等開放性的校园读书活动。【本论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高中学生经典导读设计研究》(120157448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