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入手,寻找创建阅读名著条件,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积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关键词:引导 农村中学生 名著阅读
作为中学生,仅有课堂上的阅读,是完全不够的,读课外书尤其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是教学之补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阅读名著既可以使人明智,增长见识,又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教师应怎样引导好中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见解与方法。
一、分析现状
1.教学资源缺乏,满足不了中学生阅读的需求。我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发现,名著在农村中学生中的拥有量是微乎其微,因而农村中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确实令人担忧。
2.家长关心不够。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心和指导。
3.受条件限制。有些农村家庭十分贫困,负担不起买名著及课外阅读刊物的费用,且住址偏僻,离县城太远,所以买课外读物成了一种奢望。
4.教师关心不够。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教科书,忽视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
5.学生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对流行歌曲、球赛或电视剧感兴趣,而对于名著特别是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学生们更是毫无兴趣。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方面的引导工作,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二、创建条件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真正培养和调动农村中学生的名著情愫,我认为应该创建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来确保学生喜爱名著、接受名著、走进名著,使农村中学生在文学的天空里享受名著特有的魅力与滋养。具体作法为:第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能。学校要多购置名著,使学生能读到名著;第二,在班内创建图书角;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上阅读名著;第四,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第五,学校定期组织名著读后感评比活动。
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趣、一种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去读,用心去领会名著的精华与魅力,使学生的心与名著的魂真正交融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名著,走进名著的世界。
1.为了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激趣形式,如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如学生可采用名著片段诵读的方式,也可以向大家讲述关于名著的影片或电视节目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氛围。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示。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阅读交际情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体验名著所特有的神奇力量。经常性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营造浓郁的读名著的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举办朗诵会、好词佳句推荐会、课外阅读信息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文学作品和各种书籍,并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推荐书籍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品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优秀作品。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和教科书中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相应篇目。教师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平时零碎时间,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寒暑假可读那些长篇名著。低年级的学生可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格林童话》《西游记》等浅显有趣的作品,八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阅读结构复杂、内容较深的名著,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五、指导方法
1.轻松读书,富有实效。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注重的是内容的内化和运用。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方法。精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红楼梦》一书,常常是先浏览故事的梗概,然后确定其中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读到描写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的习作有帮助,就可以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1)作摘抄。即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2)作批注。即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便理解和记忆。(3)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学生在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学生可从中真实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
总之,农村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逐步引领学生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使学生体验到名著阅读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引导 农村中学生 名著阅读
作为中学生,仅有课堂上的阅读,是完全不够的,读课外书尤其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是教学之补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阅读名著既可以使人明智,增长见识,又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教师应怎样引导好中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见解与方法。
一、分析现状
1.教学资源缺乏,满足不了中学生阅读的需求。我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发现,名著在农村中学生中的拥有量是微乎其微,因而农村中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确实令人担忧。
2.家长关心不够。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心和指导。
3.受条件限制。有些农村家庭十分贫困,负担不起买名著及课外阅读刊物的费用,且住址偏僻,离县城太远,所以买课外读物成了一种奢望。
4.教师关心不够。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教科书,忽视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
5.学生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对流行歌曲、球赛或电视剧感兴趣,而对于名著特别是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学生们更是毫无兴趣。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方面的引导工作,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二、创建条件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真正培养和调动农村中学生的名著情愫,我认为应该创建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来确保学生喜爱名著、接受名著、走进名著,使农村中学生在文学的天空里享受名著特有的魅力与滋养。具体作法为:第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能。学校要多购置名著,使学生能读到名著;第二,在班内创建图书角;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上阅读名著;第四,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第五,学校定期组织名著读后感评比活动。
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趣、一种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去读,用心去领会名著的精华与魅力,使学生的心与名著的魂真正交融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名著,走进名著的世界。
1.为了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激趣形式,如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如学生可采用名著片段诵读的方式,也可以向大家讲述关于名著的影片或电视节目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氛围。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示。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阅读交际情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体验名著所特有的神奇力量。经常性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营造浓郁的读名著的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举办朗诵会、好词佳句推荐会、课外阅读信息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文学作品和各种书籍,并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推荐书籍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品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优秀作品。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和教科书中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相应篇目。教师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平时零碎时间,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寒暑假可读那些长篇名著。低年级的学生可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格林童话》《西游记》等浅显有趣的作品,八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阅读结构复杂、内容较深的名著,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五、指导方法
1.轻松读书,富有实效。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注重的是内容的内化和运用。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方法。精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红楼梦》一书,常常是先浏览故事的梗概,然后确定其中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读到描写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的习作有帮助,就可以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1)作摘抄。即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2)作批注。即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便理解和记忆。(3)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学生在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学生可从中真实地感受到名著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
总之,农村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逐步引领学生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使学生体验到名著阅读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