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讨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对CR高危患者做出及时的预测判断,使发生率降到最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CCU病房2003年~2013年十年来确诊为AMI患者4 284例,符合试验条件3 805例,其中诊断为CR患者49例,非CR患者3 756例,从中随机选择1 878例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①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01);CR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CR组(P<0.0001);②CR易发生于STEMI患者(P<0.05);③CR组溶栓比例明显增高(P<0.05);急诊PCI比例明显低于非CR组(P<0.05);④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低分子肝素((LMWH)、安体舒通、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Ib/IIIa)利用率明显低于非CR组(P均<0.05);而硝普钠利用率明显高于非CR组(P均<0.05);⑤CR组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非CR组(P均<0.05)。⑥CR组中性粒细胞分数(GR)、血红蛋白(Hb)明显低于非CR组(P均<0.05);⑦7.CR组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糖(BS)明显高于非CR组(P均<0.05);总胆固醇(TC)、钠离子(Na)低于非CR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AMI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LMW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论 CR是AMI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难单用某个危险因素来预测CR的发生。本研究显示CR易发生于女性,hs-CRP较高,未及时应用LMWH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