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被译成61种语言,感动世界3000万读者,其中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令无数读者动容。
  把故事写进记忆里的原乡
  上世纪70年代,阿富汗陷入政变和入侵困扰,在一片动荡不安中,胡赛尼的父亲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法国。1980年9月,美国政府批准了他们的避难请求,两周后,全家人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西。
  圣荷西是阿富汗移民的聚居地,数千万阿富汗人在此定居,这里有和阿富汗一样的烤肉馆、特色点心房和结婚礼堂。初到美国,胡赛尼一家生活拮据,一度靠美国政府发放的福利和食物券生活。但是全家人努力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很快就结束了依靠政府救济的生活。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取得医师执照后,成为一名医生。
  胡赛尼时常回想在阿富汗喀布尔的那段生活,无比快乐的童年里,放风筝是他最喜欢的活动。每到周五,人们会在周边的山坡上放风筝。斗风筝才是最有趣的,胡赛尼会和其他孩子一起,在风筝被割断线的一刹那,为获胜者大声欢呼,那个人就是所有人心中的英雄。买不起风筝的孩子们争相追逐坠落的风筝,追到风筝的人同样会感到无比幸福。
  诗歌同放风筝一样,是胡赛尼童年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的影响深远。在阿富汗,诗歌早已融入人们的血液,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偏远乡村,哪怕是不识字的人,都能背诵出几段诗歌。胡赛尼的父母很随意就能背诵大段经典诗歌,在这种文学氛围里,他感受着诗歌的优美,体会着诗歌的意蕴悠长。
  战争给阿富汗带来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到处是一派残垣断壁的景象,阿富汗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1999年春,胡赛尼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则消息,塔利班禁止阿富汗人放风筝,这让他想起童年时放风筝的诸多乐趣,他非常怀念那段旧时光,于是提笔写了一个短篇故事,写完就放在了一边。
  两年后,胡赛尼偶然翻出这篇文章,重新看了一遍,发现还可以加入很多内容。于是,他试着在脑海里勾勒出故事框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两个男孩的故事。因为以自己在阿富汗的生活为原型,胡赛尼感觉写起来很顺手,那段时间,除了上班,他只有写书这件事。从动笔开始到写完初稿,他总共用了15个月。
  为了解阿富汗打开一扇窗
  在《追风筝的人》书里,主人公与胡赛尼住在同一个街区,念同一所小学,同样喜欢放风筝,移民到美国后,也过着同样的生活。为了力求真实,胡赛尼找到经历过塔利班年代和内战年代的人,听他们讲述亲眼所见的种种暴行,根据他们描绘的阿富汗当时的样子,完成了书中的第三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回过喀布尔的人,对胡赛尼说,曾亲眼看到一个男人,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在大街上与人讨价还价,卖掉了自己的义肢。这段叙述在胡赛尼脑海里迅速形成一个凄惨画面,义肢、男人和孩子无助的双眼,交替着在他眼前出现,挥之不去。写这段的时候,胡赛尼一气呵成,一边写,一边流泪,他几乎能听见他们谈价钱时的对话,以及孩子哭泣的声音。这一切都被写进小说,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沉的忧伤。
  《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关于友情、亲情和一个男孩在自我救赎中成长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少爷的懦弱自私与仆人哈桑的勇敢忠诚,形成强烈对比。多年以后,阿米尔重回阿富汗,知道了自己和哈桑的身世秘密,为年少时犯下的错懊悔不已,在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开始自我救赎,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阿富汗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胡赛尼,此时有种受到两面攻击的感觉,一方面,他已经把美国当作第二故乡,另一方面,他为阿富汗的前途担忧不已。这两方面冲突在他身上激烈地撕扯着,在他写完《追风筝的人》之后,这种情绪日益复杂。
  这本书的出版并不顺利,胡赛尼把小说推荐给三十多位图书经纪人,却连续收到28封拒绝信,其中一封信委婉地对他说,阿富汗已经成为过去,伊拉克才是新的热点。胡赛尼有些泄气,就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一位纽约图书经纪人打来电话说:“我是多么喜欢这部作品,你一定会成为畅销作家。”胡赛尼无比激动,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这种感觉令人沉醉。”
  2003年,《追风筝的人》出版,胡赛尼在伦敦一家书店举行了推介会,当时只来了不到十个人。第二年,这本书推出了平装本后大获成功,机场和火车站到处有人在看这本书。这本书为人们关注阿富汗打开了一个窗口,人们可以换个角度,了解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胡赛尼成为文坛黑马,获得各种新人奖,《追风筝的人》创造了蝉联亚马逊图书排行榜131周、全球畅销600万册的佳绩,成为出版界的奇迹,《追风筝的人》还被美国梦工厂改编成电影。2006年,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救援工作。
  在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在阿富汗的传统里,四五家亲戚生活在一起,亲人之间相互帮衬,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没有人会感觉到孤单。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幸福,他们彼此间会得到更多的了解和关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也悄然代代相传。
  在美国,胡赛尼和很多阿富汗移民一样,为了延续这种美好,建立起自己的阿富汗式家庭。他到母亲家开车只需5分鐘,到弟弟家只需10分钟,其他姻亲也都相距不远,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亲近。胡赛尼的三本书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家庭关系大概是我的书中最常见的主题。我写的所有东西,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有关家庭的故事。”他认为家庭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组织,充满冲突和戏剧性,包含爱、嫉妒、憎恨、卑琐。
  他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讲述的是两个女子嫁给一个男人的故事,这两个水火不容的女人,在忍耐饥饿、病痛和暴力的过程中,逐渐相互珍视,彼此深爱。这种爱安静、隐忍,理智而成熟,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格外动人。在战争中,女性是受伤害最大的群体,“她们被当作战利品,被卖给别人当妻子,被禁止去上学和工作,被勒令戴面纱。在没有男性亲属陪同时,甚至不能上街,童婚现象也非常常见。”胡赛尼觉得阿富汗女性的处境非常艰难,应该有一个声音替她们讲述出来。
  2007年,胡赛尼与联合国难民署一同前往阿富汗时,走访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冬天躲在山洞里,用一张塑料纸抵御严寒,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孩子在睡梦中死去。清晨,那些幼小的身体已经冰冷,女人们走出山洞,埋葬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些,胡赛尼非常痛心,决定写一个父亲为了避免孩子冻死,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卖掉了其中一个孩子的故事。
  在胡赛尼创作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 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前所未有的伤痛袭来,他也深刻理解了失去的含义。但同时,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亲情面前,责任感赋予他更多的思考。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始于对家庭的感念,讲述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60年悲欢离合,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和复杂的亲族关系,“回忆往昔,已逝的幸福尤为珍贵,因为我们知道它多么脆弱。”
  再回到阿富汗,胡赛尼看到了千疮百孔,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数百万女童正在接受教育,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公路和学校正在修建,人们正拿着手机联系生意,即使偶尔有袭击事件发生,人们照常举行婚礼。他和年轻人聊天时,绝大多数青年人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正在接触互联网,对战争以外的事情很感兴趣,渴望学习先进的知识,与世界接轨。
  胡赛尼建立了基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战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和儿童,为他们搭建避难住所,改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家的感觉,就会有活下去的力量。“有一片原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我在那里等你。”他想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跳出战争的是非对错,以正义和公平的原则描写阿富汗,正如哈桑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在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中,得了渐冻症的莫利教授对他的学生米奇说:“我年轻过,你老过吗?”  我不曾老过,仍在年轻的路上踽踽前行,可我看到《爸爸小时候》书中手绘的那些风俗画册,听到书里唱响的一支支民谣老歌,忽然间,就好像远离了喧嚣与浮躁的城市,回到了过去。明明属于爸爸的过去,却轻易地勾起我的情绪,让我不由自主和声共鸣……  《爸爸小时候》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图集,那柔和的暖色调和质朴的言语像
期刊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对人类的伤害都不如病毒大。无论曾在国内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甲流H1N1,还是在国外肆虐的埃博拉、塞卡,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奋战在一线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2018年1月,89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侯云德,摘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侯云德是谁  侯云德1929年生于江苏省武进(今属常州市),1
期刊
悬挂在山崖绝壁上的郭亮村,是一个地势险峻、景色秀美的古老村寨。40多年前,为了走出与世隔绝的太行山深山,村民们历时六载,在崖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了一条千米石洞,这才与外界通车。从此,郭亮村便以奇绝山水和“挂壁公路”闻名于世。  悬崖峭壁上的古村寨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我们从郑州出发,一路向北,映入眼帘的是平缓的原野和巍巍太行山。从辉县向北50公里,就到了万仙山,郭亮村便位于万仙山的深处。  
期刊
你是否听过,专门陪孩子玩就能月入上万?  目前,武汉和沈阳等地出现多家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这一职业有个颇为有趣的名称:遛娃师。郑炜即是这个新兴职业中的一员。他第一次听说遛娃师,源自一位小朋友的妈妈。那位妈妈发现郑炜能有条不紊地组织孩子玩游戏,还总能跟孩子玩成一片,于是建议郑炜毕业后当一名遛娃师。郑炜随后上网了解到:由于现在70后、80后爸妈格外重视教育,但同时工作忙碌,陪孩子参加户外娱乐活动的时间
期刊
上海图书馆讲座预告《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即将开讲,嘉宾有写了《繁花》的作家金宇澄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红学专家孙逊教授,我立即用微信抢了一张票。  我去的时候,特意提早了半小时到场。可是,我一直走到最后一排,也没找到空的座位,来得早的观众,早已等待白先生亮相了。我赶紧在台阶上席地而坐,不然,过一会儿连台阶也没得坐了。  人还是不断地涌进来,最后连过道都站满了,这场面比我之前听作家严歌苓的讲座还要火爆,我不
期刊
张召忠,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海军少将军衔、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军事科普作家……  张召忠最喜欢网友送他的“局座”称呼。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却被带着自嘲精神的张召忠欣然接受。  北大改变了他的一生  张召忠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年少时,他的理想并不是当军事家,而是当作家。那时的张召忠可谓地道的文艺青年,喜欢读小说,写诗,画画…
期刊
他是首位入围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是全球拥有巴黎高级定制设计师身份的十六人之一。有人宁愿等待一年花几百万元,等他定制服装。  迷恋戏服学设计  许建树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父亲是建筑设计师,母亲是戏曲演员。心灵手巧的他,自幼就对刺绣、年画、剪纸特别感兴趣,立志长大后当一名画家。  父亲希望子承父业,许建树却喜欢跟着母亲转,躲在戏台后看《白蛇传》《牡丹亭》,沉醉于戏服、音乐、舞台所营造的华丽
期刊
看了第一眼,便爱上  国志峰是河北兴隆县人。2000年7月,从河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国志峰去塞罕坝林场总场参观的路上,美不胜收的景色让他惊叹不已,他当即决定留下来和这片林海融为一体。于是,国志峰成为塞罕坝森林保护的第一个本科生。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猎苑的一部分。然而,到了清末,为弥补国库亏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逐渐地,美丽高岭变成茫茫荒
期刊
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沉思许久。  一件是打出租车的事。1月4日是我的生日,工作劳累一天后,老婆提议晚上出去为我庆祝一下。因为聚餐地方离老婆单位比较近,所以她下了班直接过去了。我下班后接孩子一起打车过去。在车上,我和司机师傅攀谈起来。巧合的是,那天也是司机师傅的生日。我问:“大哥,怎么不找人替班,回家过个生日啊。”司机师傅叹了一声说:“现在招个司机难啊,没人给替班的。”司机师傅还
期刊
给母亲买过液化气罐和灶具,用了几次,她就不用了。一是液化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柴火看着踏实。更主要的是,关火就凉,锅里饭菜再热一次,不好吃。  不像柴锅,灶膛里燃剩的炭火,或柴草的余烬,足以让大锅里的饭菜持久保温。甚至于,许多温软,都是余烬完成的。  我烧过柴锅。煮鱼到最后,作料放齐,收汁时,就不再添柴。将余烬拢在一起,锅盖盖好,便去做别的事。一两个小时后回来,揭开锅,香气扑鼻,剩余不多不少的汤汁,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