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鳗鱼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嫩、味美、营养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近年来,由于大量采集,自然野生鳗鱼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较广,春夏投放鳗种,春节前后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是一项可行的养殖致富门路。
一、鳗苗的培育
1 池塘设置与消毒。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亩左右。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池塘清整后。必须经过7~10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或20千克(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7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2 鳗苗的科学放养。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千克。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 鳗苗的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毫克/千克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千克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10~15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的饲养
1 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 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 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平时每10-15日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日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池塘pH值如果过低。每亩用7千克生石灰调节。
三、鳗病的防治
日常应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可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鳗苗驯化时投喂的丝蚯蚓,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带入。饲料车、桶、盆、铲等工具应经常洗刷晾干、日晒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洗净后再使用。以免将病原蔓延。发现病鳗、死鳗要及时捞除并土埋处理,以免病菌重复感染。成鳗饲养中主要防治以下病害:一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两极虫病的发病季节4~7月份,可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两极虫孢子,或用0.5%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治疗。锚头蚤主要在夏秋高温时多发,放养前用0.5毫克,千克的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预防,发病后可泼洒0.2~0.6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隔7-10天泼洒一次,连续施3-4次。二是由细菌引起的鱼病。赤鳍病和烂鳃病从鳗苗到成鳗都会发生,可用呋喃、磺胺类药饵投喂。
一、鳗苗的培育
1 池塘设置与消毒。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亩左右。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池塘清整后。必须经过7~10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或20千克(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7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2 鳗苗的科学放养。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千克。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 鳗苗的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毫克/千克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千克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10~15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的饲养
1 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 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 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平时每10-15日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日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池塘pH值如果过低。每亩用7千克生石灰调节。
三、鳗病的防治
日常应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可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鳗苗驯化时投喂的丝蚯蚓,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带入。饲料车、桶、盆、铲等工具应经常洗刷晾干、日晒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洗净后再使用。以免将病原蔓延。发现病鳗、死鳗要及时捞除并土埋处理,以免病菌重复感染。成鳗饲养中主要防治以下病害:一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两极虫病的发病季节4~7月份,可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两极虫孢子,或用0.5%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治疗。锚头蚤主要在夏秋高温时多发,放养前用0.5毫克,千克的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预防,发病后可泼洒0.2~0.6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隔7-10天泼洒一次,连续施3-4次。二是由细菌引起的鱼病。赤鳍病和烂鳃病从鳗苗到成鳗都会发生,可用呋喃、磺胺类药饵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