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主流社会边缘的人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霍尔顿·考尔菲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主人公,他是美国成长小说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一脚已迈入成人世界,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儿童世界的十六岁的少年。他一方面保持着儿童的纯真,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人世界的复杂。他的内心在纯真和复杂的两个世界挣扎。这样就形成了他在行为和语言以及与人交往等方面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对霍尔顿言行的探索实际上就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学会适应、接受、调整、提高直至成长的过程的思考。
  关键词:霍尔顿 成长中的矛盾 怪异的言行 抗争及思考
  
  霍尔顿·考尔菲德——16岁的中学生, 带着天真走人社会,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想抵制主流社会的教化的企图,他猛烈攻击或嘲弄传统观念,勇敢的去开拓新边疆。作品以自述的形式回忆了霍尔顿的生活经历。通过霍尔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作者塞林格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孤立无助、桀骜不驯、心理矛盾的当代美国青年形象。霍尔顿凭着自己的纯洁天真,对身边世界的伪善堕落和尔虞我诈表现出深恶痛绝,内心潜藏着强烈的憎恶与反抗。《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对霍尔顿的复杂心理个性的解析,揭示了物有余而精神生活空虚贫乏的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小说所描写的霍尔顿是个形影相吊、极度孤独、厌恶一切和对眼前世界无端叛逆的形象,其外在表现与内在愿望的尖锐矛盾是霍尔顿性格与他平时表现相矛盾的纯洁美好一面。
  由于外在世界和内心美好追求的尖锐对立,他深深地陷入了极度孤独空虚的深渊,内心深处却渴望着理解与交流;他厌倦身边一切,仿佛眼前的一起都在与自己作对,而内心却涌动着对真爱和美好事物的渴求;他行为颓废怪异,而内心深处却期盼着天翻地覆,改变这一切;他得过且过,没有生活目标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忧患和危机意识;他随意撒谎,毫无责任感,却渴望着为某种事业付出牺牲;他躁动不安,沉溺于浮华,却向往着真实而宁静的生活……。霍尔顿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莫名其妙地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时又不得不去电影院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在寂寞中与妓女鬼混;他不爱虚荣庸俗的女友萨莉,却迷恋她的美色,身不由己地与她沉溺。他一边指责他人惯于搞欺骗之术,一边又借口不让一位家长难过而编造出一番他那令人生厌的儿子的“感人事迹”来;他最厌恶他人向自己说教,又对室友阿克来滔滔不绝地加以训斥。他虽然看不惯资本主义的世道,却只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自欺欺人,到头来还是与环境妥协。那家精神病院是他唯一的避难所,就是这些表与里、明与暗的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这个少年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推动着他的心理的发展变化。
  霍尔顿的心理矛盾是与他所处的外部世界分不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物质文明取得了很大发展,人们精力思想都集中在不断地挣钱和享受物质生活上。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摧毁,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一系列社会矛盾接踵而来;工业化使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普遍劳动变得毫无创造性,极其乏味和神经紧张;市场化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变成了交易,人变得势利、虚伪;高度的城市化,交通和通讯的发达反而使人情变得冷面无情;大众传播媒介使人的精神生活被少数人操纵,人们的趣味标准化、庸俗化;信仰的虚无化使人精神空虚,麻木不仁。
  霍尔顿作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他一只脚已迈入成人世界,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儿童世界。他一方面保持着儿童的纯真,另一方面成人世界的丑恶扑面而来。耳闻目睹的丑恶对这个纯洁少年心灵产生了强烈刺激,他变得格外敏感和难以认同,难以容忍。于是,内心的矛盾就变得十分尖锐、强烈。霍尔顿虽然在心里是倾向于儿童时代的纯真和简单的,但他又不得不面对成长,逼迫自己虚伪和成人化,这就造就了他极不稳定的行为和心理态势:好走极端,犹豫不定和前后矛盾。
  在霍尔顿的心目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纯洁美好的理想世界,另一个则是丑陋的现实世界。他把自己定位在前者,而与后者格格不入,在追求完美世界的路途上,他颠颠簸簸,坎坎坷坷,摇摇晃晃,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舟,遇到了大风大浪,随时都会被撕碎。
  小说始终围绕一个线索,霍尔顿似乎一直被他周围的世界所排斥所欺骗。他不断努力,在迷迷茫茫中试图寻找自己的出路,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属于他的。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霍尔顿有着自我保护的方式。霍尔顿的红色猎人帽——有个很长鸭舌的红色猎人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阿克莱对这顶霍尔顿花一元钱买来的帽子大呼上当,“这是顶打鹿时候戴的帽子”。霍尔顿也深知这顶帽子使人产生的想法,戴它时也并非不无顾忌。戴上猎人帽,霍尔顿觉得像个“怪人”、“鬼样儿”、“形迹可疑”,在不同的场合,霍尔顿总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如“天冷得厉害”、“不会遇到什么熟人”、“天气又潮湿得那么厉害”。可见,霍尔顿生性敏感,不是那种无所顾忌、我行我素之人。
  然而私下里霍尔顿独衷这顶帽子,连戴的方式特别。在宿舍里,霍尔顿戴上猎人帽,“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并认为“我这么戴了看上去挺美”。他试图通过倒戴红色猎人帽来展示自己的独特,他用孤芳自赏来证明自己的清高,他不屑于与人交往。他人的交往总会令他迷惑不解,使他受打击,于是他那愤世嫉俗的优越感就成了他自我保护的屏障。
  但一个周末,他独自在纽约体验到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虚伪和欺诈的关系。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而他所在的潘西中学正向学生们灌输成年人的价值观。他不愿接受这样的教育,潜意识也不愿长大,不想和成年人同流合污。他不肯与成人世界达成妥协,这样的态度使他几乎崩溃。
  霍尔顿的孤立成了他自己大部分痛苦的源泉。为了摆脱孤独,他与人接触,需要爱,他频繁出入于各种公共场所如酒吧、戏院、电影院、公园、博物馆等,打电话邀请可能邀请到的人,凡是他碰到的人,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厕所里的陌生人,只要有机会,他就与他们交谈,想请他们喝一杯,但不是遭到拒绝便是无法沟通。后来,他寄希望于朋友卡尔·路斯,心想也许能够同他“谈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但当霍尔顿提出想听取他的“忠告”时,路斯却打断了他,把话题岔到一边去了。“你看得出他不想同你讨论任何严肃的问题,那般聪明的人就是这个毛病,他们从来不肯跟你讨论任何严肃的问题。”于是,他只能跟路斯谈“性”,谈一些无聊的话题。
  孤独的霍尔顿,也是会逃避反省,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做这做那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依靠孤立来保护他的与世隔绝,来维持自我满足的保护,所以他常破坏自己中止孤独的尝试。 就像他与莎莉·海斯的约会,以及同卡尔·路斯的谈话都由于他粗野的行為令人无法忍受而终止。
  霍尔顿带着天真无邪的目光开始他的探索成人世界的精神之旅。然而残酷的现实,让霍尔顿在寻寻觅觅中冷冷清清,他的冲突意识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赢得共鸣。他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他要去寻找他的乌托邦世界,要做一名勇敢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众所周知世界的本来面貌是卑劣和美好常常不可思议地混杂在一起,交织并陈,并非总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呈现出令人困惑的纷繁杂乱。承认生活的美好必须以接受生活的卑劣为前提。确切的说,成长就是一个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何适应、调整、成长、提高以及更好的生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良。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01
  [2]汝红兵。一个“现代病”患者的抗争与失落----《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解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2期。
  [3]赛林格著,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0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护士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针对不足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经过初步探索,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实习 问题 对策    临床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且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情彩》篇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情为文之根,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统一,但情感性是其根本特质,语文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而情
期刊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爱是教育的根本,赏识是教育成功的支点,只有用爱的暖流,用心地赏识学生,真诚地信任学生,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浇灌出心灵的花朵。  一、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关爱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是促进学生转化的根基,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去年在我刚接上一年级这个班时,班上有个叫马龙的同学,上课要么动个不停,要么就是发呆,面对你的说服教育及“高压政策”,总是零的效果。我在心中默默地给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由于当前社会的发展,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也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新途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
期刊
摘 要:语篇中不同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权力控制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的及物过程类型选择的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和权力之间复杂的关系。本文仅举《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中的两个父子对话场景为例从他们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角度论证了中美父子之间权力距离的差距。  关键词:权力距离 及物性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一、权力距离  2
期刊
摘 要:基层消防中队老兵退伍工作历来都是基层中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队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比较复杂,如何确保老兵“走得愉快,留得安心”,保证老兵退伍的顺利开展,落实部队管理长效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基层消防中队做好老兵退伍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基层消防中队 老兵退伍心理状况 应对措施    老兵退伍,意味着老兵警营生活的终结,但更是其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面临复员,思想状况复杂
期刊
摘 要:最近,阅读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区文学的作品,深深被震撼着。同情、心痛、崇拜、惊悚……交织不清。二十世纪前后,那是个男人前仆后继的时代,同时也是女人们肩负重任的时代。现在,我要用朝圣的肃穆心智进行诠释,去掉修饰无需造作,像黑白电影一样简单、真实地放映二十世纪前后中国农妇深刻过过的生活,以此谢慰那个时代有过这种艰苦生活经历的女人,也警示我们这一代过着奢靡、迷茫生活的人。  关键词:农妇 贫
期刊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以太极拳作为载体,鼓励大学生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在同学之间形成共鸣,以增强各学院、班级的凝聚力。在江西许多高校中也会选择太极拳作为公体课之一,但大部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一些表面的动作,而知道太极拳内蕴的人却寥寥无几了且通过对江西各大高校学生的健身现状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身体还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
期刊
摘 要:目前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繁荣的假象背后,应更清醒地认识到中职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心理方面有其特殊性,不仅文化素质基础较差,而且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中职女生更是一群被社会非议的对象。笔者就中职女生的情意问题方面做了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现状,并分析原因试图探寻一些可行的教育对策,以促进中职女生情意发展。  关键词:中职女生 心理健康教育 情意问题 教育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耕地的面积逐年减少。地处沙区的居民为了生存,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沙区资源,造成了沙漠化的不断加剧。沙漠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防沙治沙法》出去比较晚,立法方面还不健全,与其说是一部法律不如说是一个治沙的政治纲领,它缺少法律应有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从立法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沙漠化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