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泰戈尔的这名言,一直到我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之后才有了深刻的体会。一个有远见卓识、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从探寻教育的真谛、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到实效德育、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文化等众多方面阐析了自己超前的思想、理念。静静玄默,冯恩洪的教育智慧萦绕于心,我心头的诸多困惑也迎刃而解。
“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后者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前者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是呀,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定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一定要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是我的一贯做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秉承着“勤反思——反思失败的教训,勤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这一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反思中成长,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是呀,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课堂,课堂形式就需要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课堂上,学生能讲的要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合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的深入,还必须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
“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理想,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教育是个大舞台,冯恩洪的教育智慧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单位: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完小)
“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后者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前者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是呀,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定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一定要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是我的一贯做法,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秉承着“勤反思——反思失败的教训,勤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这一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反思中成长,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是呀,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课堂,课堂形式就需要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课堂上,学生能讲的要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合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的深入,还必须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
“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理想,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教育是个大舞台,冯恩洪的教育智慧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单位: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