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一首《酒干倘卖无》传唱28年,一部讲述养父女深情故事的电影《搭错车》无数次催人泪下。
现实版的《搭错车》就发生在孝感市孝南区的车站街,62岁的老肖,扛16年煤气罐,一手将养女晶晶培养成华农女博士。
老父的一天
起早贪黑萝卜白菜
清晨6时许,肖崇阳就起床了。随便扒了两口前天晚上剩下的米饭,喝两口开水,62岁的老肖便将三轮车从屋里推到门口,车上有3个空煤气罐。
煤气站在城西的挂口村附近,有六七公里路,他要在气站8点开门时赶到,一来不耽误了客户用气,再者也想多跑两趟。“老肖,又这么早就出门啊。”“老肖,我家的气估计还能烧两顿饭,晚上你来把坛子拿回去啊。”老肖的脚蹬三轮车经过,引来一串招呼声。肖崇阳挨个点头回答,脸上挂着憨厚的笑。
在煤气站把几个罐子充满后,老肖立即骑上车掉头给客户送,一个上午,老肖送了两罐煤气,赚了20元钱。
中午12点多,老肖回到家,拿出药瓶子开始吃药,4种药分别治癫痫、关节炎、骨质增生和高血压,都是五六元一盒的最便宜药片。午饭是街上买的两个包子,晚饭是两碗米饭,一盘清炒白菜和几片泡萝卜。一块拳头大的腊肉挂在厨房灶台旁,这是春节后剩下的,老肖一直舍不得动,他想留给女儿晶晶在清明节放假回家时吃。
捡来掌上明珠
贫寒夫妻苦中有乐
晶晶是老肖的养女,也是他24年来最大的希望。10年前妻子去世后,晶晶更成为了他惟一的寄托。
1987年农历腊月24日,小年,晶晶初来这个世界,就被遗弃在孝感190医院。两周后,晶晶的养母将晶晶抱回了家。“那天我从棉纺厂下班回家,妻子正抱着晶晶,逗她玩,她在笑。”回忆起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老肖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意,似乎回到了当年。妻子祁春兰是个高中毕业生,由于身体有严重先天残疾无法生育,夫妻俩结婚几年一直未能如愿要上孩子。晶晶的出现,给这对贫寒夫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太爱这个孩子了,爱到恨不得时时刻刻把她捧在手掌心。虽然这个家穷得无法给女儿买奶粉,但晶晶如同路边一棵顽强的小草,靠着养父母一口一口喂下的米糊糊,一天天长大起来。
晶晶上小学后,老肖辞去了棉纺厂食堂的打杂工工作,开始自谋出路。先拉了四五年的板车,1995年后改作给人送煤气。
养母道出真相
坚强女儿不离不弃
无论家里生活如何艰辛,晶晶从养父母那里得到的庇护和宠爱,丝毫不少于其他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晶开始听到了邻居们的议论,甚至儿时的伙伴也嘲笑她,说她是爸爸妈妈从山沟里捡来的孩子。“妈妈,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不止一次,晶晶委屈地问妈妈这个问题。
孩子太小,祁春兰不敢告诉她真相。只能哄她,你就是妈妈的亲生女儿,然后牵着晶晶,去找那些孩子的父母评理。一次次,小姑娘都深信妈妈的话是真的。
真相在家里的一次重大变故后揭开。2001年5月,本有严重先天残疾的祁春兰没能抵抗住病魔,依依不舍地撒开了丈夫和养女的手,离他们而去。在去世的前几个月,祁春兰将女儿叫到床前,将事实说了出来:“你以前听到的那些议论,其实都是真的,你的确不是妈妈亲生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那么严肃、郑重。”晶晶回忆说,在经历了短暂的震惊后,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不管我是否您亲生的,我都是您的女儿!”
发奋的女儿
勤工俭学保送读博
努力学习,无疑是晶晶回报养父母的最好方式。只要熟悉肖崇阳的街坊,都知道她有个争气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三,她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并且获得了一个学生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奖励。“阳光、开朗,而且成绩优异。”是老师们对她一致的评价。
2005年8月,晶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大四那年,被保送本校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又被保送攻读该专业博士学位。
读本科时,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对晶晶绰绰有余,她说自己的开支是这样的:早、晚餐各1元,午餐两元,其他的就是买牙膏和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开支。虽然一身的衣服价值还不到300元,但博士生晶晶的穿着显得得体、大方,在她脸上灿烂的笑容里,无人看得出她曾经的身世背景。
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晶晶上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当过家教、卖过报纸和字典,还当过两年多的“摆车工”,每天中午和晚饭后,负责把3个宿舍楼前的几百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月可赚120元,再加上每年获得的奖学金,上大学后,她基本上不用再伸手向父亲要生活费了。
女儿的心愿
找到工作侍奉老父
女儿到武汉上大学后,老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
其实,在妻子去世几年后,老肖曾经考虑过再找一个老伴,一是为给自己找个伴,二是想找个人照顾女儿。“她怕自己走了后我没衣服穿,硬是在病床上抢着把这两件毛衣毛裤给织起来了。”说起亡妻,老肖哽咽了。
如今,除了扛煤气罐和吃饭,老肖生活中惟一的一点娱乐,便是每晚看一会新闻,一台2l英寸的老彩电,只能收到当地的一个地方台。上大学后,懂事的晶晶担心养父的身体,反复劝父亲再找个老伴,老肖却不愿意了。“女儿都这么大了,我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何必再找人跟着我受苦?”
为了看女儿一眼,老肖曾来华农找过女儿两次,一个人坐火车从孝感赶到武昌,再从武昌坐公汽赶到华农,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了学校,塞给女儿几百块钱,说会儿话,便又扭头往家里赶,每次父女俩见面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能影响她的学习。”老肖固执地认为。
每次给父亲打电话,肖晶晶都要跑到学校里的公用电话亭打,这样每次都能省下近一元钱,而她自己的手机话费,每月仅30元左右。现在,晶晶最大的心愿就是养父身体健康,自己博士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好好奉养养父。上次回家时,晶晶带回了内蒙古籍男朋友,但她告诉老肖,毕业后要让男朋友留在湖北,因为她要照顾爸爸。
现实版的《搭错车》就发生在孝感市孝南区的车站街,62岁的老肖,扛16年煤气罐,一手将养女晶晶培养成华农女博士。
老父的一天
起早贪黑萝卜白菜
清晨6时许,肖崇阳就起床了。随便扒了两口前天晚上剩下的米饭,喝两口开水,62岁的老肖便将三轮车从屋里推到门口,车上有3个空煤气罐。
煤气站在城西的挂口村附近,有六七公里路,他要在气站8点开门时赶到,一来不耽误了客户用气,再者也想多跑两趟。“老肖,又这么早就出门啊。”“老肖,我家的气估计还能烧两顿饭,晚上你来把坛子拿回去啊。”老肖的脚蹬三轮车经过,引来一串招呼声。肖崇阳挨个点头回答,脸上挂着憨厚的笑。
在煤气站把几个罐子充满后,老肖立即骑上车掉头给客户送,一个上午,老肖送了两罐煤气,赚了20元钱。
中午12点多,老肖回到家,拿出药瓶子开始吃药,4种药分别治癫痫、关节炎、骨质增生和高血压,都是五六元一盒的最便宜药片。午饭是街上买的两个包子,晚饭是两碗米饭,一盘清炒白菜和几片泡萝卜。一块拳头大的腊肉挂在厨房灶台旁,这是春节后剩下的,老肖一直舍不得动,他想留给女儿晶晶在清明节放假回家时吃。
捡来掌上明珠
贫寒夫妻苦中有乐
晶晶是老肖的养女,也是他24年来最大的希望。10年前妻子去世后,晶晶更成为了他惟一的寄托。
1987年农历腊月24日,小年,晶晶初来这个世界,就被遗弃在孝感190医院。两周后,晶晶的养母将晶晶抱回了家。“那天我从棉纺厂下班回家,妻子正抱着晶晶,逗她玩,她在笑。”回忆起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老肖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意,似乎回到了当年。妻子祁春兰是个高中毕业生,由于身体有严重先天残疾无法生育,夫妻俩结婚几年一直未能如愿要上孩子。晶晶的出现,给这对贫寒夫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太爱这个孩子了,爱到恨不得时时刻刻把她捧在手掌心。虽然这个家穷得无法给女儿买奶粉,但晶晶如同路边一棵顽强的小草,靠着养父母一口一口喂下的米糊糊,一天天长大起来。
晶晶上小学后,老肖辞去了棉纺厂食堂的打杂工工作,开始自谋出路。先拉了四五年的板车,1995年后改作给人送煤气。
养母道出真相
坚强女儿不离不弃
无论家里生活如何艰辛,晶晶从养父母那里得到的庇护和宠爱,丝毫不少于其他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晶开始听到了邻居们的议论,甚至儿时的伙伴也嘲笑她,说她是爸爸妈妈从山沟里捡来的孩子。“妈妈,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不止一次,晶晶委屈地问妈妈这个问题。
孩子太小,祁春兰不敢告诉她真相。只能哄她,你就是妈妈的亲生女儿,然后牵着晶晶,去找那些孩子的父母评理。一次次,小姑娘都深信妈妈的话是真的。
真相在家里的一次重大变故后揭开。2001年5月,本有严重先天残疾的祁春兰没能抵抗住病魔,依依不舍地撒开了丈夫和养女的手,离他们而去。在去世的前几个月,祁春兰将女儿叫到床前,将事实说了出来:“你以前听到的那些议论,其实都是真的,你的确不是妈妈亲生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那么严肃、郑重。”晶晶回忆说,在经历了短暂的震惊后,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不管我是否您亲生的,我都是您的女儿!”
发奋的女儿
勤工俭学保送读博
努力学习,无疑是晶晶回报养父母的最好方式。只要熟悉肖崇阳的街坊,都知道她有个争气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三,她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并且获得了一个学生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奖励。“阳光、开朗,而且成绩优异。”是老师们对她一致的评价。
2005年8月,晶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大四那年,被保送本校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又被保送攻读该专业博士学位。
读本科时,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对晶晶绰绰有余,她说自己的开支是这样的:早、晚餐各1元,午餐两元,其他的就是买牙膏和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开支。虽然一身的衣服价值还不到300元,但博士生晶晶的穿着显得得体、大方,在她脸上灿烂的笑容里,无人看得出她曾经的身世背景。
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晶晶上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当过家教、卖过报纸和字典,还当过两年多的“摆车工”,每天中午和晚饭后,负责把3个宿舍楼前的几百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月可赚120元,再加上每年获得的奖学金,上大学后,她基本上不用再伸手向父亲要生活费了。
女儿的心愿
找到工作侍奉老父
女儿到武汉上大学后,老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
其实,在妻子去世几年后,老肖曾经考虑过再找一个老伴,一是为给自己找个伴,二是想找个人照顾女儿。“她怕自己走了后我没衣服穿,硬是在病床上抢着把这两件毛衣毛裤给织起来了。”说起亡妻,老肖哽咽了。
如今,除了扛煤气罐和吃饭,老肖生活中惟一的一点娱乐,便是每晚看一会新闻,一台2l英寸的老彩电,只能收到当地的一个地方台。上大学后,懂事的晶晶担心养父的身体,反复劝父亲再找个老伴,老肖却不愿意了。“女儿都这么大了,我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何必再找人跟着我受苦?”
为了看女儿一眼,老肖曾来华农找过女儿两次,一个人坐火车从孝感赶到武昌,再从武昌坐公汽赶到华农,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了学校,塞给女儿几百块钱,说会儿话,便又扭头往家里赶,每次父女俩见面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能影响她的学习。”老肖固执地认为。
每次给父亲打电话,肖晶晶都要跑到学校里的公用电话亭打,这样每次都能省下近一元钱,而她自己的手机话费,每月仅30元左右。现在,晶晶最大的心愿就是养父身体健康,自己博士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好好奉养养父。上次回家时,晶晶带回了内蒙古籍男朋友,但她告诉老肖,毕业后要让男朋友留在湖北,因为她要照顾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