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将更有效的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从而真正实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原则,研究
随着学院的不断壮大和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我校对公共外语教学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改革,从最初的基础培养逐渐转化成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仅靠第一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构建第二课堂来弥补这一不足。
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英语第二课堂就是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它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课堂英语教学有效的补充。英语课外活动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课外活动一样,都是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像英语这样的基础学科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相对减少,增加了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前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英语兴趣培养型和英语方法引导型课堂。学生仅靠教科书和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操练远远满足不了同学们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需要。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有效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 灵活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课外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有关英语的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娱乐性英文歌曲比赛、英文话剧比赛;学术性英语各类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英语辩论赛;专业性的商务英语谈判大赛、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咖啡厅情景实训、英语FLASH或PPT展示大赛;综合性的英语角、英语游园会、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报刊创作大赛等等。而有些高职院校往往只注意到活动形式的灵活多变,而忽视了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其实都是服务于我们的英语教学要求和目的的,应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
在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首先要遵循“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二是面向特殊层次同学,考虑学生的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实际,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因此,英语第二课堂同样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分层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系统地、不间断地给予学生各种指导,在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总结经验,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参与活动,而是在整个活动的准备、参与、总结的过程中真正受益。这才是我们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真正目的。因此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应当服务于系统科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2.2 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由于英语课外活动没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项目众多、形式活泼,其持续性比较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良好的英语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同时也要能够具备可分阶段操作的因素。如许多高校举办的英语文化艺术节活动是一种在集中一段时间内连续举办一系列英语课外活动,从而成为一项某种英语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它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激发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提升空间。这样的活动形式已经越来越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效果显著。这种系列活动就是典型的阶段性的大型英语文化活动项目。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在于教师指导学生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持续锻炼,以量变达到质变。英语课外活动同样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达到英语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2.2.1 通过举办英语角,英文电影展播、英文话剧社、外语文学社等可持续性的社团组织活动就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长时间的关注和投入自己的学习精力,达到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2.2.2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课程或者系列讲座等形式。尤其是面向竞赛学生,培训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生语言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没有持续性活动的日积月累就不可能有阶段性活动的显著成果;同样,没有阶段性活动的平台展示,持续性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充分调动,其能力也无法充分展示。
因此,老师在计划安排英语第二课堂时,就要注意各种形式的活动的持续性和阶段性要结合进行,不能顾此失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 开放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英语第二课堂较英语课堂教学更接近于现实,富有新鲜的气息。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它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我们常说要“走出去,引进来”。所谓“走出去”的战略,就是要指导学生立足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在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门,积极与同类性质的社团组织或兄弟学校组织进行有效交流,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和竞赛,增长阅历、丰富经验。而“请进来”则是积极邀请校内外各种专业的教师或社会上各类知名人士为校内学生开设讲座、举办各种校际活动或英语比赛等。
2.4 趣味性和学术性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提高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教师的难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时,应该注意趣味性和学术性两点的结合,不仅要使各种活动充满趣味性,同时又能与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相关联。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学任务注重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例如鼓励学生表演英文话剧,欣赏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等等娱乐性较浓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并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5 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较本科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来说更侧重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因此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项目时,我们应该更侧重于开展各种实践性的课外活动。
2.6 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有些高职院校往往只为了在国家级、省级等比赛中获得名次,只在极小的范围内培养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实际上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外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将会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第二课堂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将学生的兴趣分门别类,真正将因材施教用到实处,不仅将学生的兴趣深化,更将学生的能力以自主的方式提高,告别被动学习。科学构建外语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并最终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能够获得自己喜爱的工作,从而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便是开展本课题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小娟.第二课堂,让英语学习更加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刘朝霞.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原则,研究
随着学院的不断壮大和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我校对公共外语教学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改革,从最初的基础培养逐渐转化成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仅靠第一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构建第二课堂来弥补这一不足。
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英语第二课堂就是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它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课堂英语教学有效的补充。英语课外活动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课外活动一样,都是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像英语这样的基础学科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相对减少,增加了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前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英语兴趣培养型和英语方法引导型课堂。学生仅靠教科书和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操练远远满足不了同学们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需要。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有效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 灵活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课外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有关英语的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娱乐性英文歌曲比赛、英文话剧比赛;学术性英语各类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英语辩论赛;专业性的商务英语谈判大赛、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咖啡厅情景实训、英语FLASH或PPT展示大赛;综合性的英语角、英语游园会、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报刊创作大赛等等。而有些高职院校往往只注意到活动形式的灵活多变,而忽视了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其实都是服务于我们的英语教学要求和目的的,应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
在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首先要遵循“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二是面向特殊层次同学,考虑学生的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实际,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因此,英语第二课堂同样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分层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系统地、不间断地给予学生各种指导,在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总结经验,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参与活动,而是在整个活动的准备、参与、总结的过程中真正受益。这才是我们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真正目的。因此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应当服务于系统科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2.2 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
由于英语课外活动没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项目众多、形式活泼,其持续性比较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良好的英语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同时也要能够具备可分阶段操作的因素。如许多高校举办的英语文化艺术节活动是一种在集中一段时间内连续举办一系列英语课外活动,从而成为一项某种英语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它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激发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提升空间。这样的活动形式已经越来越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效果显著。这种系列活动就是典型的阶段性的大型英语文化活动项目。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在于教师指导学生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持续锻炼,以量变达到质变。英语课外活动同样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达到英语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2.2.1 通过举办英语角,英文电影展播、英文话剧社、外语文学社等可持续性的社团组织活动就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长时间的关注和投入自己的学习精力,达到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2.2.2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课程或者系列讲座等形式。尤其是面向竞赛学生,培训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生语言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没有持续性活动的日积月累就不可能有阶段性活动的显著成果;同样,没有阶段性活动的平台展示,持续性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充分调动,其能力也无法充分展示。
因此,老师在计划安排英语第二课堂时,就要注意各种形式的活动的持续性和阶段性要结合进行,不能顾此失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 开放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英语第二课堂较英语课堂教学更接近于现实,富有新鲜的气息。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它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我们常说要“走出去,引进来”。所谓“走出去”的战略,就是要指导学生立足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在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门,积极与同类性质的社团组织或兄弟学校组织进行有效交流,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和竞赛,增长阅历、丰富经验。而“请进来”则是积极邀请校内外各种专业的教师或社会上各类知名人士为校内学生开设讲座、举办各种校际活动或英语比赛等。
2.4 趣味性和学术性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提高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教师的难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时,应该注意趣味性和学术性两点的结合,不仅要使各种活动充满趣味性,同时又能与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相关联。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学任务注重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例如鼓励学生表演英文话剧,欣赏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等等娱乐性较浓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并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培养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5 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较本科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来说更侧重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因此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项目时,我们应该更侧重于开展各种实践性的课外活动。
2.6 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有些高职院校往往只为了在国家级、省级等比赛中获得名次,只在极小的范围内培养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实际上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外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将会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第二课堂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将学生的兴趣分门别类,真正将因材施教用到实处,不仅将学生的兴趣深化,更将学生的能力以自主的方式提高,告别被动学习。科学构建外语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并最终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能够获得自己喜爱的工作,从而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便是开展本课题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小娟.第二课堂,让英语学习更加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刘朝霞.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