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蒜价格暴涨,甚至贵过猪肉。针对近期媒体关注的三七等中药材、大蒜、绿豆等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将继续加强价格异常波动相关商品的监测预警,抑制个别品种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严厉打击借干旱、低温、暴雨等异常天气因素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CPI同比涨幅2.8%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已经发生通胀,央行是否应该加息,股市、楼市下步如何走,特别是CPI同比涨幅2.8%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专家、百姓以及国家职能部门都在找寻、议论、探讨、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对于蔬菜价格上涨特别是蒜价等个别品种暴涨是推高物价的罪魁,大家意见基本一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5.9%,其中4月份蔬菜价格平均走高24.9%,蔬菜对物价总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90%。部分蔬菜品种价格翻了几番,尤其大蒜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包括一些专家在内,呼吁加强监管、降低蔬菜价格特别是大蒜价格的呼声此起彼伏。国家发改委也开始调查部分蔬菜价格畸形涨价的缘由。说实在,蔬菜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普通百姓感受最为直接。只从去年底罕见寒潮以来,蔬菜价格攀升到高位后,就一直没有下来。大蒜价格只从攀升到每市斤4元以后,已经连续15个月在高位运行并且还在不断走高。由此带动辣椒、大葱等蔬菜价格也出现走高情况。现在到市场上,一元以下的蔬菜很难见到。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对蔬菜价格上涨助推通胀不必惊慌,不必害怕和担忧。这轮持续较久的蔬菜价格上涨与去年以来我国自然气候异常,自然灾害不断有关,从去年底寒潮以来,我国又先后出现了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罕见倒春寒以及正在发生的南方罕见暴雨洪水。只要灾害过去、气候正常,蔬菜生产、运输就会立即恢复正常,供给就会增加,价格自然就会下来其二,蔬菜在中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是透明度最大的东西,价格高的讯息会及时、顺畅地传到种植者那里,生产就会迅速增加,价格很快就会下来。其三,蔬菜作为农副产品,一直以来价格与工业品相比较处于过低状态,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蔬菜价格适度上涨不但能够调动种植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需要做好的是以维护种植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为出发点,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中间商囤积居奇、垄断市场和价格,使得市场机制失灵,不但使得种植者得不到利益,而且也坑害市民,扰乱市场。保证市场透明,信息畅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利润,这是政府应该做好的。这几天,笔者到市场调查发现,一些蔬菜价格已经出现下降迹象,虽然大蒜陈蒜价格依然很高,但是新蒜只有2元左右一市斤。畸高蒜价已经很难梃下去,大蒜投机商正在面临巨大风险大蒜价格正在快速走向崩盘。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真是由蔬菜价格推高的通胀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件“幸事”。
真正可怕的是,高房价引发的通胀预期恐慌,国家大宗商品涨价的输八型通胀。水电气煤等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通胀的助推作用。这些商品市场化程度非常低,垄断性经营严重,一旦涨价就不会再下来,是一个只会涨不会跌的商品。这谁不害怕呀?这才是通胀的大敌,这才是防通胀的重点切不可转移防通胀的注意力,更不要把防通胀的注意力引导到不利于农民利益的方向上。
所长助理能代表发改委谈房产税吗?
牛 刀
一家很小的财经报,有可能是为了猎奇,发了一篇报道,冠上一个标题,称:发改委称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发改委一个小小的所长助理,居然如此张狂。居然代表发改委?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这个所长助理的名头,是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这个助理行使的是什么职权,做的是什么研究,有什么成果,我们姑且不论。单就是房产税这个问题,他有权代表发改委发言吗?肯定没有。首先不在他的职权范围,其次,他的职位太低,第三,也根本不是他能表态的。
试想,一个所长助理,有什么权利代表发改委表态,说什么“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三年内究竟开不开征房产税,也不是发改委所能作主的,这个税收如果开征,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那么,一个发改委的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为什么会如此表述,分析起来,三个原因:
一是吏治不严。政府号令如山,中国市场对政府信息反应一向极为敏感,所以,政府官员中出卖信息的绝不少见;还有一些官员无视中国基本民生,违背职业的神圣宗旨,充当利益集团的吹鼓手,一有风吹草动,总是站出来代表这个部那个委散布虚假信息,欺骗全国民众。就房地产来说,这个风气在住建部尤其严重,败坏了政风。事后一查,其代表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部什么委,而是个人的一己之见。
二是媒体不实。新闻有没有价值,报纸有没有影响,不在乎有没有噱头,而在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某官员就是某官员,不能把所有的官员的言论,都当作某部委的信息发布。你这个所长助理,应该没有这个胆量代表发改委,这样的观点发布出来既不真实,也不客观,更没有权威。
三是朝令夕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往往执行不了多久。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政府也往往是今天很严肃地出台政策,明天就作出修改,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采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让市场和公众无所适从。而且,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现在的市场在对待政策方面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往往不一样,最后是县官不如现管,结局就是信息混乱,
因此,规范政府信息发布的当务之急,是应该确保每一项政策的出台的严肃性。政策就是政策,在规定的时限内是不能轻易改动的,更不能以各种名义180度大转弯。
对“人造生命”恐慌是杞人忧天
刘 东
美国私立研究所克莱格·凡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5月20日宣布,他们已首次创造了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人造细胞。人类的生物技术向人造生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这种人造细胞被称为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的可以自我复制的生物!
如何评估它的意义呢?在科学上,无疑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但有人把这个突破说成是“可以颠覆人类长久以来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其深远意义堪比伽利略、哥伦布、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先贤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就有些过了。
这个已成功制造出全球首个“合成细胞”,实际上并不是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不是创造生命,而仅仅是创造了生命的新形态,依然没有摆脱基因重组的范畴。
另一方面,这一新技术成果遭遇的指责,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宗教信仰人士,以及那些仅有人文素养而缺乏科学素养的人们的一种杞人忧天。
这种新技术其实进一步证明上帝造人的虚妄,所以引起那些基督教信徒们的恐慌,因为他们的上帝正自哥白尼以来不断地被驱逐,被边缘化。
基因合成本身其实并没有违背自然规律。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进行精子和卵子合成的时候,就是在进行细胞合成,只不过这一方式比较单一而已。而人类掌握这一技术之后,就可能产生更复杂,更频繁 的合成,更大范围的基因重组。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也需要基因的重组,不过其重组是非常缓慢和偶然的,甚至需要几代几十代的自然选择才发生基目突变。这种突变的本质就是一种基因在环境压力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的重组。
人类通过实验室导致的基因重组一旦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就变得非常容易,重组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这将大大提高生物进化的速度,以前可能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进化历史,现在只要几分钟!这不过是提高了进化的效率。这有什么错误呢?这有什么值得恐慌的呢?
事实上,人类基因工程的每一次进展,从试管婴儿到多莉羊。到转基因食品进入餐桌,就不断受到一些恐慌性的抨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按部就班地向前迈进,当这些发展带来实际好处之后,就很快让那些杞人忧天的担心都销声匿迹。
当然,避免基因技术被滥用,被用于军事目的,被用于邪恶的意图,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但怎么避免这一危险,关键就在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减少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扭曲,各种社会行为的约束更清晰有力。
小测试,如果你对人造生命感到恐慌,请先反思一下,你有没有阅读过《科学》(中国有一个中文版本)杂志,你是否阅读过超过5本科普书籍,另外,你是否在中国文理分科教育中,恰好选择了文科?如果回答是,那么,恭喜你,你的担心就是杞人忧天型,建议以后多点科学素养,多点科学精神,要知道你使用的电脑、信息技术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也不妨多去方舟子的博客接受科学常识的启蒙,别为自己的蒙昧感到害羞或者为我的指责恼羞成怒。
中国,会是一个好“买家”吗?
张 琼
当冰岛火山灰在欧洲上空漫延的时候,我们似乎有些担心欧洲的蔚蓝天空从此失去了阳光灿烂的吸引。
希腊以及南欧各国的债务危机令欧洲上空更是阴霾加重,浓云密布,不仅令全球股市大跌(当然中国也是不能幸免),而且令欧元和英镑持续走软。
也许,现在不是一个去欧洲旅游的好时节(如果不考虑欧元贬值的吸引力),不过,或许不是一个坏的时机考虑投资。
就好比消费者很难抗拒那些有号召力的大牌名字(入眷以来,Louis Vuitton已一口气在上海新开了两家旗舰店,开幕晚宴在陆家嘴绿地硬生生搭出的一个巨大半球型场地里上演,360°全屏幕演绎,Park Hytt晚宴服务,朗朗钢琴表演。而Dior也不甘落后,在新外滩上演一场类似的视觉盛宴,对中国蓬勃增长的消费者的品牌灌输,这些大牌们永远是不遗余力奇招百出的),对于手握大把现金的主权基金来讲,这个规律(或游戏规则)也不出其右。卡塔尔主权基金在欧洲的不太明朗的空气中依然大手笔地收购了伦敦的Harrods百货,这个历史悠久的百货公司也算得上伦敦的地标之一了,去年夏天,我在伦敦时也不可避免地去逛了一下,虽然不到十分钟就出来了,因为略显陈旧的奢华装修使你感觉像是土财主的销金地,而不是令人充满新奇和灵感的时尚风向标。卡塔尔基金放言将投入巨资对Harrods进行装修改造,并有计划在亚洲开设分店,也许上海会成为他们首选的地点之一。财大气粗的主权基金当然有理由和信心做出激进的计划,不过,任何闪闪发亮的东西并不保证可以给予好的回报。
从全球来看,主权财富基金已投资(或拥有)了3.5万亿美金的资产,大部分属于拥有富足石油和天然气的阿布扎比、科威特和挪威。中国的主权基金或国有企业(他们的钱理论上也是属于国家属于全民的)也早就加入这个大军在全世界范围寻找收购或投资的目标,不过,与几年前的树大招风相比,现在中国人变得聪明了,他们没有像中东的石油美元一样大胃口不断买入像Harrods,Aston Martion.大众这样的大牌,但是他们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到非洲,从东南亚到北美洲,重点关注自然能源,电信等领域,通过项目合作渗透到股权,胃口一样不小。
我们有一些LP是国有大集团,最近开个董事会大家时间排到一起不容易,不是这个去了澳大利亚,就是那个去了非洲。这几年,不少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挣了不少钱,走出国门全球布局也是个正确的战略。不过走出了政府保护的势力范围,缺少了垄断优势的国有企业能否真的长袖善舞,倒也是真正能考验他们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就像主权基金可以将那些金字招牌收入囊中,但能否让金字招牌不倒并且重新焕发青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个叫Nauru的太平洋上的小小岛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但现在却面临着没有希望的未来,由于大规模海外投资都不太成功,比如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夏威夷岛上的豪华房地产。这个小小岛国的经济正在被写进世界不成功管理的案例库中。
金融海啸又来了?
陶 冬
希腊没有被债权人追债,对冲基金反而先被银行追债了。欧洲债务危机恶化,欧元暴跌,风险意识增强,LIBOR,抽升,银行/投资银行提高抵押标准,对冲基金被迫平仓降杠杆。这是近日市场大幅波动的真正因素。
金融资产价格的暴跌,勾起人们对金融海啸的回忆。第=波海啸是否很快会掩至?笔者认为不会。
由于欧洲领袖的推诿和无能,个别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为欧元危机,市场对欧元的结构性缺陷更加挑剔,对其前景更加悲观。汇率大幅波动,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失衡。当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汇率体系乱象丛生时。垒球金融市场及经济复苏的确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出现“黑天鹅”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导致市场恐慌性抛售的风险不容忽视。
何况南欧国家的确面临庞大的债务问题。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三国的国债规模大约为1.3万亿美元,是当年次级按揭贷款规模的一倍,触发海啸的诱因是明显存在着。而且,市场对欧元走势观点之一致,洁空欧元之方便,比起危机前的次贷资产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次贷不过是一场危机的导火索,真正将个别金融资产的问题演变成百年一遇金融海啸的,是盘根错节的衍生产品和金融机构超高的借贷杠杆。这些因素在两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大致已经被引爆了。换言之。诱发大爆炸的火星又出现了,但是火药库则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少了衍生产品和超高杠杆,危机的扩散程度和范围便与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可同日而语。
笔者对“欧猪国家”的减债努力并不看好,对欧元的长远前景也不看好,但是认为目前市场对欧洲的短期前景过度悲观。欧盟5月10日宣布的7500亿欧元拯救计划,已经为“欧猪”的发债融资包了底。7500亿美元相当于西、葡和希三国GDP的60%,三国总债务的77%,而且发债利率以欧盟信用评级为准。笔者相信西葡希今年债务违约的机会颇低。它们有无能力及决心去解决财政上长期入不敷出的问题依然是未知数,不过这是起码三年以后的难题。
至于市场关于欧洲经济陷入两次探底的恐惧,笔者认为也有夸张的成份。受财政紧缩的影响,西葡希的经济增长在今后几年估计会收缩。不过欧洲核心经济德国、法国的增长却非常强劲,弱欧元可能进一步提高德国出口的竞争力。德国一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西葡希三国总和的一倍。将 债务国家在市场上的破坏能量照搬到实体经济这种分析方法并不合适。
笔者认为,经济复苏与市场动荡,是夸年全球经济中两条并行的主线,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制造出新的波折,甚至恐慌,欧元仍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过由此触发新一轮金融海啸的可能不大。欧洲的总体债务(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占GDP的220%,低过美国的270%,英国的300%和日本的363%,问题出在债务分布上。以欧洲领袖最近所表选出的态度,资金的北水南调已经成型,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欧洲央行也罕见地为欧猪的财政作出背书,不分评级地接受欧洲主权债券作为抵押,这与美国联储平息雷曼倒闭后的市场恐慌时的做法如出一辙,而且欧洲货币当局显示出它容忍欧元有序贬值的立场。笔者相信欧洲的短期震荡未了,不过不至于带来一场新的全球性的灾难。不过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小心,尤其需要特别留意欧洲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程度及资金市场会否出现断流。
借的比挣的还多日本人怎样面对政府破产危机
萨 苏
从今年开始,日本有孩子的家庭,无论收入如何,每个月可以从政府获得每个孩子一万到两万日元的补贴。这是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一系列竞选承诺中率先做到的条款之一。然而,如果抬头向前看,无论是行政改革,还是高速路零收费,日本民主党政府要头疼的事情还很多。
收入只有37万亿日元,借债却高达44万亿日元,借的比挣的还多,这就是2010年度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2006年,日本夕张市市政府因为无法还债宣布破产,打开了一个日本政坛的潘多拉盒子。如今,日本国家政府,也面临着类似的危险。
然而,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并来因此发生什么变化。物价基本保持平稳,马照跑,舞照跳,对于政府是否会破产,日本国民抱着“麻禾不仁”的态度。
如果日本政府破产,不但日本国民手中的政府债券会贬得一钱不值,而且日本贫民所依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日本老人的经济来源社会养老金制度也会因而崩溃,日本人为何对这样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加在意呢?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大体有三个原因。首先,日本国民已经屡经“狼来了”的恐慌,对政府摆脱危机的能力多已不抱期望。
日本政府可能破产的消息可以上溯到小泉纯一郎时代。小泉改革无疾而终,不得不依靠大举借债维持收支平衡,这位梳着狮子头的首相任期内日本政府债务大增,被称为“平成借债王”。这个烂摊子让其后的历届日本政府为之头痛不已,也曾在日本舆论界引发激烈批评。巨额国债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大负担,也成为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取得政权的重要因素。
然而,“忧国忧民”的日本普通人却发现,被寄予犀望的日本民主党政府。也不得不靠大规模借债维持生存。这让日本民众感到失望,也对依靠某个政府摆脱债务危机的能力不抱太大期待。
既然无法可解,一部分民众对这一问题自然产生淡漠的态度,
其次,日本民主党政府上台以后,虽然债务不断增加,在巨额财政预算的刺激下。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若干复苏希望的迹象。比如,扩大和鼓励中国等国家富裕阶层来日旅游,开展与中国等国配套的经济合作,已经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效果。这又让民众的注意力离开国债和政府破产的话题,转而注视日本经济的全面走向。
最后,今天日本的经济,早已不单纯依靠国内的收入,其遍布全球的市场和投资,才是其真正的经济命脉。因此,日本政府有可能破产的消息,和丰田汽车在美国发生信任危机相比。其引起的波澜自然也完全不同。
用日本政府如果破产了怎么办问街头的日本人,要么得到异样的目光,似乎老萨是在没事找事,要么得到无奈的答复:“现在日本政府不是还没破产嘛。”自我宣传。
比一比,奥巴马乔布斯谁厉害?
娄向鹏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9日出席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大学毕业典礼时说,电子产品使信息传播便捷,但对教育而言不一定是好事。苹果音乐播放器iPod、电子游戏机xbox等媒介产品多少会让学生分心。
他认为。眼下美国大学生面临巨大挑战。经济衰退让就业成为难题,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丰富却不一定揭示真相。奥巴马说,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练就“慧眼”、甄别真伪善恶。发现真理,
奥巴马的苦口婆心简直像中国的学生家长,但是,奥巴马和乔布斯到底谁的力量更大一些呢?我想应该是乔布斯、比尔·盖茨们。奥巴马虽然说实话,道理也没错,但代表不了社会趋势,无法改变社会行进的脚步,而乔布斯、比尔·盖茨们正是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因此,美国总统的话也是说了白说。
奥巴马说:“我不会玩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使得信息传播成为一种消遣的手段、解问的法子、娱乐的形式,而非锻炼能力的方法和挣脱牢笼的工具。”
看来奥巴马看到了当代社会的特征,却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无处不在,娱乐无处不在”已成社会趋势,已经不可改变
同时,他不会玩这些东西,说明他对社会的认知已经开始产生隔膜和距离。
有人创造趋势,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之类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习惯(这里我并不是说他们先知先觉,他们对趋势也是在开拓前进中逐渐感悟到的);比如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把握了消费升级关键期,完全是本土企业从无到有地开创出了全新的电动自行车市场。
有人把握趋势。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纵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后认识到改革开放,让中国强大起来才是硬道理;比如我国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准确抓住全球低碳环保的趋势,已经在某些方面跑在世界的最前面。
有人追赶趋势。比如,越南在我国之后追赶世界搞“革新开放”;比如印度有可能成为后来居上的最强大的软件王国。
还有的人在趋势面前落伍了柯达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可是他想延长胶卷市场的寿命,结果失去了在数码相机市场的地位。北朝鲜固守僵硬的经济体制不改革,结果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国家是有形的,社会是无形的,奥巴马管得了国家,管不了社会。社会的前进方向是不以某个人和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就算奥巴马也不行。因此,凡成大事者,都是创造、发现或者暗舍社会大趋势。无论搞经济还是搞政治,都是如此。
我想强调。奥巴马告诫大学生不要迷恋电子产品,鼓励毕业生在困境中不言放弃,我完全赞同,单就某个学生来讲,也许是有用的,但是就整体来说,奥巴马的话可能扛不住iPod和xbox的诱惑。作为总统的奥巴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内容、规则和方式,人类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同时,作为创造人类生活方式的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之类,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尽量规避负面影响,为全球企业树立文明消费健康消费的典范
乔布斯的又一款新玩意儿iPad(一种苹果平板电脑)出来了,那不是产品,简直就是艺术品、收藏品,又令全球人着迷,想买买不到,专卖店都限量;营销至此,产品已成了神话。奥巴马对此有什么招儿吗?
中国能学莫斯科房价降60%吗?
朱大鸣
由于欧罗斯政府加大住房供应,打击开发商捂盘等行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需求大幅下滑,莫斯科房价一年内下跌了近60%。
中国连续几个月来对房地产步步逼近,严厉打压。但最近一段时间,高层意识到宏观调控可能矫枉过正,本来是一剂败火药,现在已经变成一剂泻药。在主权债危机的冲击下。美元快步向着90美元关口冲,全球股市一泻千里,中国A股泻的更狠,一路直奔2500点;楼市房价没动,但成交量比2008年地量还要惨。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开始调整了一味穷追猛打的手段,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乐观地看待短期房地产市场了,信贷冲动和资产价格上涨成为人们心头大患。而且,随着管理层的又挤又压的两手揉动,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吸附流动性的作用失灵,储蓄池被破坏,资本纷纷奔袭资源类和农产品类基础产业,进一步带动下游物价上涨。从资本市场跑出来的资奉,首先不是去银行,也是奔着这些产业而来的。这就为刺激政策带来不小阻力,但总的来看,过剩是基本事实上。因此,政策应当将着力点落实在此处。
资本没办法进入垄断市场竞争,只好跑到其他地方去瞎搞。有位网友留言说,面粉卖得比面包贵,面粉不降价却逼着做面包的降价,这可能吗?高房价的大多数利润都进了地方政府的腰包,调控政策没有一条是针对政府的,房价怎么降得下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搞乱了国家经济,多数老百姓想用来买房的钱越贬越少,因为股市在大幅缩水,物价上涨,大蒜、绿豆、黑米、蔬菜的价格都翻多少番了?!是的,我们将资本都逼出股市楼市,实体经济能够受得了吗?
如果更细心我们会发现,二套房首付50%,三套房停贷。还时不时拿法理上站不住脚的物业税和房地产税以及消费税来震慑市场,似乎在市场化十几年后,重回到计划时代。但事实上,房地产市场过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度,市场化还不充分,政府卡住地皮子使得供需矛盾失衡,从而又被投机者抓住,使劲恶炒,归根结底还是供给太少。
也有人羡幕莫斯科房价一年降了60%,据说普京一句话将房价降下来了,采取行政手段主要有两条,一是增加廉租房,二是严查垄断和腐败。事实上,我们也采取过这些措施,但从根本上说不能解决增加物品的作用,在我国和俄罗斯全然不同的国情面前,显然是难以奏效的。不要老看别人怎样,要看自己和他们处于的阶段一样与否。阶段不一样。采取的措施显然不一样。
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中国和其他泡沫国家的不同,可能就会更清晰的看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大,正如某高官担心会还涨二十年。当年日本是已经过了城市化,我们现在是刚刚渐入佳境,不要老拿城市化甚至后城市化的国家和中国比,中国农村人口多,很多人都要转移到城市,如果取消了户籍管理政策,房地产的繁荣可能还会延续10年左右。就连日本专家都能看出中日的差异,但我们的一些人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深究更深的社会背景。
我们希望宏观调控更多地着眼于市场调控,不要太多的政治色彩,那是难以增加面包的。
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CPI同比涨幅2.8%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已经发生通胀,央行是否应该加息,股市、楼市下步如何走,特别是CPI同比涨幅2.8%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专家、百姓以及国家职能部门都在找寻、议论、探讨、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对于蔬菜价格上涨特别是蒜价等个别品种暴涨是推高物价的罪魁,大家意见基本一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5.9%,其中4月份蔬菜价格平均走高24.9%,蔬菜对物价总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90%。部分蔬菜品种价格翻了几番,尤其大蒜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包括一些专家在内,呼吁加强监管、降低蔬菜价格特别是大蒜价格的呼声此起彼伏。国家发改委也开始调查部分蔬菜价格畸形涨价的缘由。说实在,蔬菜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普通百姓感受最为直接。只从去年底罕见寒潮以来,蔬菜价格攀升到高位后,就一直没有下来。大蒜价格只从攀升到每市斤4元以后,已经连续15个月在高位运行并且还在不断走高。由此带动辣椒、大葱等蔬菜价格也出现走高情况。现在到市场上,一元以下的蔬菜很难见到。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对蔬菜价格上涨助推通胀不必惊慌,不必害怕和担忧。这轮持续较久的蔬菜价格上涨与去年以来我国自然气候异常,自然灾害不断有关,从去年底寒潮以来,我国又先后出现了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罕见倒春寒以及正在发生的南方罕见暴雨洪水。只要灾害过去、气候正常,蔬菜生产、运输就会立即恢复正常,供给就会增加,价格自然就会下来其二,蔬菜在中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是透明度最大的东西,价格高的讯息会及时、顺畅地传到种植者那里,生产就会迅速增加,价格很快就会下来。其三,蔬菜作为农副产品,一直以来价格与工业品相比较处于过低状态,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蔬菜价格适度上涨不但能够调动种植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需要做好的是以维护种植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为出发点,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中间商囤积居奇、垄断市场和价格,使得市场机制失灵,不但使得种植者得不到利益,而且也坑害市民,扰乱市场。保证市场透明,信息畅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利润,这是政府应该做好的。这几天,笔者到市场调查发现,一些蔬菜价格已经出现下降迹象,虽然大蒜陈蒜价格依然很高,但是新蒜只有2元左右一市斤。畸高蒜价已经很难梃下去,大蒜投机商正在面临巨大风险大蒜价格正在快速走向崩盘。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真是由蔬菜价格推高的通胀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件“幸事”。
真正可怕的是,高房价引发的通胀预期恐慌,国家大宗商品涨价的输八型通胀。水电气煤等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通胀的助推作用。这些商品市场化程度非常低,垄断性经营严重,一旦涨价就不会再下来,是一个只会涨不会跌的商品。这谁不害怕呀?这才是通胀的大敌,这才是防通胀的重点切不可转移防通胀的注意力,更不要把防通胀的注意力引导到不利于农民利益的方向上。
所长助理能代表发改委谈房产税吗?
牛 刀
一家很小的财经报,有可能是为了猎奇,发了一篇报道,冠上一个标题,称:发改委称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发改委一个小小的所长助理,居然如此张狂。居然代表发改委?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这个所长助理的名头,是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这个助理行使的是什么职权,做的是什么研究,有什么成果,我们姑且不论。单就是房产税这个问题,他有权代表发改委发言吗?肯定没有。首先不在他的职权范围,其次,他的职位太低,第三,也根本不是他能表态的。
试想,一个所长助理,有什么权利代表发改委表态,说什么“三年内免谈房产税,短期不会出台新政”?三年内究竟开不开征房产税,也不是发改委所能作主的,这个税收如果开征,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那么,一个发改委的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为什么会如此表述,分析起来,三个原因:
一是吏治不严。政府号令如山,中国市场对政府信息反应一向极为敏感,所以,政府官员中出卖信息的绝不少见;还有一些官员无视中国基本民生,违背职业的神圣宗旨,充当利益集团的吹鼓手,一有风吹草动,总是站出来代表这个部那个委散布虚假信息,欺骗全国民众。就房地产来说,这个风气在住建部尤其严重,败坏了政风。事后一查,其代表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部什么委,而是个人的一己之见。
二是媒体不实。新闻有没有价值,报纸有没有影响,不在乎有没有噱头,而在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某官员就是某官员,不能把所有的官员的言论,都当作某部委的信息发布。你这个所长助理,应该没有这个胆量代表发改委,这样的观点发布出来既不真实,也不客观,更没有权威。
三是朝令夕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往往执行不了多久。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政府也往往是今天很严肃地出台政策,明天就作出修改,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采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让市场和公众无所适从。而且,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现在的市场在对待政策方面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往往不一样,最后是县官不如现管,结局就是信息混乱,
因此,规范政府信息发布的当务之急,是应该确保每一项政策的出台的严肃性。政策就是政策,在规定的时限内是不能轻易改动的,更不能以各种名义180度大转弯。
对“人造生命”恐慌是杞人忧天
刘 东
美国私立研究所克莱格·凡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5月20日宣布,他们已首次创造了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人造细胞。人类的生物技术向人造生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这种人造细胞被称为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的可以自我复制的生物!
如何评估它的意义呢?在科学上,无疑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但有人把这个突破说成是“可以颠覆人类长久以来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其深远意义堪比伽利略、哥伦布、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先贤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就有些过了。
这个已成功制造出全球首个“合成细胞”,实际上并不是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不是创造生命,而仅仅是创造了生命的新形态,依然没有摆脱基因重组的范畴。
另一方面,这一新技术成果遭遇的指责,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宗教信仰人士,以及那些仅有人文素养而缺乏科学素养的人们的一种杞人忧天。
这种新技术其实进一步证明上帝造人的虚妄,所以引起那些基督教信徒们的恐慌,因为他们的上帝正自哥白尼以来不断地被驱逐,被边缘化。
基因合成本身其实并没有违背自然规律。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进行精子和卵子合成的时候,就是在进行细胞合成,只不过这一方式比较单一而已。而人类掌握这一技术之后,就可能产生更复杂,更频繁 的合成,更大范围的基因重组。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也需要基因的重组,不过其重组是非常缓慢和偶然的,甚至需要几代几十代的自然选择才发生基目突变。这种突变的本质就是一种基因在环境压力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的重组。
人类通过实验室导致的基因重组一旦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就变得非常容易,重组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这将大大提高生物进化的速度,以前可能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进化历史,现在只要几分钟!这不过是提高了进化的效率。这有什么错误呢?这有什么值得恐慌的呢?
事实上,人类基因工程的每一次进展,从试管婴儿到多莉羊。到转基因食品进入餐桌,就不断受到一些恐慌性的抨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按部就班地向前迈进,当这些发展带来实际好处之后,就很快让那些杞人忧天的担心都销声匿迹。
当然,避免基因技术被滥用,被用于军事目的,被用于邪恶的意图,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但怎么避免这一危险,关键就在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减少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扭曲,各种社会行为的约束更清晰有力。
小测试,如果你对人造生命感到恐慌,请先反思一下,你有没有阅读过《科学》(中国有一个中文版本)杂志,你是否阅读过超过5本科普书籍,另外,你是否在中国文理分科教育中,恰好选择了文科?如果回答是,那么,恭喜你,你的担心就是杞人忧天型,建议以后多点科学素养,多点科学精神,要知道你使用的电脑、信息技术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也不妨多去方舟子的博客接受科学常识的启蒙,别为自己的蒙昧感到害羞或者为我的指责恼羞成怒。
中国,会是一个好“买家”吗?
张 琼
当冰岛火山灰在欧洲上空漫延的时候,我们似乎有些担心欧洲的蔚蓝天空从此失去了阳光灿烂的吸引。
希腊以及南欧各国的债务危机令欧洲上空更是阴霾加重,浓云密布,不仅令全球股市大跌(当然中国也是不能幸免),而且令欧元和英镑持续走软。
也许,现在不是一个去欧洲旅游的好时节(如果不考虑欧元贬值的吸引力),不过,或许不是一个坏的时机考虑投资。
就好比消费者很难抗拒那些有号召力的大牌名字(入眷以来,Louis Vuitton已一口气在上海新开了两家旗舰店,开幕晚宴在陆家嘴绿地硬生生搭出的一个巨大半球型场地里上演,360°全屏幕演绎,Park Hytt晚宴服务,朗朗钢琴表演。而Dior也不甘落后,在新外滩上演一场类似的视觉盛宴,对中国蓬勃增长的消费者的品牌灌输,这些大牌们永远是不遗余力奇招百出的),对于手握大把现金的主权基金来讲,这个规律(或游戏规则)也不出其右。卡塔尔主权基金在欧洲的不太明朗的空气中依然大手笔地收购了伦敦的Harrods百货,这个历史悠久的百货公司也算得上伦敦的地标之一了,去年夏天,我在伦敦时也不可避免地去逛了一下,虽然不到十分钟就出来了,因为略显陈旧的奢华装修使你感觉像是土财主的销金地,而不是令人充满新奇和灵感的时尚风向标。卡塔尔基金放言将投入巨资对Harrods进行装修改造,并有计划在亚洲开设分店,也许上海会成为他们首选的地点之一。财大气粗的主权基金当然有理由和信心做出激进的计划,不过,任何闪闪发亮的东西并不保证可以给予好的回报。
从全球来看,主权财富基金已投资(或拥有)了3.5万亿美金的资产,大部分属于拥有富足石油和天然气的阿布扎比、科威特和挪威。中国的主权基金或国有企业(他们的钱理论上也是属于国家属于全民的)也早就加入这个大军在全世界范围寻找收购或投资的目标,不过,与几年前的树大招风相比,现在中国人变得聪明了,他们没有像中东的石油美元一样大胃口不断买入像Harrods,Aston Martion.大众这样的大牌,但是他们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到非洲,从东南亚到北美洲,重点关注自然能源,电信等领域,通过项目合作渗透到股权,胃口一样不小。
我们有一些LP是国有大集团,最近开个董事会大家时间排到一起不容易,不是这个去了澳大利亚,就是那个去了非洲。这几年,不少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挣了不少钱,走出国门全球布局也是个正确的战略。不过走出了政府保护的势力范围,缺少了垄断优势的国有企业能否真的长袖善舞,倒也是真正能考验他们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就像主权基金可以将那些金字招牌收入囊中,但能否让金字招牌不倒并且重新焕发青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个叫Nauru的太平洋上的小小岛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但现在却面临着没有希望的未来,由于大规模海外投资都不太成功,比如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夏威夷岛上的豪华房地产。这个小小岛国的经济正在被写进世界不成功管理的案例库中。
金融海啸又来了?
陶 冬
希腊没有被债权人追债,对冲基金反而先被银行追债了。欧洲债务危机恶化,欧元暴跌,风险意识增强,LIBOR,抽升,银行/投资银行提高抵押标准,对冲基金被迫平仓降杠杆。这是近日市场大幅波动的真正因素。
金融资产价格的暴跌,勾起人们对金融海啸的回忆。第=波海啸是否很快会掩至?笔者认为不会。
由于欧洲领袖的推诿和无能,个别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为欧元危机,市场对欧元的结构性缺陷更加挑剔,对其前景更加悲观。汇率大幅波动,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失衡。当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汇率体系乱象丛生时。垒球金融市场及经济复苏的确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出现“黑天鹅”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导致市场恐慌性抛售的风险不容忽视。
何况南欧国家的确面临庞大的债务问题。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三国的国债规模大约为1.3万亿美元,是当年次级按揭贷款规模的一倍,触发海啸的诱因是明显存在着。而且,市场对欧元走势观点之一致,洁空欧元之方便,比起危机前的次贷资产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次贷不过是一场危机的导火索,真正将个别金融资产的问题演变成百年一遇金融海啸的,是盘根错节的衍生产品和金融机构超高的借贷杠杆。这些因素在两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大致已经被引爆了。换言之。诱发大爆炸的火星又出现了,但是火药库则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少了衍生产品和超高杠杆,危机的扩散程度和范围便与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可同日而语。
笔者对“欧猪国家”的减债努力并不看好,对欧元的长远前景也不看好,但是认为目前市场对欧洲的短期前景过度悲观。欧盟5月10日宣布的7500亿欧元拯救计划,已经为“欧猪”的发债融资包了底。7500亿美元相当于西、葡和希三国GDP的60%,三国总债务的77%,而且发债利率以欧盟信用评级为准。笔者相信西葡希今年债务违约的机会颇低。它们有无能力及决心去解决财政上长期入不敷出的问题依然是未知数,不过这是起码三年以后的难题。
至于市场关于欧洲经济陷入两次探底的恐惧,笔者认为也有夸张的成份。受财政紧缩的影响,西葡希的经济增长在今后几年估计会收缩。不过欧洲核心经济德国、法国的增长却非常强劲,弱欧元可能进一步提高德国出口的竞争力。德国一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西葡希三国总和的一倍。将 债务国家在市场上的破坏能量照搬到实体经济这种分析方法并不合适。
笔者认为,经济复苏与市场动荡,是夸年全球经济中两条并行的主线,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制造出新的波折,甚至恐慌,欧元仍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过由此触发新一轮金融海啸的可能不大。欧洲的总体债务(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占GDP的220%,低过美国的270%,英国的300%和日本的363%,问题出在债务分布上。以欧洲领袖最近所表选出的态度,资金的北水南调已经成型,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欧洲央行也罕见地为欧猪的财政作出背书,不分评级地接受欧洲主权债券作为抵押,这与美国联储平息雷曼倒闭后的市场恐慌时的做法如出一辙,而且欧洲货币当局显示出它容忍欧元有序贬值的立场。笔者相信欧洲的短期震荡未了,不过不至于带来一场新的全球性的灾难。不过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小心,尤其需要特别留意欧洲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程度及资金市场会否出现断流。
借的比挣的还多日本人怎样面对政府破产危机
萨 苏
从今年开始,日本有孩子的家庭,无论收入如何,每个月可以从政府获得每个孩子一万到两万日元的补贴。这是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一系列竞选承诺中率先做到的条款之一。然而,如果抬头向前看,无论是行政改革,还是高速路零收费,日本民主党政府要头疼的事情还很多。
收入只有37万亿日元,借债却高达44万亿日元,借的比挣的还多,这就是2010年度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2006年,日本夕张市市政府因为无法还债宣布破产,打开了一个日本政坛的潘多拉盒子。如今,日本国家政府,也面临着类似的危险。
然而,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并来因此发生什么变化。物价基本保持平稳,马照跑,舞照跳,对于政府是否会破产,日本国民抱着“麻禾不仁”的态度。
如果日本政府破产,不但日本国民手中的政府债券会贬得一钱不值,而且日本贫民所依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日本老人的经济来源社会养老金制度也会因而崩溃,日本人为何对这样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加在意呢?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大体有三个原因。首先,日本国民已经屡经“狼来了”的恐慌,对政府摆脱危机的能力多已不抱期望。
日本政府可能破产的消息可以上溯到小泉纯一郎时代。小泉改革无疾而终,不得不依靠大举借债维持收支平衡,这位梳着狮子头的首相任期内日本政府债务大增,被称为“平成借债王”。这个烂摊子让其后的历届日本政府为之头痛不已,也曾在日本舆论界引发激烈批评。巨额国债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大负担,也成为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取得政权的重要因素。
然而,“忧国忧民”的日本普通人却发现,被寄予犀望的日本民主党政府。也不得不靠大规模借债维持生存。这让日本民众感到失望,也对依靠某个政府摆脱债务危机的能力不抱太大期待。
既然无法可解,一部分民众对这一问题自然产生淡漠的态度,
其次,日本民主党政府上台以后,虽然债务不断增加,在巨额财政预算的刺激下。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若干复苏希望的迹象。比如,扩大和鼓励中国等国家富裕阶层来日旅游,开展与中国等国配套的经济合作,已经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效果。这又让民众的注意力离开国债和政府破产的话题,转而注视日本经济的全面走向。
最后,今天日本的经济,早已不单纯依靠国内的收入,其遍布全球的市场和投资,才是其真正的经济命脉。因此,日本政府有可能破产的消息,和丰田汽车在美国发生信任危机相比。其引起的波澜自然也完全不同。
用日本政府如果破产了怎么办问街头的日本人,要么得到异样的目光,似乎老萨是在没事找事,要么得到无奈的答复:“现在日本政府不是还没破产嘛。”自我宣传。
比一比,奥巴马乔布斯谁厉害?
娄向鹏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9日出席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大学毕业典礼时说,电子产品使信息传播便捷,但对教育而言不一定是好事。苹果音乐播放器iPod、电子游戏机xbox等媒介产品多少会让学生分心。
他认为。眼下美国大学生面临巨大挑战。经济衰退让就业成为难题,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丰富却不一定揭示真相。奥巴马说,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练就“慧眼”、甄别真伪善恶。发现真理,
奥巴马的苦口婆心简直像中国的学生家长,但是,奥巴马和乔布斯到底谁的力量更大一些呢?我想应该是乔布斯、比尔·盖茨们。奥巴马虽然说实话,道理也没错,但代表不了社会趋势,无法改变社会行进的脚步,而乔布斯、比尔·盖茨们正是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因此,美国总统的话也是说了白说。
奥巴马说:“我不会玩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使得信息传播成为一种消遣的手段、解问的法子、娱乐的形式,而非锻炼能力的方法和挣脱牢笼的工具。”
看来奥巴马看到了当代社会的特征,却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无处不在,娱乐无处不在”已成社会趋势,已经不可改变
同时,他不会玩这些东西,说明他对社会的认知已经开始产生隔膜和距离。
有人创造趋势,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之类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习惯(这里我并不是说他们先知先觉,他们对趋势也是在开拓前进中逐渐感悟到的);比如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把握了消费升级关键期,完全是本土企业从无到有地开创出了全新的电动自行车市场。
有人把握趋势。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纵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后认识到改革开放,让中国强大起来才是硬道理;比如我国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准确抓住全球低碳环保的趋势,已经在某些方面跑在世界的最前面。
有人追赶趋势。比如,越南在我国之后追赶世界搞“革新开放”;比如印度有可能成为后来居上的最强大的软件王国。
还有的人在趋势面前落伍了柯达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可是他想延长胶卷市场的寿命,结果失去了在数码相机市场的地位。北朝鲜固守僵硬的经济体制不改革,结果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国家是有形的,社会是无形的,奥巴马管得了国家,管不了社会。社会的前进方向是不以某个人和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就算奥巴马也不行。因此,凡成大事者,都是创造、发现或者暗舍社会大趋势。无论搞经济还是搞政治,都是如此。
我想强调。奥巴马告诫大学生不要迷恋电子产品,鼓励毕业生在困境中不言放弃,我完全赞同,单就某个学生来讲,也许是有用的,但是就整体来说,奥巴马的话可能扛不住iPod和xbox的诱惑。作为总统的奥巴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内容、规则和方式,人类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同时,作为创造人类生活方式的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之类,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尽量规避负面影响,为全球企业树立文明消费健康消费的典范
乔布斯的又一款新玩意儿iPad(一种苹果平板电脑)出来了,那不是产品,简直就是艺术品、收藏品,又令全球人着迷,想买买不到,专卖店都限量;营销至此,产品已成了神话。奥巴马对此有什么招儿吗?
中国能学莫斯科房价降60%吗?
朱大鸣
由于欧罗斯政府加大住房供应,打击开发商捂盘等行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需求大幅下滑,莫斯科房价一年内下跌了近60%。
中国连续几个月来对房地产步步逼近,严厉打压。但最近一段时间,高层意识到宏观调控可能矫枉过正,本来是一剂败火药,现在已经变成一剂泻药。在主权债危机的冲击下。美元快步向着90美元关口冲,全球股市一泻千里,中国A股泻的更狠,一路直奔2500点;楼市房价没动,但成交量比2008年地量还要惨。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开始调整了一味穷追猛打的手段,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乐观地看待短期房地产市场了,信贷冲动和资产价格上涨成为人们心头大患。而且,随着管理层的又挤又压的两手揉动,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吸附流动性的作用失灵,储蓄池被破坏,资本纷纷奔袭资源类和农产品类基础产业,进一步带动下游物价上涨。从资本市场跑出来的资奉,首先不是去银行,也是奔着这些产业而来的。这就为刺激政策带来不小阻力,但总的来看,过剩是基本事实上。因此,政策应当将着力点落实在此处。
资本没办法进入垄断市场竞争,只好跑到其他地方去瞎搞。有位网友留言说,面粉卖得比面包贵,面粉不降价却逼着做面包的降价,这可能吗?高房价的大多数利润都进了地方政府的腰包,调控政策没有一条是针对政府的,房价怎么降得下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搞乱了国家经济,多数老百姓想用来买房的钱越贬越少,因为股市在大幅缩水,物价上涨,大蒜、绿豆、黑米、蔬菜的价格都翻多少番了?!是的,我们将资本都逼出股市楼市,实体经济能够受得了吗?
如果更细心我们会发现,二套房首付50%,三套房停贷。还时不时拿法理上站不住脚的物业税和房地产税以及消费税来震慑市场,似乎在市场化十几年后,重回到计划时代。但事实上,房地产市场过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度,市场化还不充分,政府卡住地皮子使得供需矛盾失衡,从而又被投机者抓住,使劲恶炒,归根结底还是供给太少。
也有人羡幕莫斯科房价一年降了60%,据说普京一句话将房价降下来了,采取行政手段主要有两条,一是增加廉租房,二是严查垄断和腐败。事实上,我们也采取过这些措施,但从根本上说不能解决增加物品的作用,在我国和俄罗斯全然不同的国情面前,显然是难以奏效的。不要老看别人怎样,要看自己和他们处于的阶段一样与否。阶段不一样。采取的措施显然不一样。
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中国和其他泡沫国家的不同,可能就会更清晰的看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大,正如某高官担心会还涨二十年。当年日本是已经过了城市化,我们现在是刚刚渐入佳境,不要老拿城市化甚至后城市化的国家和中国比,中国农村人口多,很多人都要转移到城市,如果取消了户籍管理政策,房地产的繁荣可能还会延续10年左右。就连日本专家都能看出中日的差异,但我们的一些人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深究更深的社会背景。
我们希望宏观调控更多地着眼于市场调控,不要太多的政治色彩,那是难以增加面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