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企党建“福建样本”
福建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17家,权属企业1613家,企业党组织有2369个,党员48356名。为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福建省国资委把党建作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基石,着力夯基层、强基本,形成了国企党建“福建样本”。
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要求进章程,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全面实现省属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同时配齐专职党委副书记,确保企业党组织“有位、有威、有为”。党建述职评议逐级考核全覆盖,党建分值在企业业绩管理考核体系占比从15%提高至30%。
不断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工作。制定出台了 18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所出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提出党建工作“五个有”要求(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有作为)。
不断加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字”标准,选拔、教育、监督、管理企业领导人员,从严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向省国资委党委述职述廉述党建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五年共调整充实省管企业领导人员99人,直管企业领导人员28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省委“五抓五看”要求,制定落实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夯实管党治党责任。
激发改革发展活力
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国有企业焕发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福建省国资委从搭建国有企业改革文件体系入手,以改革试点切入,让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扎实推进,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基本搭建完成国有企业改革“1+N”文件体系,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十项改革试点梯次展开,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先后实施10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试点工作,推进外部董事、委派总会计师、职业经理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出资企业、权属子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有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720家,占比47.8%,国有资本功能不断放大。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用工机制逐步形成。电子集团改革经验作为全国国企改革12样本之一在全国推广。
资本运作不断加强。全省27家非金融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资本市场融资877亿元。厦门金龙股权划转顺利完成,形成全省汽车产业一盘棋发展格局;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福建南纺、福建南纸相继实施省属企业间重组工作,通过注入电力板块优质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发展动力持续增长。
优化国有资本结构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福建省国资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促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
五年来,福建省国有企业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完成6家企业重组,所出资企业数量调整至17家,国有资本向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通过国有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使企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企业迅速成为行业的龙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填芯补屏”,晋华存储器项目完成投资56亿,华佳彩面板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石化产业补齐短板,投资45亿的东南电化搬迁项目顺利完成;汽车产业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导向,云度新能源汽车样车下线。
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三钢集团重组福建三金钢铁,实现了向沿海战略布局的突破;石化集团重组腾龙翔鷺项目,资产总额约350亿元,强化了福建石化主导产业地位。
在此基础上,福建省还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引导省属国有企业布局国际市场,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据统计,省属境外企业126家,资产总额 267.9亿元。
大国资体系双丰收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五年时间,福建省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安排部署,通过不断地创新实践,积极构建大国资体系,使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3-2017年全省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655亿元、利润总额2215亿元、上缴税费2021亿元。省级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排位,从2012年全国第12位上升到现在第9位。汽车集团、电子集团、招标集团、国资公司资产总额分别比2012年增长超过200%,冶金控股营收、利润分别比2012年增加76%、680%。福州、漳州、莆田、龙岩资产总额分别比2012年增长超过200%。
全省国有企业还努力为民造福,充分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在财税贡献方面,2013-2017年,全省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费2021亿元,占全省税收比重8.52%。在民生保障方面,省属企业投入地方铁路、港口码头、电力、燃气、水务等关系国计民生行业领域的建设资金2149亿元。在促进就业方面,国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解决就业问题。全省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达62万员工,其中省属企业19万员工。在扶贫攻坚方面,省属企业带头参与扶贫攻坚,共挂钩帮扶全省13个扶贫开发和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