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如何提高教學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是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在临床类专业和非临床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90-02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性基本理论、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教学较为核心的基础课程。目前中药学已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育模式,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应用的理论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课程体系中基础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其使中医理、法、方、药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具有新思维、新视角、有创造力的中医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
高等中药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教育教学模式。但现有的教育环境下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使用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该教材基于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中药基本技能为核心,参照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而编写。收载500余味常用中药,虽然其涉及药味众多,但也增加了教材难度,使得学生学习和记忆有困难,无论是针对临床类专业还是非临床类专业,对教育教学者来说都是个难题。尽管近年来中药教学教改研究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如何针对临床与非临床专业学生的各自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次分布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临床中药学的知识框架,并准确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是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1.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有学者主张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应采用先课前自学然后再课上讨论最后再有目的地精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有学者主张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框架有所取舍,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认知能力进行优化调整的目的。有人认为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不统一,导致学生样样都学样样不精。有学者提出巧妙把握好中药学学科特点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规范组织教学应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管理,提出了授课“理论框架一体化”模式,即用实例知识来填充理论框架的三个环节。
2.教学内容改革。有学者建议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紧跟时代发展,解决教材知识陈旧老化问题。要精准把握重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应增加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以达到传统理念和现代认知二者相结合。为了能够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和手段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有学者提出以教材为主,增加现代药理发展前沿知识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3.教学方法与手段。PBL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自主式、图表解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于课堂上,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选题和创新能力;也有不少教师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临床中药学的特色要成为临床中药学教学的依靠和基础,对于临床类专业要强调临床实训,非临床类专业要注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4.存在问题。近年来教改研究文章较多,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各自的教学理念未被完全贯彻落实。大多数高校无论是中医药类还是非医药类高校都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主要还是因为其普遍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背景虽存在差异但教材和教学内容差别不够显著,教学方法如出一辙。
二、构思与设想
随着各学科交叉,渗透加强,临床类、非临床类不同专业方向已经成为传统经典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发展的对象,以基础理论为导向,实践技能为主体,课外辅修为兴趣,使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考核等,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得以突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学方法赋予学生兴趣爱好上,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中药知识的多结构、多层次、并促进临床中药学与医学交融,医药合一,为未来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得到真正的培养。
1.基于临床类和非临床类专业特色优化课程内容及模块,顺应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思维,因专业特色而施教,培养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综合性人才,拟优化教学内容及三模块。见表1。
2.构建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应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联系当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选择并确定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构架。就理论课程可采用多种媒体并用PPT(图表结合),结合网络课堂、或便携式标本夹,临床和非临床专业均适用;就实践课程临床专业可以案例分析,讨论PBL,临床用药创新课题为主要形式,非临专业可开展药效实验,科研渗透等活动;就课外辅导,临床专业可建立青年教师班督导制,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要领;个性化辅导辅修用药警戒合理用药;非临床类专业中药文献学(本草),中医辨证思维,倡导以课程为主课外为辅,注重实践学用结合。
3.建立合理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研究中体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指标。拟构建教学效果,采用6:3:1的考试评价方式,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数占60%,对于非临床类专业而言实验课占30%,实训技能操作课占30%,剩下的10%为平时作业出勤评价分数,由此计算学生年末总成绩。
4.教学实践。对于临床类专业而言,采用启发式实践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课堂中药理论学一医院中药床边学一社区中药治疗学一家庭中药保健学一图书馆中药参考学一课堂中药升华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模拟药房通过实地感受医院的药房,加深对中药的认识,便于熟记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有效的帮助学生在临床用药及配伍更合理科学。对于非临床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校所、校企、校医合作,创新为动力,契机为企业工作站的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要依靠校所、校企、校医的联合,健全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和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机制。 三、結语
临床中药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全新的、独具特点的学科。本文就中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简要阐述,对比了临床类和非临床类专业临床中药学教育对比,旨在使临床中药学高等教育向更多、更深的研究方向发展。在促进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各专业结合临床中药学特色为导向,终极目标当然是培养顶端人才,设置的中药学教学课程需有专业特色、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必须科学、开展的中药实践实训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主动学,喜欢学,并且老师和学生有机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使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挥到它最初的作用,教学效果才会发生质的飞跃,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现代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奇君,王春晖,于海食,等.《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黑龙江医药,2011,(4):583.
[2]姜醒,苑光军,李明杰.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31-32.
[3]冯奕斌.中药学的教学构思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8):38-40.
Abstract:At present,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is the key of the reform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on clinical TCM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major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th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linical science;the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90-02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性基本理论、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教学较为核心的基础课程。目前中药学已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育模式,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应用的理论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课程体系中基础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其使中医理、法、方、药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具有新思维、新视角、有创造力的中医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
高等中药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教育教学模式。但现有的教育环境下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使用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该教材基于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中药基本技能为核心,参照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而编写。收载500余味常用中药,虽然其涉及药味众多,但也增加了教材难度,使得学生学习和记忆有困难,无论是针对临床类专业还是非临床类专业,对教育教学者来说都是个难题。尽管近年来中药教学教改研究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如何针对临床与非临床专业学生的各自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次分布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临床中药学的知识框架,并准确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是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1.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有学者主张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应采用先课前自学然后再课上讨论最后再有目的地精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有学者主张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框架有所取舍,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认知能力进行优化调整的目的。有人认为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不统一,导致学生样样都学样样不精。有学者提出巧妙把握好中药学学科特点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规范组织教学应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管理,提出了授课“理论框架一体化”模式,即用实例知识来填充理论框架的三个环节。
2.教学内容改革。有学者建议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紧跟时代发展,解决教材知识陈旧老化问题。要精准把握重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应增加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以达到传统理念和现代认知二者相结合。为了能够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和手段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有学者提出以教材为主,增加现代药理发展前沿知识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3.教学方法与手段。PBL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自主式、图表解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应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于课堂上,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选题和创新能力;也有不少教师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临床中药学的特色要成为临床中药学教学的依靠和基础,对于临床类专业要强调临床实训,非临床类专业要注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4.存在问题。近年来教改研究文章较多,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各自的教学理念未被完全贯彻落实。大多数高校无论是中医药类还是非医药类高校都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主要还是因为其普遍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背景虽存在差异但教材和教学内容差别不够显著,教学方法如出一辙。
二、构思与设想
随着各学科交叉,渗透加强,临床类、非临床类不同专业方向已经成为传统经典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发展的对象,以基础理论为导向,实践技能为主体,课外辅修为兴趣,使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考核等,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得以突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学方法赋予学生兴趣爱好上,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中药知识的多结构、多层次、并促进临床中药学与医学交融,医药合一,为未来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得到真正的培养。
1.基于临床类和非临床类专业特色优化课程内容及模块,顺应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思维,因专业特色而施教,培养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综合性人才,拟优化教学内容及三模块。见表1。
2.构建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应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联系当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选择并确定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构架。就理论课程可采用多种媒体并用PPT(图表结合),结合网络课堂、或便携式标本夹,临床和非临床专业均适用;就实践课程临床专业可以案例分析,讨论PBL,临床用药创新课题为主要形式,非临专业可开展药效实验,科研渗透等活动;就课外辅导,临床专业可建立青年教师班督导制,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要领;个性化辅导辅修用药警戒合理用药;非临床类专业中药文献学(本草),中医辨证思维,倡导以课程为主课外为辅,注重实践学用结合。
3.建立合理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研究中体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指标。拟构建教学效果,采用6:3:1的考试评价方式,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数占60%,对于非临床类专业而言实验课占30%,实训技能操作课占30%,剩下的10%为平时作业出勤评价分数,由此计算学生年末总成绩。
4.教学实践。对于临床类专业而言,采用启发式实践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课堂中药理论学一医院中药床边学一社区中药治疗学一家庭中药保健学一图书馆中药参考学一课堂中药升华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模拟药房通过实地感受医院的药房,加深对中药的认识,便于熟记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有效的帮助学生在临床用药及配伍更合理科学。对于非临床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校所、校企、校医合作,创新为动力,契机为企业工作站的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要依靠校所、校企、校医的联合,健全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和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机制。 三、結语
临床中药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全新的、独具特点的学科。本文就中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简要阐述,对比了临床类和非临床类专业临床中药学教育对比,旨在使临床中药学高等教育向更多、更深的研究方向发展。在促进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各专业结合临床中药学特色为导向,终极目标当然是培养顶端人才,设置的中药学教学课程需有专业特色、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必须科学、开展的中药实践实训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主动学,喜欢学,并且老师和学生有机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使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挥到它最初的作用,教学效果才会发生质的飞跃,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现代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奇君,王春晖,于海食,等.《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黑龙江医药,2011,(4):583.
[2]姜醒,苑光军,李明杰.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31-32.
[3]冯奕斌.中药学的教学构思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8):38-40.
Abstract:At present,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is the key of the reform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on clinical TCM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major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th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linical science;the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