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撒谎原因之一:害怕受到惩罚
宝宝自述:鱼缸打碎了,妈妈会打我屁股
“哎呦!”我的头,疼死我了!只听“啪”的一声,桌子上的鱼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湿了,小金鱼在地上扑腾扑腾地乱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糟啦!妈妈过来了,指着地上打碎的鱼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上次我把牛奶倒进花盆里,妈妈还打了我的屁股。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坏的鱼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赶紧告诉妈妈:“是狗狗撞坏的!”
宝宝心态点击:孩子不诚实是恐惧的结果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当妈妈问鱼缸是谁打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错误被妈妈打屁股的情景。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宝宝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妈妈妙招出击:
1 缓兵之计。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2 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地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 先表扬再处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撒谎原因之二:想象和现实混淆
宝宝自述: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我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为什么大象不长翅膀,它还能带着我飞回家呢。这一天过得真快,还没尽兴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宝宝心态点击:用想象代替现实
2~3岁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妈妈妙招出击:
1 用鼓励满足孩子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2 教孩子辨别现实与想象。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撒谎原因之三:理解性心理错位
宝宝自述: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小荷把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带到了幼儿园,好神气啊!要是我也有一辆就好了。嘿嘿,机会来啦,趁他看图画书的工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车。谁知,小荷突然站起来就和我抢。我可是号称“大力士”的,他哪抢得过我,于是他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接着“哇哇”大哭起来。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让他摔倒的。老师赶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着一旁呆呆的我,老师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宝宝心态点击: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妈妈妙招出击:
1 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2 听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进行听话训练,使孩子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妮妮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却犯了错误。”类似于这样的转折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了,这类说谎现象就会自动消除。
撒谎原因之四:表现欲萌动
宝宝自述: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大的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我心里这个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我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我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婴儿在成人的爱抚和逗引下,表现欲和表现能力便萌生、发展起来。到了幼儿期,孩子的表现欲越发强烈。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 鼓励宝宝的表现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撒谎原因之五: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宝宝自述:谁让妈妈骗我的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宝宝心态点击:成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影响孩子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 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 认真履行承诺。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撒谎原因之六: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宝宝自述:得了小红花妈妈总该表扬我了吧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气死我了!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说:“这小姑娘,多乖巧啊!”听得我心里这个美啊。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不知道没有人时这孩子有多淘气。”
哼!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这个美啊。
宝宝心态点击: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撒谎的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妈妈妙招出击:
1 检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2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地发展。
宝宝自述:鱼缸打碎了,妈妈会打我屁股
“哎呦!”我的头,疼死我了!只听“啪”的一声,桌子上的鱼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湿了,小金鱼在地上扑腾扑腾地乱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糟啦!妈妈过来了,指着地上打碎的鱼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上次我把牛奶倒进花盆里,妈妈还打了我的屁股。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坏的鱼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赶紧告诉妈妈:“是狗狗撞坏的!”
宝宝心态点击:孩子不诚实是恐惧的结果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当妈妈问鱼缸是谁打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错误被妈妈打屁股的情景。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宝宝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妈妈妙招出击:
1 缓兵之计。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2 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地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 先表扬再处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撒谎原因之二:想象和现实混淆
宝宝自述: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我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为什么大象不长翅膀,它还能带着我飞回家呢。这一天过得真快,还没尽兴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宝宝心态点击:用想象代替现实
2~3岁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妈妈妙招出击:
1 用鼓励满足孩子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2 教孩子辨别现实与想象。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撒谎原因之三:理解性心理错位
宝宝自述: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小荷把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带到了幼儿园,好神气啊!要是我也有一辆就好了。嘿嘿,机会来啦,趁他看图画书的工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车。谁知,小荷突然站起来就和我抢。我可是号称“大力士”的,他哪抢得过我,于是他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接着“哇哇”大哭起来。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让他摔倒的。老师赶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着一旁呆呆的我,老师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宝宝心态点击: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妈妈妙招出击:
1 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2 听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进行听话训练,使孩子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妮妮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却犯了错误。”类似于这样的转折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了,这类说谎现象就会自动消除。
撒谎原因之四:表现欲萌动
宝宝自述: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大的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我心里这个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我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我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婴儿在成人的爱抚和逗引下,表现欲和表现能力便萌生、发展起来。到了幼儿期,孩子的表现欲越发强烈。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 鼓励宝宝的表现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撒谎原因之五: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宝宝自述:谁让妈妈骗我的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宝宝心态点击:成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影响孩子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 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 认真履行承诺。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撒谎原因之六: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宝宝自述:得了小红花妈妈总该表扬我了吧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气死我了!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说:“这小姑娘,多乖巧啊!”听得我心里这个美啊。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不知道没有人时这孩子有多淘气。”
哼!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这个美啊。
宝宝心态点击: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撒谎的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妈妈妙招出击:
1 检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2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