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手术治疗107例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出血量、肿瘤大小、是否初次手术及联合脏器切除等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手术路径包括前入路67例,骶尾侧入路21例,腹骶联合入路13例,腹腔镜5例。29例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2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包括结直肠吻合口瘘6例,尿瘘6例,盆底延迟愈合6例,直肠阴道瘘3例,术后出血2例。是否初次手术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χ2=4.79,P<0.05)。

结论

对盆腔腹膜后肿瘤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个体化设计,术中结合多种控制出血的措施及联合脏器的切除能够有效提高切除率,保障手术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标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瘤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瘤颈组和非复杂瘤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瘤的结果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对CKD患者的高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基于其所带来的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探索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任务迫切且艰巨。我们综述文献发现,多种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血管钙化发生发展,同时细胞间对话等相互作用在此过程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MWA)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2005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小肝癌患者65例。MWA组30例,手术切除组35例。随访时间自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的差异,以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MWA组术后1、3、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的皮肤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变性胶原经表皮排出,伴明显瘙痒。RPC较少见,病因不明,成人发病多伴有系统性疾病,称获得性RPC(acquired RPC,ARPC),主要见于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者。本文报道1例血液透析合并ARPC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皮肤表现为变性胶原经皮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