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草领导同志讲话稿是机关干部尤其是研究室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是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而提高文稿质量是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文稿以文辅政作用的基本要求。从事文稿写作,文无定法、却有成规,难亦有道、无巧而已,关键是要下得苦功夫。
一、好的领导讲话稿的四个特征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领导方法时,曾把召开会议、个别谈话同用笔领导作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因此,一篇好的领导同志讲话稿对于指导工作作用重大。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人姚鼐讲,要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辞章问题。”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好文件和好文章的根本要求。我概括为有“四气”:
(一)有大气。一些领导对讲话稿是否满意,往往先看它是否大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气的解释是:大的气度、大的气势,大方、不俗气,这里代指领导讲话稿要讲政治、有高度、有气势,能够反映出讲话者和写作者的水平。一是要政治正确。起草的文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二是要实事求是。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要客观真实,所提出的工作任务、政策措施既要能很好地指导当前工作,解决现实的问题,又要有科学理论依据,符合客观规律。三是要胸怀全局。讲话稿要放眼全局、着眼大局,站位高、看的远,符合领导机关的立场和观点,体现领导机关的水平。既要了解外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大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时掌握外地、外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可资借鉴的工作经验;也要掌握内情,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全面掌握;还要熟悉下情,对基层的情况,群众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四是要气势恢宏。讲话稿不是东拼西凑,搞花架子,也不能拖泥带水、平淡无味,要用一定的写作技法,做到结构清晰,层层深入,纵横结合,引人入胜,一方面使听众深受启发,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领导者坚定、严肃、有魄力,提高领导的权威。
(二)有骨气。“骨气”顾名思义就是“骨象气质”,这里借用“骨气”代指讲话稿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一是观点突出。观点是构成领导讲话的灵魂,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一篇文章的观点,应该像一面旗帜一样,鲜明突出。二是纲举目张。整篇文章有大的论点还有小的论点,大小论点要相互联系,排列要醒目。哪些是纲,哪些是目,目与目之间的排列,要做到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前后贯穿,条理清晰。三是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裂,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写文稿一定要注意用材料来说明观点、支撑观点,只有这样,这段话才有说服力,才生动鲜明。
(三)有新气。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它不仅具有权威性、思想性,还要有鼓动性。为了体现权威性,便措辞生硬,装腔作势,危言耸听;为了体现思想性,便唯书唯上,照抄照搬,概念连篇;为了体现鼓动性,便油嘴滑舌,信口开河,哗众取宠,这些都是撰写文稿之大忌。要体现领导讲话的特点,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听众,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一是观点要新。要像古人讲的“陈言务去,言必己出”,努力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深邃思想,才能打动听众。二是结构要新。不应该总是照搬“两段论”、“三段论”的老教条,而要每次都有变化、都有创新。标题或长或短、层次或多或少,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是内容要新。一方面,所写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紧贴上级精神,符合工作新要求;另一方面,老问题要挖出新观点,常规事情要找出新特点,日常工作要分析新进展。四是语言要新。以前讲过的、现在仍然符合实际的观点或者重要的、需要反复强调的观点,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变换角度、变化句式,做到老话新说、新话巧说。
(四)有才气。才气是一个人内在才华、才情的自然对外流露,这里代指文稿要生动,有语言美,能打动人。俗话说,“文稿不是无情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稿的语言有别于文学创作,但同样需要活泼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的领导讲话,往往给人一种博学、机智、敏捷的全新视角,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一是语言朴实。要使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揭示讲话的主旨,表现讲话者的思想感情。要讲究语言的规范、严密和表意准确,绝不能刻意地卖弄词藻,否则会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二是体现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讲究对仗排比,有的喜欢用数字说话,有的强调简洁明了,等等。只有了解领导的个性风格,体现领导的个性特征,才能写出符合领导风格的文稿,不至于给人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感觉。三是朗朗上口。讲话是用口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讲话稿的语言应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提高领导讲话稿质量需要把握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找准定位。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而不是起草者在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在写自己的文章。在思想深处,绝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东西,不能总想着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而是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歸纳,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阐述。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一是吃透上级精神要准。把握上级精神,首要的是要认真研读法规文件,及时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新提法、新口径,新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阶段性工作目标、战略重点、关键举措以及有关方面的会议精神等,都要及时学习,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二是领会领导意图要准。古人讲“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接到一篇文稿起草任务后,首先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和要求,考虑为什么要起草这个文稿,这就像考试时看清题目一样,如果题目都没看清就匆忙作答,必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准备领会领导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一般来说,讲话稿起草之前,领导同志都要交待一番,提出几点要求。有的意见比较具体,有的则比较原则,这就要求对领导意图反复琢磨,反复领会,力求吃透。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方针、政策与具体实际,加以充实和完善,使领导的思想观点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了解领导意图要做到“三个不断”:不断了解领导的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工作取向,不断适应领导的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不断学习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领导艺术。只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了解、适应和学习,才能了解领导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以及这些观点和主张形成的依据与过程,从而准确把握领导的思想脉络,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同频共振”,实现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目的。 (二)体悟规律。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稿写作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一些基本套路,比如框架有大体格式、文法有大体特点、标题有大体讲究,只要在工作中慢慢体悟,就会发现一些规律可循。一是要以领导认可和满意作为基本要求。领导讲话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领导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如果领导不满意,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都是无用功。文稿从起草到定稿有一个过程,基本原则是一级服从一级。当然,一级服从一级并不是说自己的意见不能发表,好的意见建议领导也是能充分吸纳的,当自己的意见建议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我的体会,一般向领导建议不要超过三次,如果领导坚持,坚决按领导的意见办。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领导亲笔改的稿子,一定要按照领导的意见改正,如果自己有不同意见,必须征得领导的同意才能按自己的意見改。二是要把熟练掌握各类文稿的写作作为必要本领。作为文稿起草人员,我们有时还要起草以领导个人名义发表的会议发言、致辞、序言、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甚至怀念文章等。因此,我们要做各类文稿写作的通才,成为文稿写作的“多面手”。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掌握各类文稿的特点、把握其写作规律。
(三)勤于积累。勤学是能力之源,思考是谋事之基,而积累则是成事之道。知识要靠学习积累,思想要靠思考积累,经验则要靠实践积累。因此,做好平时的资料积累,是起草文稿的基础性工作。一要做工作的有心人。写文稿一定要熟悉工作情况,做了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要了然于胸。二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是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人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如何学习积累,邓拓先生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捡;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使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三要管理使用好积累的资料。把报刊上、网络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资料库,方便查找、使用。四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观点、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的过程。文稿起草人员的调查研究当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材料都是“闭门造车”,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多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四)善于总结。总结经验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自己亲身的体验中总结、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也是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重”在研究。参与每一篇文稿的起草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篇文稿从任务提出,到形成送审稿直至定稿,要经过多道环节,多遍修改,经过各级领导之手。每道环节、每遍修改、每级领导的修改意见,我们都应该加以对照,认真思考。对改动之处,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句话,都要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改?改之后有什么好处?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认真学习和研究修改后的文稿,既有助于起草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领导意图,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文稿写作中的弱点和差距,促使自己改进和提高。二是“贵”在及时。取得成绩,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做到再接再厉;犯了错误,要亡羊补牢、及时反思,避免重蹈覆辙。三是“旨”在求实。总结经验是用来指导实践、提高写作水平的,必须用心去思考、去总结。
三、文稿写作人员应当具有的四种精神
人是文稿写作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流的文稿写作人员,就没有一流的文稿质量。培养文稿写作人员的软实力,是提高文稿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要执着。执着,通俗地讲就是对事业的爱好,始终处在一种“状态”之中。执着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常言道,“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起草文稿是一项很清苦却又非常崇高的职业,必须执着、必须全身心投入、必须在“状态”。我们只有付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才能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二要奉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这就是奉献。作为文稿起草人员,要耐得住清苦,忍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淡泊名利,甘当幕后英雄。对高质量的文稿,认为是责任所系、理所当然,不张扬、不炫耀;对质量不高的文稿,经得起批评,不泄气,不抱怨,认真总结教训,及时弥补不足。
三要勤奋。良工不怠勤勉励,从事文稿写作,不仅要敬业,而且要专业,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素养。根本途径是三条:一是勤学。既要加强思维训练、辞章训练,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二是勤思。读书只有经过仔细思考,反复琢磨,才能有所悟、有所得。要反复推敲琢磨,想深想透了再下笔。三是勤练。多写、勤练,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不二法门。古人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业精于勤”,只要勤学苦练,文字功底自然就会日臻深厚。
四要认真。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文字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必须一丝不苟。一方面,要有主角意识,积极主动全面地思考问题,高标准、严要求、自我加压,这既是对工作和领导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要注重细节,文稿报送领导之前必须进行认真校核,发现、辨别和处理文稿中的“硬伤”和“软伤”,避免犯低级错误。
一、好的领导讲话稿的四个特征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领导方法时,曾把召开会议、个别谈话同用笔领导作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因此,一篇好的领导同志讲话稿对于指导工作作用重大。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人姚鼐讲,要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辞章问题。”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好文件和好文章的根本要求。我概括为有“四气”:
(一)有大气。一些领导对讲话稿是否满意,往往先看它是否大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气的解释是:大的气度、大的气势,大方、不俗气,这里代指领导讲话稿要讲政治、有高度、有气势,能够反映出讲话者和写作者的水平。一是要政治正确。起草的文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二是要实事求是。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要客观真实,所提出的工作任务、政策措施既要能很好地指导当前工作,解决现实的问题,又要有科学理论依据,符合客观规律。三是要胸怀全局。讲话稿要放眼全局、着眼大局,站位高、看的远,符合领导机关的立场和观点,体现领导机关的水平。既要了解外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大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时掌握外地、外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可资借鉴的工作经验;也要掌握内情,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全面掌握;还要熟悉下情,对基层的情况,群众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四是要气势恢宏。讲话稿不是东拼西凑,搞花架子,也不能拖泥带水、平淡无味,要用一定的写作技法,做到结构清晰,层层深入,纵横结合,引人入胜,一方面使听众深受启发,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领导者坚定、严肃、有魄力,提高领导的权威。
(二)有骨气。“骨气”顾名思义就是“骨象气质”,这里借用“骨气”代指讲话稿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一是观点突出。观点是构成领导讲话的灵魂,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一篇文章的观点,应该像一面旗帜一样,鲜明突出。二是纲举目张。整篇文章有大的论点还有小的论点,大小论点要相互联系,排列要醒目。哪些是纲,哪些是目,目与目之间的排列,要做到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前后贯穿,条理清晰。三是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裂,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写文稿一定要注意用材料来说明观点、支撑观点,只有这样,这段话才有说服力,才生动鲜明。
(三)有新气。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它不仅具有权威性、思想性,还要有鼓动性。为了体现权威性,便措辞生硬,装腔作势,危言耸听;为了体现思想性,便唯书唯上,照抄照搬,概念连篇;为了体现鼓动性,便油嘴滑舌,信口开河,哗众取宠,这些都是撰写文稿之大忌。要体现领导讲话的特点,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听众,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一是观点要新。要像古人讲的“陈言务去,言必己出”,努力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深邃思想,才能打动听众。二是结构要新。不应该总是照搬“两段论”、“三段论”的老教条,而要每次都有变化、都有创新。标题或长或短、层次或多或少,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是内容要新。一方面,所写内容要紧跟时代潮流、紧贴上级精神,符合工作新要求;另一方面,老问题要挖出新观点,常规事情要找出新特点,日常工作要分析新进展。四是语言要新。以前讲过的、现在仍然符合实际的观点或者重要的、需要反复强调的观点,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变换角度、变化句式,做到老话新说、新话巧说。
(四)有才气。才气是一个人内在才华、才情的自然对外流露,这里代指文稿要生动,有语言美,能打动人。俗话说,“文稿不是无情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稿的语言有别于文学创作,但同样需要活泼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的领导讲话,往往给人一种博学、机智、敏捷的全新视角,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一是语言朴实。要使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揭示讲话的主旨,表现讲话者的思想感情。要讲究语言的规范、严密和表意准确,绝不能刻意地卖弄词藻,否则会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二是体现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讲究对仗排比,有的喜欢用数字说话,有的强调简洁明了,等等。只有了解领导的个性风格,体现领导的个性特征,才能写出符合领导风格的文稿,不至于给人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感觉。三是朗朗上口。讲话是用口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讲话稿的语言应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提高领导讲话稿质量需要把握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找准定位。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而不是起草者在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在写自己的文章。在思想深处,绝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东西,不能总想着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而是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歸纳,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阐述。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一是吃透上级精神要准。把握上级精神,首要的是要认真研读法规文件,及时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新提法、新口径,新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阶段性工作目标、战略重点、关键举措以及有关方面的会议精神等,都要及时学习,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二是领会领导意图要准。古人讲“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接到一篇文稿起草任务后,首先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和要求,考虑为什么要起草这个文稿,这就像考试时看清题目一样,如果题目都没看清就匆忙作答,必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准备领会领导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一般来说,讲话稿起草之前,领导同志都要交待一番,提出几点要求。有的意见比较具体,有的则比较原则,这就要求对领导意图反复琢磨,反复领会,力求吃透。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方针、政策与具体实际,加以充实和完善,使领导的思想观点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了解领导意图要做到“三个不断”:不断了解领导的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工作取向,不断适应领导的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不断学习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领导艺术。只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了解、适应和学习,才能了解领导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以及这些观点和主张形成的依据与过程,从而准确把握领导的思想脉络,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同频共振”,实现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目的。 (二)体悟规律。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稿写作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一些基本套路,比如框架有大体格式、文法有大体特点、标题有大体讲究,只要在工作中慢慢体悟,就会发现一些规律可循。一是要以领导认可和满意作为基本要求。领导讲话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领导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如果领导不满意,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都是无用功。文稿从起草到定稿有一个过程,基本原则是一级服从一级。当然,一级服从一级并不是说自己的意见不能发表,好的意见建议领导也是能充分吸纳的,当自己的意见建议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我的体会,一般向领导建议不要超过三次,如果领导坚持,坚决按领导的意见办。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领导亲笔改的稿子,一定要按照领导的意见改正,如果自己有不同意见,必须征得领导的同意才能按自己的意見改。二是要把熟练掌握各类文稿的写作作为必要本领。作为文稿起草人员,我们有时还要起草以领导个人名义发表的会议发言、致辞、序言、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甚至怀念文章等。因此,我们要做各类文稿写作的通才,成为文稿写作的“多面手”。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掌握各类文稿的特点、把握其写作规律。
(三)勤于积累。勤学是能力之源,思考是谋事之基,而积累则是成事之道。知识要靠学习积累,思想要靠思考积累,经验则要靠实践积累。因此,做好平时的资料积累,是起草文稿的基础性工作。一要做工作的有心人。写文稿一定要熟悉工作情况,做了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要了然于胸。二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是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人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如何学习积累,邓拓先生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捡;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使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三要管理使用好积累的资料。把报刊上、网络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资料库,方便查找、使用。四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观点、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的过程。文稿起草人员的调查研究当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材料都是“闭门造车”,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稿,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多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四)善于总结。总结经验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自己亲身的体验中总结、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也是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重”在研究。参与每一篇文稿的起草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篇文稿从任务提出,到形成送审稿直至定稿,要经过多道环节,多遍修改,经过各级领导之手。每道环节、每遍修改、每级领导的修改意见,我们都应该加以对照,认真思考。对改动之处,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句话,都要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改?改之后有什么好处?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认真学习和研究修改后的文稿,既有助于起草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领导意图,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文稿写作中的弱点和差距,促使自己改进和提高。二是“贵”在及时。取得成绩,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做到再接再厉;犯了错误,要亡羊补牢、及时反思,避免重蹈覆辙。三是“旨”在求实。总结经验是用来指导实践、提高写作水平的,必须用心去思考、去总结。
三、文稿写作人员应当具有的四种精神
人是文稿写作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流的文稿写作人员,就没有一流的文稿质量。培养文稿写作人员的软实力,是提高文稿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要执着。执着,通俗地讲就是对事业的爱好,始终处在一种“状态”之中。执着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常言道,“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起草文稿是一项很清苦却又非常崇高的职业,必须执着、必须全身心投入、必须在“状态”。我们只有付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才能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二要奉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这就是奉献。作为文稿起草人员,要耐得住清苦,忍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淡泊名利,甘当幕后英雄。对高质量的文稿,认为是责任所系、理所当然,不张扬、不炫耀;对质量不高的文稿,经得起批评,不泄气,不抱怨,认真总结教训,及时弥补不足。
三要勤奋。良工不怠勤勉励,从事文稿写作,不仅要敬业,而且要专业,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素养。根本途径是三条:一是勤学。既要加强思维训练、辞章训练,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二是勤思。读书只有经过仔细思考,反复琢磨,才能有所悟、有所得。要反复推敲琢磨,想深想透了再下笔。三是勤练。多写、勤练,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不二法门。古人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业精于勤”,只要勤学苦练,文字功底自然就会日臻深厚。
四要认真。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文字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必须一丝不苟。一方面,要有主角意识,积极主动全面地思考问题,高标准、严要求、自我加压,这既是对工作和领导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要注重细节,文稿报送领导之前必须进行认真校核,发现、辨别和处理文稿中的“硬伤”和“软伤”,避免犯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