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本文依据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阐述了舞蹈律动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课例探讨舞蹈律动在教学中应用,使音乐律动应用得当,从而创建低年级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舞蹈律动 高效课堂 教学作用 低年级
舞蹈律动是一项普遍受到低年级学生欢迎和喜欢的一种音乐游戏,它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转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常年任教1~2年级音乐教学的老师,通过多年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舞蹈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极大程度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因此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律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学生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往往给学生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比如,一年级下册唱歌课《两只小象》的学习中,先请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用动作表现小象,有的学生做出了大象甩鼻子的样子,有的同学做出大象喝水的样子,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然后我问:“同学们想学这首关于小象的歌曲吗?”大家都激动不已,跃跃欲试,由于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新歌的过程也就特别快乐,很容易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二年级上册欣赏课《调皮的小闹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小闹钟,启发学生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调皮”的闹钟,有的学生用弹舌头的方式来变现秒针走动的声音,有的同学摆动手臂来表示指针的走动,还有的同学摇头晃脑来表现闹钟响了,接着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合上音乐的节奏。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觉得特别有意思,仿佛是在做有趣游戏,不知不觉在律动中学会了乐曲的主题旋律。
二、舞蹈律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低段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讨厌严谨的学习气氛,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是需要有过程的,应该允许学生慢慢适应、慢慢转变。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地进行。应该给予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课堂氛围,如让学生随音乐,按节拍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这样,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铺垫。还可以在唱歌课中设计合适的舞蹈律动,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歌曲,学生一动起来,学起来就起劲多了。例如:一年级上册《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是教材上的第一首歌,歌曲短小,旋律简单,学生能很快的学会歌曲,但是单调的一遍遍重复演唱,他们很快会失去兴趣,教师可根据每句歌词的意思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学生一边律动,一边唱,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用歌唱对话,一问一答,表达自己对新朋友的友谊。这样不但学生兴趣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一个学期下来,《你的名字叫什么》会是他们最爱唱的歌曲之一。在教一年级时,每课都是一歌一律动,这样以来,我们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能在快乐的氛围里愉快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舞蹈律动有利于“四力”的提高(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
观察力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提供了学生观察模仿的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系统地观察过程。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小青蛙找家》时,教师示范小跳让学生观察模范青蛙动作。通过学习还让学生注意在歌曲哪一乐句小青蛙回到家了。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听看游戏的全过程。并随着节奏来改变方向、动作。又如学习唱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动物说话》,里面有三个动物:小鸡、小鸭、青蛙,根据歌词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动物,这需要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各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做点头、耸肩、跺脚的律动,能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歌曲的节奏,能够通过舞蹈律动掌握歌词,快速的背唱歌曲,形象的肢体语言对他们的诱惑是很大的,教师教了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后让学生自己创编青蛙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创编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并且整首歌曲牢牢记住,背唱歌曲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记忆力和创造力都逐渐在提高。又如一年级上册唱歌课《闪烁的小星》,老师可以根据歌词来创编舞蹈律动,第一句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教学生们用手设计一个放光芒的动作,第二句歌词(满天都是小星星),可以一边放光芒一边双手划圆圈的动作,第三句歌词(挂在天空放光明),用双手举过头顶做摆动的动作,第四句(好像千万小眼睛),把手做成一个眼睛的形状。本来这首歌曲孩子们就非常熟悉,本来很老套的一首歌曲,加上这样的舞蹈律动,又赋予了新的乐趣,又简单又容易记,边唱边跳,孩子们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学生上台表演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表演,学生们的表现力大大的提高。
四、结语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单一学习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动静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唤起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和本能,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在40分钟的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创建低段音乐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舞蹈律动 高效课堂 教学作用 低年级
舞蹈律动是一项普遍受到低年级学生欢迎和喜欢的一种音乐游戏,它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转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常年任教1~2年级音乐教学的老师,通过多年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舞蹈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极大程度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因此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律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学生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往往给学生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比如,一年级下册唱歌课《两只小象》的学习中,先请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用动作表现小象,有的学生做出了大象甩鼻子的样子,有的同学做出大象喝水的样子,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然后我问:“同学们想学这首关于小象的歌曲吗?”大家都激动不已,跃跃欲试,由于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新歌的过程也就特别快乐,很容易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二年级上册欣赏课《调皮的小闹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小闹钟,启发学生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调皮”的闹钟,有的学生用弹舌头的方式来变现秒针走动的声音,有的同学摆动手臂来表示指针的走动,还有的同学摇头晃脑来表现闹钟响了,接着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合上音乐的节奏。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觉得特别有意思,仿佛是在做有趣游戏,不知不觉在律动中学会了乐曲的主题旋律。
二、舞蹈律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低段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讨厌严谨的学习气氛,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是需要有过程的,应该允许学生慢慢适应、慢慢转变。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地进行。应该给予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课堂氛围,如让学生随音乐,按节拍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这样,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铺垫。还可以在唱歌课中设计合适的舞蹈律动,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歌曲,学生一动起来,学起来就起劲多了。例如:一年级上册《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是教材上的第一首歌,歌曲短小,旋律简单,学生能很快的学会歌曲,但是单调的一遍遍重复演唱,他们很快会失去兴趣,教师可根据每句歌词的意思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学生一边律动,一边唱,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用歌唱对话,一问一答,表达自己对新朋友的友谊。这样不但学生兴趣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一个学期下来,《你的名字叫什么》会是他们最爱唱的歌曲之一。在教一年级时,每课都是一歌一律动,这样以来,我们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能在快乐的氛围里愉快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舞蹈律动有利于“四力”的提高(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
观察力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提供了学生观察模仿的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系统地观察过程。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小青蛙找家》时,教师示范小跳让学生观察模范青蛙动作。通过学习还让学生注意在歌曲哪一乐句小青蛙回到家了。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听看游戏的全过程。并随着节奏来改变方向、动作。又如学习唱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动物说话》,里面有三个动物:小鸡、小鸭、青蛙,根据歌词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动物,这需要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各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做点头、耸肩、跺脚的律动,能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歌曲的节奏,能够通过舞蹈律动掌握歌词,快速的背唱歌曲,形象的肢体语言对他们的诱惑是很大的,教师教了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后让学生自己创编青蛙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创编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并且整首歌曲牢牢记住,背唱歌曲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记忆力和创造力都逐渐在提高。又如一年级上册唱歌课《闪烁的小星》,老师可以根据歌词来创编舞蹈律动,第一句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教学生们用手设计一个放光芒的动作,第二句歌词(满天都是小星星),可以一边放光芒一边双手划圆圈的动作,第三句歌词(挂在天空放光明),用双手举过头顶做摆动的动作,第四句(好像千万小眼睛),把手做成一个眼睛的形状。本来这首歌曲孩子们就非常熟悉,本来很老套的一首歌曲,加上这样的舞蹈律动,又赋予了新的乐趣,又简单又容易记,边唱边跳,孩子们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学生上台表演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表演,学生们的表现力大大的提高。
四、结语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单一学习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动静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唤起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和本能,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在40分钟的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创建低段音乐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