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特点的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育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研技术的进步,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以外,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方面也逐步完善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设计、施工方面也必须有所改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组织、严格把关、夯实基础,从根本上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首先要按行业规范到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相应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级配试验,由试验机构出具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对此配合比报告,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实际含水率、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保证实验室配比能很好的应用于现场施工。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如果砂的含水率较高,砂率降低2%~3%,混凝土强度就会降低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和砂的级配影响是5%~20%;水灰比会增加1%,强度下降5%~10%。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并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对试验配合比中的各组分含量进行科学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2严格养护制度
近些年,泵送混凝土常被用到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混凝土的确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有效缩短工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材料选择、配比设计和振捣都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为了赶超工期没有按要求充分养护。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天分别为2:1.5:1。从这点来看,严格按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4.7条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规定:①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②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建筑裂缝的控制
根据《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因环境差异和混凝土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裂缝宽度主要在0.2mm~0.4mm之间。但就裂缝控制而言,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预控,不提倡事后控制。从成因来看,裂缝主要包括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个类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工程建设中难免出现微观裂缝,出于对工程质量的考量,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一问题产生。高层建筑多附带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比较常见,因此施工质量的控制尤为关键。加强新浇筑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养护人员需定时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洒水养护,以免构件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致使混凝土開裂。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则要采取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养护措施,以免水化热过高使构件表面的水分快速散失而出现裂缝;养护时,要实时观测混凝土构件底部、中间和表面的温度变化。为了避免混凝土构件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差过大而引起温差裂缝,混凝土构件的内部温度不宜超过25%。
4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多为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差,工期长,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车辆频繁交互,难免相互干扰,因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抓好安全管理的几个关键点:
4.1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前,首先要掌握周围环境和土质的特点,根据基坑深度要求制定一套颗粒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在深基坑(h≥2m)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严谨将重物堆置在坑槽四周;基坑邊与基坑内设置排水装置。
4.2脚手架:根据施工规范,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必须附带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采用柔性硬顶或刚性连接。脚手架和防护栏杆:作业层必须满铺,同时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加强安全防护。材质:采用内径为35mm、外径为48ram的Q235钢管,再用可锻铸铁完成钢管和扣件的焊接。另外,要根据计算书和设计方案搭设卸料平台,支撑系统独立设置。
4.3模板工程:首先确定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设计出合理的模板及支撑结构,以合适的材料和工序制作并完成构件的安装,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根据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季节性施工要求制定一套科学的技术方案。其次选用合适的支撑系统。完成一系列计算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施工设计图;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模板的安装。拆卸模板时,应遵循先支后拆的技术要求,从非承重部分拆起。拆卸前设置警戒线,指派专人监督拆卸过程。
4.4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电阻值不得超过限定范围。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两级漏电保护宜采用相同型号、规格的漏电保护器。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对于现场管理,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念,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指挥现场施工,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工程造价以及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建筑法》作为基本标准来衡量各环节的工作成效;尤其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技术规范来检查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为抓好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研技术的进步,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以外,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方面也逐步完善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要求,设计、施工方面也必须有所改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组织、严格把关、夯实基础,从根本上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首先要按行业规范到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相应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级配试验,由试验机构出具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对此配合比报告,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实际含水率、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保证实验室配比能很好的应用于现场施工。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如果砂的含水率较高,砂率降低2%~3%,混凝土强度就会降低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和砂的级配影响是5%~20%;水灰比会增加1%,强度下降5%~10%。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并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对试验配合比中的各组分含量进行科学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2严格养护制度
近些年,泵送混凝土常被用到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混凝土的确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有效缩短工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材料选择、配比设计和振捣都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为了赶超工期没有按要求充分养护。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天分别为2:1.5:1。从这点来看,严格按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4.7条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规定:①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②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建筑裂缝的控制
根据《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因环境差异和混凝土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裂缝宽度主要在0.2mm~0.4mm之间。但就裂缝控制而言,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预控,不提倡事后控制。从成因来看,裂缝主要包括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个类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工程建设中难免出现微观裂缝,出于对工程质量的考量,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一问题产生。高层建筑多附带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比较常见,因此施工质量的控制尤为关键。加强新浇筑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养护人员需定时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洒水养护,以免构件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致使混凝土開裂。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则要采取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养护措施,以免水化热过高使构件表面的水分快速散失而出现裂缝;养护时,要实时观测混凝土构件底部、中间和表面的温度变化。为了避免混凝土构件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差过大而引起温差裂缝,混凝土构件的内部温度不宜超过25%。
4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多为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差,工期长,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车辆频繁交互,难免相互干扰,因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抓好安全管理的几个关键点:
4.1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前,首先要掌握周围环境和土质的特点,根据基坑深度要求制定一套颗粒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在深基坑(h≥2m)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严谨将重物堆置在坑槽四周;基坑邊与基坑内设置排水装置。
4.2脚手架:根据施工规范,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必须附带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采用柔性硬顶或刚性连接。脚手架和防护栏杆:作业层必须满铺,同时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加强安全防护。材质:采用内径为35mm、外径为48ram的Q235钢管,再用可锻铸铁完成钢管和扣件的焊接。另外,要根据计算书和设计方案搭设卸料平台,支撑系统独立设置。
4.3模板工程:首先确定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设计出合理的模板及支撑结构,以合适的材料和工序制作并完成构件的安装,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根据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季节性施工要求制定一套科学的技术方案。其次选用合适的支撑系统。完成一系列计算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施工设计图;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模板的安装。拆卸模板时,应遵循先支后拆的技术要求,从非承重部分拆起。拆卸前设置警戒线,指派专人监督拆卸过程。
4.4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电阻值不得超过限定范围。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两级漏电保护宜采用相同型号、规格的漏电保护器。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对于现场管理,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念,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指挥现场施工,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工程造价以及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建筑法》作为基本标准来衡量各环节的工作成效;尤其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按技术规范来检查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为抓好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