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 勤 现任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西泠印社印泥制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级美术师、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北京文愽学院等院校特聘讲师与客座教授。
曹勤研究制作的纯手工西泠印泥印曾被国内外愽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所收藏。曾多次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进行印学文化学术交流。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西泠百年-传统技艺》及浙江卫视、杭州卫视、中国文艺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日本《世界传统工艺技术》、《邮报周刊》等做过专题报导。出版有西泠印社原手拓本印谱《李叔同常用印集》、《张宗祥印选》、《西泠印社藏徐三庚印选》、《西泠印社吴昌硕印谱》、《西泠八家印谱》、《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谱》、《杨守敬印谱》、《李岚清印谱》、《兰亭序集诗印谱》等。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曹老师,您好!您在当今画坛知名度很高,画家们用的最好的印泥基本都是出自于您亲手制作的。然而对于印泥的认识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模糊。请您谈谈印泥的起源。
曹勤(以下简称曹):据史书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印泥的前身是泥封。它最初发端于宫廷,作用是防止他人私拆文书,后来慢慢流入民间。
从蜂蜜、菜油到现在的蓖麻油,一代代的印泥也成全了一辈辈文人的春梦。红而不燥,拓后有光泽,用手拂之也不脱落,这才是上上品。
在古代,好印泥可是很难求的,用一两黄金换取一两印泥并不稀罕。而另一件事大概也可以佐证它的珍贵:做好的印泥装入缸后,上面要覆盖一层金属箔,很多时候盖的是24k纯金金箔。
至隋唐时代,始改用纸套封,钤印改用水印。即用水调和朱砂,以此钤盖印记,浅红色,无有痕,这是现代印泥的雏形。水印钤盖在书画上,大概始于唐而盛于宋。
由于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自明永乐开始用油调朱砂,称为油印。油印价贵难得,除皇家及王公大臣,一般仍用水印,至清代亦是如此。油印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印泥了。
沈:请您谈谈印泥制作的原料。
曹:印泥的原料包括颜料、油料和纤维三个基本成分,颜料用于着色,油料作用是粘结和提供转移的介质,纤维作用是储纳油份、限制蘸取时的转移量,并保持一定的应力。
1、颜料,分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其中以天然朱砂为最优,其他有机颜料鲜艳度要比朱砂好,但是遮蔽性、色彩保持性均无法和朱砂相比。彩色印泥一般需要有机颜料配制。
印泥的配制非常讲究,其主要成分有朱砂(硫化汞),艾绒,蓖麻油和冰片,称之为朱砂印泥。印泥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朱砂和蓖麻油的质量。其中朱砂的色素成分,他的化学成分硫化汞是一种红色的无机颜料,化学性质稳定,耐水,耐光,耐热,耐酸,耐碱,正因为这样,在古代常被作为颜料使用,所谓的“朱笔”沾的就是朱砂。
2、油料:常用的蓖麻油和工业菜油,但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有的 工序需要数年才能达到上品的印泥制作之需。取纯正的蓖麻油或则菜油250克,石蜡(或蜡烛)40克、黄蜡(俗称峯屎)5克放入陶罐内用文火熬制。以保持溶液在罐内微沸腾为宜,并随时将表面的的油沬除去,直至无油沬浮出时将陶罐从火上取下,待油凉后油滤网将油过滤于瓷盘中。油中不得有沉淀物,如有,必须弃之不用。
调制印泥的油,茶油、蓖麻、胡麻、菜油、都可以使用。茶油清洌,历久不助腻。蓖麻油是不干性油,较厚重,好处是着纸不渗。胡麻性浮,合色较差。菜油是半不干性油色黄,性滞易渗。不过茶油煎煮,手续过分繁复,提炼容易失败,所以用煎油的方法或者用夏日伏天晒油。凡是精制的印泥,常用这类炼油制成的。
3、纤维:常用的为艾绒,即艾叶揉搓往杂后的棉绒状纤维,其他不及艾绒,如棉、丝、藕丝、树皮、树皮浆等,在耐久性、交联性、吸附性等方面,都不及艾绒。
艾绒的处理,制造印泥主要原料除了朱砂或银朱之外,还有一样就是艾绒。河南阴阳产的叫北艾,浙江四明产的叫海艾,湖北蕲州产的叫蕲艾。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筛子筛掉碎屑,专留艾叶,用棕绷搓揉,把艾叶外衣褪尽,再用乳钵磨研。唯恐艾衣尚未褪尽,再用小绷弓弹打,把剩余艾叶筋络弹去,然后用石灰浸泡七八天,另换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连续换水榨去艾叶黄水,到黄水变成白色,把艾叶干透,再筛再弹,艾叶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尽,大约一斤艾叶,最后仅能得到艾绒三到四钱,才算合格。
沈:我们在书画鉴赏当中如何去鉴别印泥的好坏,请您谈谈。
曹:纯朱砂书画印泥的鉴别实际上现在的书画印泥纯朱砂制作的品种已经较早先少了,添加了合成颜料甚至填料的书画印泥只要不渗油,清楚还原,也都可以使用,究竟廉价一些。如果是需要颜色持久保持,同时遮蔽性良好的纯朱砂印泥。
1.可以如下鉴别和比较:
一瞧体积,参见上述。
二用背灼法检验,最好用烟头在印蜕的纸背接触一下马上离开,印蜕会由红变黑,热源离开会恢复红色。
三是将宣纸上的印蜕剪成小片,点燃后使其充分燃烧并灰化,也就是火焰过后还会有道火线过一次,纯朱砂的书画印泥是瞧不到任何痕迹的,如果有印蜕的痕迹甚至能清除印文,那就是有掺合其他成分。因为油料、少量的艾绒燃烧后不会有痕迹。而朱砂在这样的温度下会产生分解而没有痕迹。
这三种方法要一并进行,因为单瞧体积的话,一些掺加了其他密度较大成分的也不易分辨,而只用第二种方法,现在很多有机颜料也具备遇高温变黑然后复原的特性,只用第三种方法的话,掺加了可以灰化的颜料时也不易察觉。
2.印泥冬天会比较硬
(1):常用印泥钤印过量后也会发硬后漏底、不易修复。
(2):质地较好的印泥配比恰当砂易沉油易浮常搅拌用过量不过头,泥质只会越用越少上色快而不会发硬最后只是有大团成变小时钤印漏底泥质变紧而不硬之时可重新修复加色浆与胎骨,不加能加印泥油,修复后如新制般印泥。
3.好的印泥具有特定的制作技艺与配方:
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细腻而黏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常温使用中,它不用任何添加物,确保泥质纯净,富弹性,色似红缎,稠如面筋,状如丝绒,历久不变。上石落印干净,钤盖得心应手。
伏随时间愈久,色泽愈沉静古雅,印文质感均匀洁净,着色力,遮盖力,黏结力高强,从晚清明国年代钤拓之《西冷八家印谱》、《赵之谦印谱》、《吴昌硕印谱》、《黄牧甫印谱》、《鲁迅笔名印谱》等诸谱可得佐证。
曹勤研究制作的纯手工西泠印泥印曾被国内外愽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所收藏。曾多次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进行印学文化学术交流。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西泠百年-传统技艺》及浙江卫视、杭州卫视、中国文艺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日本《世界传统工艺技术》、《邮报周刊》等做过专题报导。出版有西泠印社原手拓本印谱《李叔同常用印集》、《张宗祥印选》、《西泠印社藏徐三庚印选》、《西泠印社吴昌硕印谱》、《西泠八家印谱》、《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谱》、《杨守敬印谱》、《李岚清印谱》、《兰亭序集诗印谱》等。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曹老师,您好!您在当今画坛知名度很高,画家们用的最好的印泥基本都是出自于您亲手制作的。然而对于印泥的认识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模糊。请您谈谈印泥的起源。
曹勤(以下简称曹):据史书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印泥的前身是泥封。它最初发端于宫廷,作用是防止他人私拆文书,后来慢慢流入民间。
从蜂蜜、菜油到现在的蓖麻油,一代代的印泥也成全了一辈辈文人的春梦。红而不燥,拓后有光泽,用手拂之也不脱落,这才是上上品。
在古代,好印泥可是很难求的,用一两黄金换取一两印泥并不稀罕。而另一件事大概也可以佐证它的珍贵:做好的印泥装入缸后,上面要覆盖一层金属箔,很多时候盖的是24k纯金金箔。
至隋唐时代,始改用纸套封,钤印改用水印。即用水调和朱砂,以此钤盖印记,浅红色,无有痕,这是现代印泥的雏形。水印钤盖在书画上,大概始于唐而盛于宋。
由于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自明永乐开始用油调朱砂,称为油印。油印价贵难得,除皇家及王公大臣,一般仍用水印,至清代亦是如此。油印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印泥了。
沈:请您谈谈印泥制作的原料。
曹:印泥的原料包括颜料、油料和纤维三个基本成分,颜料用于着色,油料作用是粘结和提供转移的介质,纤维作用是储纳油份、限制蘸取时的转移量,并保持一定的应力。
1、颜料,分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其中以天然朱砂为最优,其他有机颜料鲜艳度要比朱砂好,但是遮蔽性、色彩保持性均无法和朱砂相比。彩色印泥一般需要有机颜料配制。
印泥的配制非常讲究,其主要成分有朱砂(硫化汞),艾绒,蓖麻油和冰片,称之为朱砂印泥。印泥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朱砂和蓖麻油的质量。其中朱砂的色素成分,他的化学成分硫化汞是一种红色的无机颜料,化学性质稳定,耐水,耐光,耐热,耐酸,耐碱,正因为这样,在古代常被作为颜料使用,所谓的“朱笔”沾的就是朱砂。
2、油料:常用的蓖麻油和工业菜油,但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有的 工序需要数年才能达到上品的印泥制作之需。取纯正的蓖麻油或则菜油250克,石蜡(或蜡烛)40克、黄蜡(俗称峯屎)5克放入陶罐内用文火熬制。以保持溶液在罐内微沸腾为宜,并随时将表面的的油沬除去,直至无油沬浮出时将陶罐从火上取下,待油凉后油滤网将油过滤于瓷盘中。油中不得有沉淀物,如有,必须弃之不用。
调制印泥的油,茶油、蓖麻、胡麻、菜油、都可以使用。茶油清洌,历久不助腻。蓖麻油是不干性油,较厚重,好处是着纸不渗。胡麻性浮,合色较差。菜油是半不干性油色黄,性滞易渗。不过茶油煎煮,手续过分繁复,提炼容易失败,所以用煎油的方法或者用夏日伏天晒油。凡是精制的印泥,常用这类炼油制成的。
3、纤维:常用的为艾绒,即艾叶揉搓往杂后的棉绒状纤维,其他不及艾绒,如棉、丝、藕丝、树皮、树皮浆等,在耐久性、交联性、吸附性等方面,都不及艾绒。
艾绒的处理,制造印泥主要原料除了朱砂或银朱之外,还有一样就是艾绒。河南阴阳产的叫北艾,浙江四明产的叫海艾,湖北蕲州产的叫蕲艾。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筛子筛掉碎屑,专留艾叶,用棕绷搓揉,把艾叶外衣褪尽,再用乳钵磨研。唯恐艾衣尚未褪尽,再用小绷弓弹打,把剩余艾叶筋络弹去,然后用石灰浸泡七八天,另换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连续换水榨去艾叶黄水,到黄水变成白色,把艾叶干透,再筛再弹,艾叶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尽,大约一斤艾叶,最后仅能得到艾绒三到四钱,才算合格。
沈:我们在书画鉴赏当中如何去鉴别印泥的好坏,请您谈谈。
曹:纯朱砂书画印泥的鉴别实际上现在的书画印泥纯朱砂制作的品种已经较早先少了,添加了合成颜料甚至填料的书画印泥只要不渗油,清楚还原,也都可以使用,究竟廉价一些。如果是需要颜色持久保持,同时遮蔽性良好的纯朱砂印泥。
1.可以如下鉴别和比较:
一瞧体积,参见上述。
二用背灼法检验,最好用烟头在印蜕的纸背接触一下马上离开,印蜕会由红变黑,热源离开会恢复红色。
三是将宣纸上的印蜕剪成小片,点燃后使其充分燃烧并灰化,也就是火焰过后还会有道火线过一次,纯朱砂的书画印泥是瞧不到任何痕迹的,如果有印蜕的痕迹甚至能清除印文,那就是有掺合其他成分。因为油料、少量的艾绒燃烧后不会有痕迹。而朱砂在这样的温度下会产生分解而没有痕迹。
这三种方法要一并进行,因为单瞧体积的话,一些掺加了其他密度较大成分的也不易分辨,而只用第二种方法,现在很多有机颜料也具备遇高温变黑然后复原的特性,只用第三种方法的话,掺加了可以灰化的颜料时也不易察觉。
2.印泥冬天会比较硬
(1):常用印泥钤印过量后也会发硬后漏底、不易修复。
(2):质地较好的印泥配比恰当砂易沉油易浮常搅拌用过量不过头,泥质只会越用越少上色快而不会发硬最后只是有大团成变小时钤印漏底泥质变紧而不硬之时可重新修复加色浆与胎骨,不加能加印泥油,修复后如新制般印泥。
3.好的印泥具有特定的制作技艺与配方:
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细腻而黏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常温使用中,它不用任何添加物,确保泥质纯净,富弹性,色似红缎,稠如面筋,状如丝绒,历久不变。上石落印干净,钤盖得心应手。
伏随时间愈久,色泽愈沉静古雅,印文质感均匀洁净,着色力,遮盖力,黏结力高强,从晚清明国年代钤拓之《西冷八家印谱》、《赵之谦印谱》、《吴昌硕印谱》、《黄牧甫印谱》、《鲁迅笔名印谱》等诸谱可得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