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资深车友吴曦订购的新款进口轿车,从德国搭乘渝新欧班列抵达重庆整车口岸,从订购到提车不到20天。
“难以置信,以前至少要等两个月。”吴曦说,以前进口汽车都是先通过海运抵达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后再转运到重庆等内陆城市。
从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是中欧班列的典型代表。中欧班列是指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2011年3月诞生以来,已发展至50多条线路,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作为开通最早、货运总量最大的中欧班列,“渝新欧”正式运行7年以来,一张张货单的变化,蕴藏着中国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翻开“渝新欧”开行初期的货单,2011年至2013年。重庆本地代工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比高达90%以上。渝新欧物流公司总经理漆丹坦言,那时候渝新欧班列的货源非常单一,惠普、宏暮等IT企业的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
从2014年起,货单上的“新成员”开始增加。以电子产品为例,除笔记本电脑外,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门类齐全的高附加值产品也开始搭乘班列出口到欧洲。
“这背后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例如,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最初只是代工生产,而随着数百家相关企业陆续落户重庆,笔记本电脑的42种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配套,也引领着电子信息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6095万台,位居全球首位;液晶面板产量已达到9128万片,同比增长131.2%;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产量也均同比增长30%以上。
如今,“渝新欧”货单上的货物已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通讯设备、机械、小家电、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数十个大类。
与此同时。翻开“渝新欧”的货单,回程货物也从无到有。实现了从“有去无回”到满载而归的巨大变化。
漆丹说,由于中欧贸易不平衡、海外客户认知度不高,回程货源短缺曾是困扰中欧班列发展的难题。
2013年3月18日,“渝新欧”迎来首趟回程班列。货单上首次出现回程货,也实现了所有中欧班列中回程货“零的突破”。
如今,货物满载而归早已成为常态。进口整车及零部件已成为渝新欧回程班列的穩定货源之一。而得益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母婴用品、食品、保健品等欧洲商品,也成为货单上的“常客”。
不仅如此。查阅“渝新欧”货单不难发现,货源地正在从本地向全国甚至全球拓展,已覆盖中国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实现从“运本地”到“运全球”。
“最初,渝新欧班列的货物基本局限于重庆本地,而如今,重庆及西南地区货源占比约50%,其他地区和国家占比约50%。”漆丹说。
2015年7月16日,满载云南咖啡豆的“渝新欧”咖啡专列从重庆出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的货单上首次出现外地大宗货物。
仅一年后,不产一颗咖啡豆的重庆顺势成立咖啡交易中心,依托渝新欧班列等物流通道实现云南、东南亚等咖啡产区与欧洲市场的紧密相连。目前。重庆咖啡交易额已突破130亿元,跃升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地。
“运全球”的背后,是“渝新欧”的不断延伸,即实现欧洲与亚洲的铁路、公路、空运、水运的多式联运:向东通过铁水联运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向南通过铁公、铁铁、铁海联运联通东南亚,向空中则通过铁空联运辐射香港、首尔、东京等地处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
漆丹说,如此一来,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的货物都能以重庆为原点,通过多种交通方式进行集散分拨,也将进一步发挥渝新欧班列“运全球”的功能。
“货单的每一个变化,折射出产业结构、贸易业态的转型升级,以及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辐射力、影响力的提升。”易小光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渝新欧”等中欧班列的货单上还将继续增加附加值更高的“新成员”,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