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米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格列奈组)和对照组(苯乙双胍组)各68例,疗程为4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中显效2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FBG与2hPG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米格列奈 2型糖尿病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73-02
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该病起病发展缓慢隐匿,难以估计发病时间,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可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在β细胞功能衰竭、应激等情况下仍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本文就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做出相关阐述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格列奈组)和对照组(苯乙双胍组)各68例,以上所有均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上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观察组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6~78岁,平均54.3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3.9年。对照组68例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75岁,平均52.8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1年。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格列奈口服,开始剂量5~10mg/次,3次/d,餐前服用。以后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直到保持空腹血糖<7.0mmol/L,维持该剂量,治疗周期为8周。
1.2.2 对照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乙双胍口服,开始剂量25mg/次,3次/d,餐前服用。以后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可逐渐增至50~100mg/d,治疗周期为8周。
1.2.3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BG<7.0mmol/L,2hPG<8.3mmol/L,;有效:临床症状有较大改善,FBG<8.3mmol/L,2hPG <10.0mmol/L;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FBG≥8.3mmol/L,2hPG ≥10.0mmol/L。
1.2.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中显效2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 血糖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FBG与2hPG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约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80%—90%[2]。多在40岁以后发病,个别也可在青少年期发病。遗传因素较强,有明显家族史。本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疾病呈隐匿性进展,逐渐发展成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约70%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10%死于肾功能衰竭。一般只须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仅口服降糖药物即可,多不需胰岛素治疗。但少数患者身体较瘦,症状重,并发症多,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不满意,仍须用胰岛素治疗,不过如果停用胰岛素,虽然血糖升高,尿糖增多,也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此型糖尿病在有外伤、严重感染及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肝脏及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且往往伴有高血压。临床上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外,指导患者采用适当的运动方式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运动的显著益处在于降低血糖,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减轻。长期体育运动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及凝血异常,减少导致动脉硬化的各种因素。早期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饮食加运动疗法,常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而且延长运动时间比提高运动强度对血糖的控制更有益。
米格列奈为ATP依赖型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于β细胞的ATP敏感性K+通道来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还抑制肝细胞的糖原合成,促进三羧酸循环。这些作用机制类似磺酰脲,但起效速度更快,且半衰期短,既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又可避免持续降糖引发的血糖过低[3]。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本组患者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采用米格列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0
2. 马越,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疗养医学,2010,1(6):36—37
3. 张希诺,李君,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5):25—26
(责任审校:陈克利)
【关键词】 米格列奈 2型糖尿病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73-02
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该病起病发展缓慢隐匿,难以估计发病时间,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可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在β细胞功能衰竭、应激等情况下仍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本文就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做出相关阐述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格列奈组)和对照组(苯乙双胍组)各68例,以上所有均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上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观察组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6~78岁,平均54.3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3.9年。对照组68例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75岁,平均52.8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1年。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格列奈口服,开始剂量5~10mg/次,3次/d,餐前服用。以后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直到保持空腹血糖<7.0mmol/L,维持该剂量,治疗周期为8周。
1.2.2 对照组: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乙双胍口服,开始剂量25mg/次,3次/d,餐前服用。以后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可逐渐增至50~100mg/d,治疗周期为8周。
1.2.3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BG<7.0mmol/L,2hPG<8.3mmol/L,;有效:临床症状有较大改善,FBG<8.3mmol/L,2hPG <10.0mmol/L;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FBG≥8.3mmol/L,2hPG ≥10.0mmol/L。
1.2.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中显效2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 血糖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FBG与2hPG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约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80%—90%[2]。多在40岁以后发病,个别也可在青少年期发病。遗传因素较强,有明显家族史。本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疾病呈隐匿性进展,逐渐发展成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约70%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10%死于肾功能衰竭。一般只须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仅口服降糖药物即可,多不需胰岛素治疗。但少数患者身体较瘦,症状重,并发症多,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不满意,仍须用胰岛素治疗,不过如果停用胰岛素,虽然血糖升高,尿糖增多,也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此型糖尿病在有外伤、严重感染及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肝脏及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且往往伴有高血压。临床上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外,指导患者采用适当的运动方式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运动的显著益处在于降低血糖,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减轻。长期体育运动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及凝血异常,减少导致动脉硬化的各种因素。早期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饮食加运动疗法,常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而且延长运动时间比提高运动强度对血糖的控制更有益。
米格列奈为ATP依赖型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于β细胞的ATP敏感性K+通道来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还抑制肝细胞的糖原合成,促进三羧酸循环。这些作用机制类似磺酰脲,但起效速度更快,且半衰期短,既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又可避免持续降糖引发的血糖过低[3]。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本组患者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采用米格列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0
2. 马越,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疗养医学,2010,1(6):36—37
3. 张希诺,李君,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5):25—26
(责任审校:陈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