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和煊以清潔動能還世界藍天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磨一劍,堅持不懈,精益求精這就是發明家的態度,骨子裏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熱愛,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堅持他,潛心鑽研科技創新,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研發,擁有多項科技發明專利他,倡導利用清潔能源,眼光長遠身體力行,致力於為綠色環保做貢獻這源於興趣,對科技發明的熱愛更是因為心中執著的環保能源科技夢關注民生,秉持環保能源普世心
  2015年2月28日,前央視主持人柴静的霧霾調查視頻《穹頂之下》發佈於各大網絡平台,引發普遍關注,我們日日赖以生存呼吸的空氣,什麽時候變成了遮雲蔽日的霧霾了?這部長達lOO多分鐘的調查視頻,向我們深度揭示了霧霾是什麽?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麽辦?而霧霾的兩大主要來源,一個就是燃煤;一個就是燃油尾氣排放。很顯然,這個世界對使用清潔能源的呼唤迫在眉睫1
  2017年3月15日,李克强總理在十二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儀式答記者問上强調說:“蓝天在未來不會也不應該成為奢侈品”。進一步强調了推行環保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
  在香港,有這樣一位關注人類持續發展、眼光長遠的發明家——潘和煊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着對清潔環保動能的不懈追求。他將目光聚焦在“電”上:“當今社會,無論哪一個國家,都離不開電,没有電就相當於一個人没有血液,電為國家提供發展原動力。”以電為出發點,潘和煊先生從最初開始構思發明運用各種清潔能源、不耗用現有電源的發電機,到研發出微風力發電系統裝置及生物動能變電能發電裝置,這些發明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歡迎,並前後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中國内地、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獲取了發明專利權。
  探索利用新能源,翻開環保新篇章
  微風力發電系統裝置,顧名思義,即是利用微風發電。採訪中,談起自己的發明專利,潘和煊先生難掩興奮,不厭其煩地向筆者介紹其中的原理:“微風發電,這是相對於大型發電裝置而言的,大型的風力發電裝置需風速4.5m/s以上方可啟動,而微風力發電系統装置是利用重心聚散物理效應延展彈導功能風極量化,風速0.8m/s以上便可運行發電。最大發電量可達1000瓦時。”
  風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相對於地熱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風能受地域限制小,隨處可捕捉。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KW,而利用率卻非常低。現在應用風能主要是在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且一般都是大型的風力發電裝置。
  潘和煊先生正是看中了“風能轉化為電能”的巨大發展潛力,專攻研發。而又為了避免現有需要大型裝置的限制,提前抓住了小型風力發電的空白。他發明的微風電力發電裝置可在風力不大的各種地區安裝,且體型小無需接駁電纜,可使用在各種不同的用電裝置上,應用極廣。例如户外大型基建橋樑、隧道、道路、大厦等照明、電動或混合汽車發電補充蓄電池所需的電量,海事船舶照明及求救之最佳設備等,並且還裝有自動定位追風功能,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他先後設計了多款風力裝置,已經申請獲得中國内地、香港、台灣,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權。
  而潘和煊先生的另一項發明專利——生物動能變電能發電裝置,則是利用重力彈導物理效能延展力的量化,他介紹說:“其特點是只需要用1.8磅以上的力度推動/轉動,便有300-400瓦時以上電量供照明,亦可儲存於蓄電池内供需要時應用。”該裝置非常適用於人流眾多的場所如:地鐵站、大型公園、出入境關卡、鄉鎮及室内大厦照明,特别是地震、海嘯、大型的災難求救照明等用途。最大發電量可達2000瓦時。
  以閘機為例,一般只需要二三十人在進閘機時的推動力,就可以發電供閘機本身用,多餘的電能還可以儲存起來,在地鐵站、機場、火車站等人流量多的進出口關卡方面設置,優勢十分明顯。該裝置亦獲得了美國、歐盟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中國内地、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權。
  十幾年來,潘和煊先生積極探索新能源的利用,他用自己的智慧,為環保事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在短期内將自己的發明能盡快面向市場,真正發揮應有的價值。
  愛國港商的社會責任感
  潘和煊先生的人生經歷精彩而頗有傳奇色彩。他是一位發明家,同時也是一位愛國港商。作為與香港經濟共同起飛的港商來說,在潘和煊先生的身上,呈現出更多港商所持有的堅毅、靈活、以及敏銳的經商頭腦,同時也可以看到其身上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潘和煊先生曾在香港著名大學進修物理課程,後在一家塑膠五金製造廠任技術員,翌年到荃灣一家塑膠玩具廠擔任工程師,之後又在一家香港著名電子廠任職主任工程師,並利用工餘時間到理工大學進修,主修企業管理。積極進取,是他一直保持的習慣。1972年,潘和煊先生在荃灣開了一家工廠,做塑膠五金製品,在事業上開闢出一條大道。
  1976年,中束石油危機,由於石油禁運,香港為節約電能而限電,便於攜帶的照明用具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急切需求。潘和煊先生察覺到了商機,着手研發生產了一項手動電筒,產品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風靡世界各地,名揚海外。直到今日,類似產品仍在生產使用當中。
  到了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香港許多企業家將工廠北遷至珠三角城市。而潘和煊先生例外,他關掉了工廠,而將目光聚焦到了當時非常紧俏的内地進口貿易,1985年,潘和煊先生創辦了匯和工程有限公司,主做代理分銷各類家庭電子產品及機械設備進口業務,如微波爐、空調機、電冰箱的壓縮機及各類型機械設備、工業材料、原材料等。
  他回憶說:“當時中國許多電器和設備都依赖進口,特别是壓縮機設備,而壓縮機是生產冰箱和空調的關鍵部件。當時只有北京和上海兩家企業有能力生產。”於是,潘和煊先生協同廣州萬寶引入了用於生產壓縮機的第一條生產設備,萬寶冰箱也是我國最早生產電冰箱的大型企業之一。此後,微波爐在内地暢銷,並屬於高科技家電產品。潘和煊先生與科技界朋友一道,曾協助格蘭仕公司研發過微波發射器等尖端技術,並獲得了巨大成功。格蘭仕微波爐一時成為家喻户曉的品牌。他的引進和研發工作,為我國高端家電產品的自給自足出了一份力。
  正是有了如潘和煊先生這樣一些心繫國家發展的企業家及科技研發者,從生產到創新,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創造”的力量。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所帶來的問題日益顯現,環保成為熱門話題。本身就對發明有着濃厚興趣的潘和煊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為祖國發展、為有益於社會出一份力。2005年,經過多年時間的鋪墊,匯和微電有限公司成立,他致力於推廣普及環保微電裝置。
  十年磨一劍,環保之路任重而道遠
  香港知名發明家,擁有多項專利發明;匯和工程有限公司、匯和微電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這是旁人眼中的潘和煊先生,但大家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研究的這條路上,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及這是怎樣一種堅持的信念。不過可喜可賀的是,近期,他又邁開了關鍵一步,他的研究成果已即將投入生產,面向市場。
  以微風發電裝置為例,這項專利在美國申請已有十年多時間了,然而申請的過程卻是漫長的:“申請要經過美國專利局嚴格審查,需要提供諸多數據和材料,反反復復很久,最終才批了下來。”殊不知,在申請專利權之前,潘和煊先生花了多年時間在籌備申請事宜。而研究過程更不必說,差不多花了十年時間。不從功課學術難關看,單從時間的跨度,這種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就讓人深深折服。
  潘和煊先生介紹說,生物動能變電能裝置和微風發電裝置目前已在屯門有工廠進行專門測試,已進入調試階段,即將面向市場。“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如何擴大生產,及需要靠專業的測評機器檢測,場地要比較大。”潘和煊先生歡迎有意向的合作商,繼續把這绿色環保產業做大。
  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擴大生產需要投入人才資金,而在香港這個高效率快節奏的商業社會,環保產業是一項長絕投資。潘和煊先生祈望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且同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投資者。
  談及自己的堅持,潘和煊先生謙虚地說:“我只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做我喜歡做的事罷了,去做有些有别於其他產品的東西,去做出一些對國家、對人類有用的產品。”未來會怎樣變化,世人還需努力。但他將繼續為綠色環保產業而創新,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他文献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戚谷华女士之书法  有浩然之气、磅礴之美  其专研“书圣”王羲之  得费新我指点,入钱君匋门下  所书的一招一式,一笔一画  笔势潇洒,造型别致  相互呼应顾盼,生动有趣  演绎了心灵与情感的视觉艺术  真可谓是:书为心画,笔墨风流  书法,吾心所执,吾心所念  戚谷华女士(原名戚国华),山东威海出生,上海长大,现为香港著名女书法家。  谈及对书法的喜爱,戚谷华女士表示是母
期刊
艺术,可以跨越文化和意识  让不同的人享受到共同的美  交流,可以承接现在与未来  传递着前後两代一致的愿望  凭着一份对艺术执著的追求  恪守一颗服务於社会的初心  王艺声先生透过艺术的平台  连起海峡两岸与港澳同胞  既能展示出不同文化的精彩  同时又能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使一首充满民族情怀的歌谣  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唱响回荡  艺术是交融的方式  2005年12月28日晚,澳门全城沉浸在圣诞节
期刊
波涛之中,勇於把舵者才能掌握命运  转变之际,敢於挑樑者方可创造辉煌  香港的经济今天正处改变求新的时期  社会之中充满了各种漂浮不定的因素  让有的人畏惧、逃离;有的人迷惘、无望  而对心怀抱负又行动积极的勇者而言  此时正是他们获得发展机遇  扩张事业宏图的契机  如身处信贷行业之中的郭敦威先生  他从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汲取经验  对市场和社会各类现象进行剖析解读  进而把前进路上的考验转化
期刊
山为画,水为画  画尽百态,万里江山皆能入画  山为水墨,水为水墨  水墨巅峰,世界万物皆可为水墨  执笔蘸墨,听从心底最真诚的声音  淘洗心情,沉淀升艺术之美  寻奇探秘,如鱼翔海底,碰触灵魂  与水交融,流转不息生命旋律  至真至纯艺术梦  2017年8月3日,“全球水墨画大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画家共同参与,书画爱好者可享受一场香港有史以来规
期刊
犹如捉摸不透的世界  时而晴空万里  时而狂风巨浪  市场也有无常的变幻  敢於投身其中的智者  既能理智分析  亦要目光长远  必须比市场先行一步  方能夠获商机创业绩  於金融界中开疆拓土  陈伟明先生勇往直前  从容审视析证券  精算数据赢财富  眼前展望的是一片宽广的世界  深度剖析过往案例 奠定从业长远目光  香港,拥有邻近国家和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因此一直是世界知名的繁华大都市和国
期刊
受父亲之影响  方展睦先生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年幼提笔,学之不怠,笔耕不辍  从颜真卿入手,师承岭南书法家吴三立、何绍甲  隶学礼器、张迁、石门颂  楷上溯锺繇、王羲之  行草宗二王,於张旭、怀素、黄庭坚、  米芾、祝允明、王铎处取法  博採众长,入法又出法  格调一流,在艺坛颇有影响力  受父亲影响,自小热爱书法  方展睦先生,广东普宁人,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对书法有一种莫名的喜欢。“自古以来,
期刊
承接着传统的工艺  延续着老店的名气  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产业  李育强先生使之焕然新生  几代人默默的耕耘  数十载不变地相守  让国粹墨香芬芳依旧  令佳作气韻历久弥新  情繫装裱行业  若想让字画作品更为美观、便於保存、流传和收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装裱。因此,数千年前,装裱行业伴随着书画及碑帖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並发展出“裱背”“装潢”“装池”等专称。如今,该行业依然长盛不衰,似乎穿越了
期刊
[本刊綜合報道]2017年4月4日至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並赴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在國際格局演變中,美國新政府内外政策走向引發全球關注,歐洲一體化進程出現新的變局。習近平主席此行聚焦兩國,穿越歐美,舉世矚目,意義重大,不僅取得圓滿成功和豐碩成果,也為國際形势發展增添了穩定性,注入了正能量。  一、發揚傳統友好優勢,推動中芬關係再上新階  習近平主席此次訪芬繼往開
期刊
曾经,他作为“拓荒牛”  在深圳蛇口开拓进取,开创电视机王国  功成名就後,他退出商界  鉴古藏珍,实践中国文化的保存  所藏字画、文物、古董之富,令人咋舌  他潛心研究,成为著名鉴藏家  劳苦功高,声名远播  勤以补拙,创电视机王国  12岁时,陆海天先生因家贫而失学,但这並未令他失去斗志,在失学期间,他尽可能想办法赚钱,擦皮鞋、卖报纸统统都幹。晚上,他则跟随大点的孩子一起学戏。14岁时,他考取
期刊
[本刊訊]4月20日,由香港孟子學院、香港汕畫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為紀念孟子誕辰二千三百八十九周年的“孟子之光”珍品及名家書畫展在上環文娱中心展覽廳舉行。香港立法會馬逢國議員SBS、JP,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院长SBS,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李國强理事長BBS,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皇甫星副理事长兼藝術總監,香港蘭亭學會李錦賢主席等出席主禮。  香港孟子學院創辦人兼永遠榮譽院長黄祉穎女士表示,以弘揚孟子思想為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