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水与嬗变的社会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问世以来,学界对于作为“文化”水的研究似乎就未曾间断。撇开那些过多侧重于水利技术、水利事业的水研究,单从以水与社会的深层互动关系为旨趣的研究来看,实现从“治水社会”向“水利社会”的跨越(可参考王铭铭:《“水利社会”的类型》,《读书》二○○四年第十一期;行龙:《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读书》二○○五年第八期),已经成为理论上深化水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取向。行龙教授的《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以下凡引此书处只注页码)一书,从区域个案的角度对“水利社会”的研究前沿做出诠释,可谓是从理论迈向实践的重要一步,读来欣然。
  文化的水,指当水与人的生产、生活发生关系时,以及以水为媒介而形成社会关系时,水便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以水为中心”中的水也必然是这种意义上的“水”了。那么,什么是“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呢?通观全书以及行龙先生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人们的生存往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从这一角度来讲,天然禀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深深影响着地域社会的历史发展。流域周围的村庄,占尽了水利,也依水利而生存繁衍,水在当地是乡民话题的中心和焦点。水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目标,就是他们的生命,这是水对于个体人的存在意义。推演开来,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水是整合流域村庄的家庭、邻里、村际关系、地域联盟的纽带,也是影响当地各种社会关系冲突与分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他们因“水”而合,因“水”而分,因“水”而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居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同时,官方权威与民间力量之间的上下关系也由此衔接。以流域为主线,周围的村庄聚落缀连起来,形成不同于其他社会发展模式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秩序。
  历史上的山西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尤其在明清时期,山西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要探讨水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不能忽视这一影响水资源充足与不足的区域历史背景。行龙先生最早倡导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的研究,在本书中也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水是流域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依赖,围绕着水资源,当地形成了农耕经济和各种加工产业。明代以后,由于明初朱元璋施行移民屯田政策和宗禄供养制度,晋水流域的人口遂大量增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必然产生人们对林、煤尤其是水资源的激烈争夺,生态和社会的平衡被逐渐打破(3—12页)。作者抓住这一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线索展开论述。
  流域民众对水资源的争夺,导致了水案的频繁发生,同河村庄、异河村庄、总河与分河之间,错综复杂的层级矛盾迭起。民众如何在斗争中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流域社会的各水利组织之间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官方在纠纷调解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最终形成顺畅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率的水利制度,抑或是其他结局?作者认为,地方民众争夺水资源的关键在于对水权的争夺,即对水的使用权利的争夺。他们通过利用传说、民间故事和形塑水神的途径来表达自己对水权的占有,相互之间既争锋相对地斗争,又相互妥协,甚而联合,并在必要之时诉诸于官方的权威评判。地方水利管理的组织、制度和用水秩序的形成,即受到非正式的民间规约、惯习等因素的影响,也有正式的官方权力的介入。正如作者所言:晋水流域水资源日趋匮乏的现实既是区域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制度与文化、国家与社会纠葛互动的反映(1页)。
  从民间信仰的精神领域探讨晋水流域的水文化,无疑是认识水利社会丰富内涵的一个极好视角。在传统社会中,当人们无法与神秘的自然抗争之时,往往会借助于神灵的力量。就水利社会而言,民众的信仰自然与“水”密切相关,“‘以水为中心’是晋水流域祭祀系统的主脉”(29页)。不过,面对能给他们带来祸福的神灵,民众显然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会依照自己的意愿,或创造出新的神灵,或在原有的神灵象征意义上和故事传说中附会、推衍神灵的功能及含义,为自身服务。晋祠主神由叔虞而圣母,再由圣母而水母的三易其位就是这种事实的明证(37—45页)。作者敏锐地观察到,这种祭拜神灵的变化,不单单是民众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因水资源的紧张而发生了转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的背后富含着国家与社会权力互动的历史内容,是双方的势力较量在象征领域的表现。同时,晋水流域四河的利益不同,各村庄之间也有相互的利益冲突。在民间社会内部,又形成了不同的等级权力主体,因而在祭祀水母的仪式中出现了总河和四河之间的地主与宾客之别,金胜村甚至以“水母娘娘”娘家的名义来争夺“回马水”(45、50页)。除此而外,在晋祠主神这些“地方神”之外,流域内有的村庄还建立了本村庄的“村庄神”,这些都突出反映了民众对水权的激烈追逐。通过细致的个案研究,作者得出了深刻的结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一种非均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作用,不断互动和调整的关系。两者不是简单的对立和汇合,而是多重的互动和多元的建构。在这一对关系中,村庄作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公共团体,在地方社会事务中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是晋水流域多村庄水利祭典中最重要的实际角色。可以说,村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联体。”(57—59页)
  水资源的相对充裕给水利社会的人们带来了富足和文明,但对于资源的占有并不竟然就完全是幸事,这需要辩证地看待。晋水流域的人们利用水资源发展了农耕经济和晋祠大米、大寺莲藕、造纸、水磨等多种地方经济产业。西山煤矿的丰富矿藏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计。然而,这种“枕水际山”的优越自然环境却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资源的无度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而成为引发“峪水为灾”的源头。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对资源的争夺,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上演。作者以学术理论思考始,以现实人文关怀终,即从环境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论探讨入手,在资源占有的利弊与得失之间进行深入辨析,从长时段的角度论述环境、灾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尾语发人深省:“环境演变虽已时过境迁,但历史的教训却应警钟长鸣。”(94页)
  水利社会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但是如果将其理解为只包含水、水案、与水相关的地方惯习以及传说故事、水神信仰,水利开发和水利组织的管理及运行等,就未免有些机械和单调。事实上,除了这些内容外,流域内人们其他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同样也应是水利社会研究的对象。而且,探究这些看似是“话题外”的事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对围绕“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有着怎样的影响机制,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有利于丰富和深化水利社会及其发展模式的研究。很明显,作者看到了这一问题。著书的最后,作者透过流域村庄内一位乡绅的视野,展示了新旧交替时代下乡绅个人的心态、思想观念、历史命运及当时转折变迁的社会风貌。作者从刘大鹏的奋志青云、舍耕度日和亦农亦商的最后岁月以及其担任的社会职责和平生的文献著述来说明这位地方文人怀才不遇和苦苦奋斗的一生(95页),并透过刘大鹏的思考来探究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西学教育、新政事业等的社会变迁。通观全篇,作者运用了细腻的描述手法,少了几许严肃,但却增加了生动和可读性。作者在篇首言:“这样一位内地乡绅的心路历程既是旧文人直面新时代的缩影,也是区域社会文化作用于一位普通乡绅的反映。”(95页)这可谓是作者对文章的精准概括。
  敏锐的“问题意识”是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水”是至关晋水流域村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晋水流域已经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性问题,展开对晋水流域乃至整个山西区域社会的研究,这无疑具有相当的解释力。无需赘言,本书的研究是丰富而深入的,从各个侧面详细解读了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社会。文章的创新之处颇多,但最基本的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在资料上的创新。从行文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所依据的基本史料包括口述史料、碑刻资料和族谱、故事传说、地方文献等,主要是从田野中收集而来,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在田野中的历史感悟融入到研究当中。“走向田野与社会”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资料,更成为作者治学的重要方法,这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严谨作风与对学术的不懈追求。
  当然,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水利社会”的含义和内容比现有的研究要广泛和丰富,以水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关系体系”并不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所能完全包含的。具体而言,“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之广阔: 水利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宗教、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社会惯习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水案的频发,不仅反映出区域内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反映出区域间国家与社会,官府与绅民,绅士、商人、宗教、家族、恶霸等势力与一般用水民众,乃至于此民众与彼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另外,相对于流域社会的‘丰水区’,那些严重缺水甚至无水的地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他们如何理解和利用水,以此又形成了怎样的生活、生产方式?”除此而外,笔者愚见以为,还有以下问题可以思考:水利社会不同于利用其他资源而形成的地域社会,原因就在于水资源的线性流动和边界性特征。那么,基于这种特点而形成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这种社会结构对他们的地域婚姻和社会交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一种社会的发展运转模式是封闭还是开放,是排他还是包容,是稳定居多还是以动荡为主,或者是多重特点的有机叠加,这其中是制度的因素还是环境的因素更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此看来,“水利社会”的研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掩卷沉思,正视我们目前面临的农村水资源缺乏、水环境恶化的残酷现实和农民仍然顽固坚守“至少两胎”、“不能没有男孩”的思想意识,仔细研读行龙教授的《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分明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竟然是如此地亲近而并非遥远。人口、资源、环境的演变并未结束,还在继续着……
其他文献
成名“如果回到我的巅峰状态,我会在与迈克尔?乔丹的一对一斗牛中杀死他”,这很可能就是最早使拉瓦尔?鲍尔“声名鹊起”的那句话。拉瓦尔的自信心超越凡人,可以无视迈克尔?乔丹的权威,甚至仔细考虑过他与乔丹之间的对决,并且认为自己的判断毫无偏差。拉瓦尔一直都以他1米98的身高和123公斤的体重为荣,认为这是他打赢乔丹的资本,“我可以背打乔丹,并且将他晃起来。我可以左右手勾手,如果他碰到我,那就是一次犯规。
〔关键词〕同伴互助;家长沙龙;青春期家庭教育  一、青春期家庭教育困惑  青少年时期个体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完全独立地作出决定。因此,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追求独立与自主性,对家长的管教容易产生逆反情绪,许多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小时候是个听话的“宝贝乖乖”,怎么长大了就难以管教了呢?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常会产生挫折感与无力感。父母和青少年关于
关键词:情绪体验;情绪管理;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2-0047-04  【活动背景】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常常经历情绪的“暴风骤雨”,会频繁地体验情绪的高峰和低谷,而他们这样的情绪强度往往与引发他们的情绪事件是不相称的。他们常常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体验,也常常生闷气,不能及时地识别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也不知该如何充分表达
〔关键词〕开学恐惧症;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唉,还有十天就要开学了……还有九天就开学……只有八天了……不到五天了……”小欣是一名即将升初二的女孩,可是临近暑假结束,她天天都这样数着日子唉声叹气,而且还开始乱发脾气,看着女儿这样,父母是又气又急。经咨询才知道,原来女儿得了开学综合症,俗称“开学恐惧症”。父母很是不解,女儿在校成绩不错,跟同学老师关系都较好,不是那种不爱学习的学
金洪源,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在铁岭市教育科研所任职期间,重新解释经典潜意识概念,揭示了潜意识形成与运行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及其单向思维机制,使人们能够从科学心理学层面看到人类的意识与潜意识两个心理世界的真实全貌,因此研发了实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任职期间,解决了学习障碍的心理诊断与高效
小时候,一到农历五月,栀子花的香气使小镇显得格外温馨。我妈妈喜欢在她那横S形的发髻上戴着一朵栀子花,隔壁徐家姆妈也戴一朵栀子花,住在我家里屋的王家婶婶也喜欢戴一朵栀子花,我家斜对面的信佛吃素的陆家好婆也戴一朵栀子花,还有不少年轻少妇和姑娘们都喜欢戴栀子花,连和我同龄的小女孩也喜欢戴栀子花。  我妈妈戴的栀子花是乡下亲戚送给她的,我妈妈拿了一大把栀子花在四邻八乡送来送去,香气从你家传到我家,邻居间平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观同时代刘邦、项羽对于秦始皇之帝位的垂涎,天子亦然也。可是,这帝王将相在近代以前的东邻日本和英伦欧西,确实是有种的!人家那叫“万世一系”。至于“天子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确实是中国历史的特色。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将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归纳为三点:“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即所谓“商周之德”“汉唐之功”,除此两点之外,他还有一点是针对宋朝
历代养生家把每晚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却疾、益寿延年的一种方法。睡前泡一泡,健康舒适疾病少。  春天泡脚升阳固托  春天泡脚能使阳气升发,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现代医学将脚视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因为脚上有大量与脑和中枢神经紧密连接的神经末梢。当脚泡在适当的热水中时,毛细血管会受到相应刺激,可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下肢的血循环,还可刺激脚上的神经末梢,并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其产生良性、温和的刺激,有助于
春天是个读书天!在这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季,决定考研的同学应该真正地把握这大好的时光来准备考研复习了。一般我们把3月~5月作为考研复习的初级阶段,在首轮复习中,同学大多会遇到一些相同的复习问题、心态问题、时间上的安排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意见,提醒大家在首轮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让大家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更好地步入考研复习的正轨!    信息搜集    第一步的准备当然是信
一个人不见得一定要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能没有朋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有人说,朋友有四种类型,就看你怎么选了。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