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学校还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教材,使之成为稳定的、持久的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然后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背诵;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
学校在阅读阶段目标中,分学段多次提出了诵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自我感知,从而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此外,让小学生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儒道经典,阅读大量古今名著,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增强知识储备,为他们的认识发展形成积淀,从而建立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学生们的文化气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培养语言能力的实质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诵读就是培养语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语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诵读经典,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由领悟到感悟的过程。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
经典诵读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诵读经典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良好的诵读积累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首先,通过大量的“读”,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中陶冶性能、塑造人格。其次,通过大量的“读”,学生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内容材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一)经典诵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選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1.出声背诵
学习不仅仅需要脑力的运转,它更需要的是多感官的参与,将口、耳、嘴、脑、眼睛结合起来综合的运用到对于经典的诵读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说信息是口耳相传的,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而且对于一些诗歌朗诵来说声情并茂更是处于上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准确的读音、节奏和韵律,这是诵读的第一阶段,只有经常运用,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强化学生大声朗读和相关的情感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培养出正确的诵读习惯。这种将无声的枯燥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有美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对于经典的理解有很大作用。
2.尝试回忆法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特点或者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对于人们长期发展和对于基本的社会道德、人际交往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诵读来说不断强化记忆是很必要的,在学生背诵忘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回想,实在不行再给予提示。况且在实际学习当中经常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比较好,这并不是说经典需要一字不落的去背诵,而是说在尝试回忆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在慢慢理解,也在运用小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去强化。并且能够有意识的去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有计划有逻辑的寻找知识间的关联和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情感相关处。
3.共同吟诵
在第一次阅读一篇新文章时教师在强调了文章的感情表达和难字词之后应该和学生一起吟诵,而后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三五个人一起大声阅读,同时以比较各组声音大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且实践也证明在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共同吟诵当中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还是很权威的,对于教师有一定的崇拜感,而要求学生直接对老师背诵的话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因而教师能够先让小组间背诵,学生间会更加的自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背诵的效率。
4.实际运用法
真正的记忆和理解就是能够在实际当中随心所欲的运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主要是针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的小学当中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的,他们已经基本能够理解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是一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因而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学生去运用,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在学到文章的精妙处要求学生自己去改写诗句,更高层次的可以自己去即兴创作。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对于自己喜欢的文章的读后感,或者是发挥想象力给文章写写后续。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感,也能够促使他们去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对于学生哪怕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予以鼓励,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语言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经典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各个学段的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从外部感知经典到内化经典、升华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完善小学生的于都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屈哨兵,和丹丹.中华经典诵读发展状况与策略建议[J].教育导刊.2015(01)
[2]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
[3]韩庆艳,韩庆龙,邱发荣.小学生经典诵读障碍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背诵;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
学校在阅读阶段目标中,分学段多次提出了诵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自我感知,从而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此外,让小学生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儒道经典,阅读大量古今名著,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增强知识储备,为他们的认识发展形成积淀,从而建立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学生们的文化气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培养语言能力的实质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诵读就是培养语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语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诵读经典,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由领悟到感悟的过程。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
经典诵读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诵读经典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良好的诵读积累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首先,通过大量的“读”,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中陶冶性能、塑造人格。其次,通过大量的“读”,学生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内容材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
(一)经典诵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選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1.出声背诵
学习不仅仅需要脑力的运转,它更需要的是多感官的参与,将口、耳、嘴、脑、眼睛结合起来综合的运用到对于经典的诵读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说信息是口耳相传的,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而且对于一些诗歌朗诵来说声情并茂更是处于上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准确的读音、节奏和韵律,这是诵读的第一阶段,只有经常运用,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强化学生大声朗读和相关的情感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培养出正确的诵读习惯。这种将无声的枯燥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有美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对于经典的理解有很大作用。
2.尝试回忆法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特点或者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对于人们长期发展和对于基本的社会道德、人际交往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诵读来说不断强化记忆是很必要的,在学生背诵忘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回想,实在不行再给予提示。况且在实际学习当中经常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比较好,这并不是说经典需要一字不落的去背诵,而是说在尝试回忆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在慢慢理解,也在运用小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去强化。并且能够有意识的去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有计划有逻辑的寻找知识间的关联和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情感相关处。
3.共同吟诵
在第一次阅读一篇新文章时教师在强调了文章的感情表达和难字词之后应该和学生一起吟诵,而后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三五个人一起大声阅读,同时以比较各组声音大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且实践也证明在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共同吟诵当中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还是很权威的,对于教师有一定的崇拜感,而要求学生直接对老师背诵的话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因而教师能够先让小组间背诵,学生间会更加的自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背诵的效率。
4.实际运用法
真正的记忆和理解就是能够在实际当中随心所欲的运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主要是针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的小学当中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的,他们已经基本能够理解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是一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因而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学生去运用,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在学到文章的精妙处要求学生自己去改写诗句,更高层次的可以自己去即兴创作。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对于自己喜欢的文章的读后感,或者是发挥想象力给文章写写后续。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感,也能够促使他们去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对于学生哪怕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予以鼓励,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语言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经典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各个学段的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从外部感知经典到内化经典、升华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完善小学生的于都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屈哨兵,和丹丹.中华经典诵读发展状况与策略建议[J].教育导刊.2015(01)
[2]何全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
[3]韩庆艳,韩庆龙,邱发荣.小学生经典诵读障碍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