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寅恪先生有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斯言不谬!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文化根源,即以善为基点,融儒释道之精髓,以中庸调和之,物我合一,浑然天成。在众多器物中,最能凸显传统文化之根的莫过于一个极为寻常的物件——筷子。
诗曰,小小筷子七寸长,动静结合蕴阴阳。这是道家眼中的筷子。古人称“筷”为“箸”,长度为七寸六分,寓意人的七情六欲,执箸时需一动一静,方可夹起食物,西方称之为杠杆原理,而在他们发现这一理论的数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劳动人民便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一双筷子需两根才可使用。道家说,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阴阳结合,调和对立,方能和谐圆满,即是这个道理。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的理解,对宇宙的凝望,道家的天人合一,太极阴阳通过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佛说众生皆有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筷子文化冲刷和滋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传播和覆盖到华夏各大地域、各色菜系。川粤湘鲁、炒烤炸炝、米面粉汤……一双筷子,皆可驾驭。筷子以其灵活便捷的特性征服了万千中国家庭。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渔父耕夫,手持双箸,感受自然的馈赠。筷子用途极广,正如佛家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做人应如箸,笔直挺拔、不蔓不枝;做事应如箸,尊崇礼节、方得自在。幼时父母教导用箸,初识人间百味,长大后明晓餐桌礼仪,懂得敬老尊老之孝道;成人后离家游子绕不开的乡愁,终是凝成舌尖记忆,等待筷子的点滴安慰。中国人尚礼,筷中理智折射治国理政中的伦常道德;中国人好客,“多个人多双筷子”的热情反应睦邻友好的善良本性。筷子承载着国人共同的记忆,也承载着正统文化的无形教育。它引导着我们向善向美,追求人与人之间友善交往,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筷子文化融汇儒释道的精华,绵延数千年,也逐渐影响了东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起源于中国的筷子,已走进日本、韩国;数量可观的中式餐厅和孔子学院也开遍了唐人街的大街小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也是如今我们进行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契机。当今中国正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传播中华文化,自然责无旁贷,在平日交往中,教外国友人用筷子品中国美食即是一桩乐事。
筷子温和,不似刀叉般冷酷,却能夹起滚烫食物;国人谦逊,不咄咄逼人,也可担起复苏世界经济的历史重任。传统文化告诫我们:做人要有道的境界、佛的胸怀和儒的仁爱。我们不只会威胁逼迫,但我们在民族问题上也绝不让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央视发布名为《你真的懂中国筷子吗?》的视频,点明筷子启迪、明理、关爱、守望的文化价值;故宫继而展出九大名箸,象牙、翡翠、紫檀、金银等极富艺术价值的筷子,给予我们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从历史源流看,阴柔和阳刚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气质和智慧。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无谓嘈乱刺耳的杂音,以高度文化自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足够底气和能力保持主流叙事,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
一双玉箸天地长,处世不为稻粱谋,承载中华造化功,无穷智慧蕴其中。愿宝箸永流传,华夏万古芳!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选择“筷子”这一看似极为平常的物件来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意蕴丰富,颇具功底。最为难得的是,作者小小年纪就能将“筷子”与儒释道三家的学说进行有机结合,提升了全文的格调,启人深思。
诗曰,小小筷子七寸长,动静结合蕴阴阳。这是道家眼中的筷子。古人称“筷”为“箸”,长度为七寸六分,寓意人的七情六欲,执箸时需一动一静,方可夹起食物,西方称之为杠杆原理,而在他们发现这一理论的数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劳动人民便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一双筷子需两根才可使用。道家说,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阴阳结合,调和对立,方能和谐圆满,即是这个道理。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的理解,对宇宙的凝望,道家的天人合一,太极阴阳通过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
佛说众生皆有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筷子文化冲刷和滋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传播和覆盖到华夏各大地域、各色菜系。川粤湘鲁、炒烤炸炝、米面粉汤……一双筷子,皆可驾驭。筷子以其灵活便捷的特性征服了万千中国家庭。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渔父耕夫,手持双箸,感受自然的馈赠。筷子用途极广,正如佛家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做人应如箸,笔直挺拔、不蔓不枝;做事应如箸,尊崇礼节、方得自在。幼时父母教导用箸,初识人间百味,长大后明晓餐桌礼仪,懂得敬老尊老之孝道;成人后离家游子绕不开的乡愁,终是凝成舌尖记忆,等待筷子的点滴安慰。中国人尚礼,筷中理智折射治国理政中的伦常道德;中国人好客,“多个人多双筷子”的热情反应睦邻友好的善良本性。筷子承载着国人共同的记忆,也承载着正统文化的无形教育。它引导着我们向善向美,追求人与人之间友善交往,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筷子文化融汇儒释道的精华,绵延数千年,也逐渐影响了东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起源于中国的筷子,已走进日本、韩国;数量可观的中式餐厅和孔子学院也开遍了唐人街的大街小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也是如今我们进行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契机。当今中国正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传播中华文化,自然责无旁贷,在平日交往中,教外国友人用筷子品中国美食即是一桩乐事。
筷子温和,不似刀叉般冷酷,却能夹起滚烫食物;国人谦逊,不咄咄逼人,也可担起复苏世界经济的历史重任。传统文化告诫我们:做人要有道的境界、佛的胸怀和儒的仁爱。我们不只会威胁逼迫,但我们在民族问题上也绝不让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央视发布名为《你真的懂中国筷子吗?》的视频,点明筷子启迪、明理、关爱、守望的文化价值;故宫继而展出九大名箸,象牙、翡翠、紫檀、金银等极富艺术价值的筷子,给予我们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从历史源流看,阴柔和阳刚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气质和智慧。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无谓嘈乱刺耳的杂音,以高度文化自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足够底气和能力保持主流叙事,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
一双玉箸天地长,处世不为稻粱谋,承载中华造化功,无穷智慧蕴其中。愿宝箸永流传,华夏万古芳!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选择“筷子”这一看似极为平常的物件来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意蕴丰富,颇具功底。最为难得的是,作者小小年纪就能将“筷子”与儒释道三家的学说进行有机结合,提升了全文的格调,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