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呢?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一、合理搭配,优化合作小组。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二、形式多样,内容明确。
丰富活动的方式、内容,能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小组学习不可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不需要拘泥于课堂讨论一种形式。可以坐到一起,听录音,看录像;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可以分散在各处,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的学习、讨论;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搞案例分析,开展社会实践。也并不一定非拘泥于六人学习小组,还可以进行同桌交流,四人小组,小组对抗,大组合作等等。利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习小组的合作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够明确。明确学习内容是小组能够合作的关键。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作的内容也不同。如合作预习,要求学生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及背景、找出疑难。合作表演,要求学生准备道具、写好台词、分好角色。合作归纳,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意、实词、虚词去归纳。合作实践。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地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具备不盲从权威的优秀品质,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习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习惯。《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里说,在班上交流汇报,甚至辩论,大胆地汇报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3.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习惯。把听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礼仪。
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 。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认读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组内成员。差一点的学生呢,来自集体的荣誉感就会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小组内就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写作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一是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二是要体现在书面表达能力——作文上。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审题,之二是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旧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学生独自写作,然后教师批改并评讲,把好的作文在全班表扬,或当众朗读,或贴到教室的墙上。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差,思路狭窄,见到作文题后难以和以往的知识及见闻进行有效的联想,不知从何落笔。有的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差,要么写得平淡、干瘪,要么漫无边际、无中心、无重点。合作性学习就是要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来克服上述弊病,使全体同学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提高。
六、合作探究切忌形式主义。
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违背课改精神的。试问:有的老师上课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如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由学生质疑,往往会出现近乎全班同学举手现象,如果这样,别说解决问题,恐怕单呈现一下问题都需一节课。针对这点,我就要求学生所提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选取一人来记录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报时一组内派一个代表举手发问,每天小组成员轮流记录、发言,这样一周内小组每人都有机会发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参与率,弥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先天不足——弱势群体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小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一、合理搭配,优化合作小组。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二、形式多样,内容明确。
丰富活动的方式、内容,能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小组学习不可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不需要拘泥于课堂讨论一种形式。可以坐到一起,听录音,看录像;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可以分散在各处,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的学习、讨论;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搞案例分析,开展社会实践。也并不一定非拘泥于六人学习小组,还可以进行同桌交流,四人小组,小组对抗,大组合作等等。利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习小组的合作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够明确。明确学习内容是小组能够合作的关键。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作的内容也不同。如合作预习,要求学生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及背景、找出疑难。合作表演,要求学生准备道具、写好台词、分好角色。合作归纳,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意、实词、虚词去归纳。合作实践。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地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具备不盲从权威的优秀品质,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习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习惯。《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里说,在班上交流汇报,甚至辩论,大胆地汇报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3.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习惯。把听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礼仪。
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 。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认读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组内成员。差一点的学生呢,来自集体的荣誉感就会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小组内就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写作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一是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二是要体现在书面表达能力——作文上。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审题,之二是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旧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学生独自写作,然后教师批改并评讲,把好的作文在全班表扬,或当众朗读,或贴到教室的墙上。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差,思路狭窄,见到作文题后难以和以往的知识及见闻进行有效的联想,不知从何落笔。有的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差,要么写得平淡、干瘪,要么漫无边际、无中心、无重点。合作性学习就是要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来克服上述弊病,使全体同学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提高。
六、合作探究切忌形式主义。
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违背课改精神的。试问:有的老师上课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如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由学生质疑,往往会出现近乎全班同学举手现象,如果这样,别说解决问题,恐怕单呈现一下问题都需一节课。针对这点,我就要求学生所提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选取一人来记录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报时一组内派一个代表举手发问,每天小组成员轮流记录、发言,这样一周内小组每人都有机会发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参与率,弥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先天不足——弱势群体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小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