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与旧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学生成绩的评判等完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比如,有的教师只注重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现成结论的传授,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的探究过程;只注重智育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物理规律的严谨表达、推理及验证,忽视了教学艺术组织的探索与研究等等。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也必须把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作为发展自己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实践
  1 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引入新课要营造学习气氛和问题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比如观察、实验、研究图片、案例分析等,引出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当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后,教师再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
  (2)引导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较合理的猜想,并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学生可通过校园网上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或直接找老师对这些方案进行探讨、分析论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以2—4人为单位,分成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与课件展开探究活动。不同的小组探究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小组内部的同学分工要有条理,相互配合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监督、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另外,在各小组探究结束后,要进行成果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进而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建立合理正确的物理表象。
  (3)课题小结,测试反馈。首先,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然后,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进行比较,并结合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成果。牛顿认为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靠外力来维持。牛顿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千古流芳的人物,但在此问题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孰是孰非,争论也许并不能够令人信服,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肯定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述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错误性。
  三、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
  (1)利用理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学中,为了便于进行理论研究,除了建立“理想模型”外,还常常设计“理想实验”。“理想实验”不使用任何仪器、设备,而是在真实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进行的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揭示物理世界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理想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其“操作”对象大多是真实存在的延伸,延伸的部分要靠科学的想象来完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开拓和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有重要作用。
  案例:伽利略应用理想实验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的特征。把两个斜面对接起来,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他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仍然可以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和经历更长的时间。在极限情况下,即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为零,变成水平面,小球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这一理想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爱因斯坦评价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教师动手制作和改进实验,具有如下的意义:它是完善物理实验手段的需要;有助于培养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现自我提高;新课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率先垂范,因此是新时期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迫切要求。
  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的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的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教师的提问或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刺激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激发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才有探索的内动力,才容易形成探索的课堂氛围。学生有机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应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激励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做了一些新的教学活动的尝试,在实践过程中,的确感觉到探究式教学方式给物理教学带来的新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成绩和能力双赢的局面。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项亚红,丁维满.物理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J]
  [2]胡秀霞,胡国进.新课该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
其他文献
在从事物理教学的十几年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评价:学物理难,学好物理更是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让他们能轻松学习物理呢?经过这些年对这一问题的不断研究和总结,我初步认为,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备课入手,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环节,备中考说明  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届、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学习方
【摘要】从遗传实验的结果分析,总结出有规律的结论,可指导高中学生巧妙解决难度较大的生物遗传题。本文总结出了“子代的表现型比值之和等于亲代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种类数之积”的结论,能够很快推知控制某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有多少对,迅速解题。  【关键词】遗传 基因对数 表现型比值 配子种类
本文探究了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Ⅲ卷理科第15题的六种解法,证明了思维能力在高考数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四川已进行了两年,但还未经历新课程的高考洗礼,总结和反思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意义重大。实施新课程两年来,大家都高兴的看到课堂教学较课改前有较大突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主要强调关注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发展转变。两年来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重点做了如下尝试: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学案引领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后反思与总结。 
期刊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并对别人(包括教师)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比较,它包括探索、交流、表述、比较、讨论、改进与纠正错误等多个环节。我在学校的高中预科段物理教学中,通过一学年有计划,有目的分组合作学习,唤起了聋生的高度投入。  一、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1.1 合作学习中要促进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呢?
从近几年的高考可看出,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也是重点。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中两大反应类型之一,高考中有多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如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电化学及非选择题中有关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因此,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太好,现就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将学生较不熟悉、掌握不好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简单归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