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模式研究纪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践育人早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课题。针对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具体特征,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实践育人学分化、课程化为基石,全面构建高职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模式
  2012年,教育部同其他部门颁布了针对高校思政发展的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申了当前我国广大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高校将实践育人工作置于人才培养环节的突出位置。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当中的人才培育模式更具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笔者认为,结合当前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人才素质培养、社会要求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学制特点与职业特性,为广大高职类院校建立一种便于实施、有极强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从教育层面来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一、“实践”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位
  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具职业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实践”必须贯穿始终。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具有的“实践性”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的本位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与众不同的实践性与政治属性等特征。通常情况下,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等,并不只是看他如何说的,更重要的是看他究竟是如何践行的。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并非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理论要求的双重要求,即在入耳的同时还必须兼具入心、入脑,不仅要心灵上有触动,而且思想上必须有感悟。从一定程度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目的是由知到信、由信到行,最大限度地将道德与政治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实际行动与内在精神,才是高职院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教育情况看,这种教学目标依靠单纯的理论教育模式,是完全无法达到的,必须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质的变化。
  其次,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以实践为本位的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质做了详细解读,将其人才培育目标定义为培育出与服务、管理、建设及生产相适应的一线应用型专才[2]。一般而言,高级社会人才分为应用型与学术型两大类,高职院校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及实践能力,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出集实用性与应用型为一体的现代职业型人才。普通高等院校更强调课程设置的完整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这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同高职院校最明显的区别和特征。大力推行社会实践与和平劳动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与本质的要求。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是不断强化教学过程当中的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大力应用实践育人模式,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具体情况
  就目前我国广大高职类院校来讲,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大体做到了规模化、规范与项目化等,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科学组织与精心统筹。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一般活动当中,大致可做到科学化与系统化的统筹。而就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讲,由于对其重视力度的问题,还缺乏整体规划与统筹。无论从教学大纲、课时认定还是师资的配置方面来讲,都缺乏一定的科学组织与精心统筹,这些直接对教学效果构成影响。
  (二)缺少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场所与基地。在当前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当中,其主要硬件设施的设置并未完全将场地情况与学生活动科学结合在一起,许多硬件设施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利用很不充分。
  (三)缺乏一定的经费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资金链条紧绷。高职院校由于定位的不同,与传统高等院校相比,其受重视程度有一定减弱,资金的短缺导致大量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模式投入大量资金,使得部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发展的诸多类的活动都不能够做到顺利开展。
  (四)缺乏面向全员的氛围与环境。一般来讲,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所产生的精品或者作品,让广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是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然而,由于受物力及人力等诸多因素限制,还存在对实践成员选择非常苛刻的不足,很多学生无法参与。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与普及[3]。
  之所以产生以上问题,其成因是具有多样性的,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轻视,部分学校将其物力、财力等投入至本专业性领域的教学中;作为实践主体,高职学生无论在主体意识还是在行动支持方面都稍显滞后,他们将实践当做不得不完成的硬性任务,影响了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成效。
  三、优化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以上不足,如何对其优化,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分层次、分阶段有理有序地不断推进当前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作为教导学生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无论是在主要课程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面,都应将学生发展规律纳入考虑范畴之内,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层次、分阶段有效开展各项实践类活动,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实现知行统一、由理论至实践的认知过程。具体而言,可按年纪分组,大一期间,主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其参观访问各类军政训练活动,目的在于坚定其信念和理论,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大二期间,将思想政治教育同能力培养相结合,组织集科技扶贫、社会调查于一体的活动,让学生不断服务社会,进而深入社会;大三期间,采取服务社会与专业素养相同步的培养方法,主要以创业实践、专业实习为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优势,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二)实行模块分配的形式,科学规划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不但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必经之路。学生社会实践与校园实践活动事实上已经成了当前广大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育最主要的核心环节,具备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体而言,这两个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从校内实践来看,我们可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模块入手,引导与组织广大学生更好地开展一些校内实践活动;其次,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可以以传统“目标化”为载体,遵循学生自我成长的规律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分别依照公益创业、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模块,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发展[4]。
  (三)建立系统科学的高职实践运行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它的前提是必须有强硬的组织保障。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党委进行统一领导之下,由就业指导、教务处、学生部等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教学单位、团委等具体落实的系统保障体系。②有完善科学的制度保障。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言,其必然是一项长久工作,要想使其科学运行,科学的保障机制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活动达到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③充足经济的支持。具体而言,可以设立专项用于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有效保障实践活动的一切正当开支,比如宣传与交通费用等。这是各项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主要方面。
  (四)建立长效的用于实践考核的科学激励体制。也就是说,可以设立专业、系、院系统化的活动评估小组,定期对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定性考核,并记录在案。强化德育考评同先进评比、激励模式相挂钩,调动全员积极性,切实做到人人想参与,人人能参与。
  (五)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这一举措,可以有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同实践教育二者的契合点,在提高学生自身实践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院自身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育人功效将不断增强,这是为当前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探析[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yin Guol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12(03).
  [2]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3(02).
  [3]张淼,宋美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初探——以《形势与政策》课分组实践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12(38).
  [4]王良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与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3(0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本文从教学模式、实验内容选择及考核评价体系入手进行深入探讨,使其能够充分实现教学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 评价体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基本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摘 要: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提倡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应渗透于高中生物日常教学活动中。探索生物科学史,体验生命现象的历程,并将生物学原理适宜地运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是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以及情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途径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四
目的 心脏虽已证实有多巴胺 D1 受体存在,但其作用不明确。有报道提示该受体可能与病理情况下心肌肥厚发生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故本工作观察了多巴胺 D1 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fe
小分子热激蛋白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胁迫蛋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使其在外界各种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高温、干旱、药物等)免于或降低受损.SHsps的表达调控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挥发性快闪存储器的集成密度越来越高,存储单元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因而传统的多晶硅浮栅快闪存储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隧穿氧化层的减薄导致数据保存能力退化等。而基于分离电荷存储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可以采用更薄的隧穿氧化层同时保持着良好的数据保留特性,由此可以带来更低的编程/擦除电压和更快的编程/擦除速度,是下一代快闪存储器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上述思想,本论文研究了金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师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具,变抽象为直观;巧妙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做“小老师”,等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高中生物是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既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又具备很多科普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味地以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课,这样容易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是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在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的可行性,接下来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谈了实施问题导学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希望在问题导学模式的推动下促进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 实施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师生接受,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  1.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帮他学,不如教他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教人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